肺炎复查需要做ct吗

2020-07-14

通常情况下肺炎患者在复查时是需要做ct的,因为ct能够更清晰地观察患者的肺部病灶,并更好地了解病症的恢复与发展情况,但是需要注意的是,ct检查需要在患者接受治疗1至2周或停药2周之后进行,以免影响医生诊断。

肺炎作为生活中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从老年人至婴幼儿群体均有患病情况发生。而在情况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咳嗽、发热等症状能得到较好的控制,不过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复查加以诊断,那么,肺炎复查需要做ct吗?
  通常情况下,肺炎复查是需要做ct的。因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虽然患者咳痰、发热等症状较为明显的好转,但是病毒、病菌等致病源极有可能还存留于体内,并导致病情的复发。因此,需要通过肺部的ct检查观察患者肺部的病灶,了解肺部的炎症有无吸收或隐匿发展的状况,以便于及时进行干预避免其他并发疾病的出现。
  但需要注意的是,肺部ct的复查通常是在患者进行x线胸片检查后,对于病情无法确诊时所进行的更为详尽的检查,因此最好在患者接受治疗的1至2周之后,且病症得到明显的改善,或停止服药的2周之后再进行。如果间隔时间过短,可能会因为病灶的变化不明显而影响医生的判断。此外,如果在经过ct检查后,发现肺部感染情况加重甚至面积明显扩大,则需要及时进行更进一步的治疗,防止病情的加重威胁患者健康。
  除了进行x线胸片与肺ct检查外,肺炎患者在复查时还需要进行血常规、痰培养等相关检查,更好地了解患者体内致病源存在情况与病症的发展情况,因此,建议患者在接受复查前做好相关准备。
  以上是关于肺炎复查是否需要做ct的分析与总结,希望对于广大肺炎患者能够有所帮助。希望肺炎患者在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的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与生活习惯,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早日恢复健康。



肺炎复查需要做ct吗相关阅读


肺炎支原体抗体

现在有很多的疾病都与人体的肺部存在很大的关系,在医院的诊疗单上面看到这个名词的时候,很多人都是陌生的,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的结果可以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种,相信很多人都对它也是一知半解,那么肺炎支原体抗体究竟是什么呢?

  肺炎支原体抗体分为Ig抗体和IgM抗体两种,因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为2周-3周,当患者出现症状而就诊时,IgM抗体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因此,IgM抗体阳性可作为急性期感染的诊断指标。如IgM抗体阴性,也不能否定肺炎支原体感染,还需检测IgG抗体。IgG较IgM出现晚,需动态观察,如显着升高提示近期感染,显着降低说明处于感染后期。
  如果患者被检测出是IgM抗体呈阳性,建议继续吃药治疗,但是也要说明一下,不一定吃了药后抗体的检查就会转化为阴性,一般来讲,只要胸片正常,没有阴影,身体也没有任何的不适,即使检查为阳性,应该也不会有多大的问题的,当然如果你不放心也可以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就可以了。
  不管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还是阳性在平时都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尽可能的让自己居住在空气比较好的环境中,这样会有利于自己的肺功能,提高免疫力,减少患病的机率。

肺炎支原体阳性

肺脏是我们的呼吸器官,该部位最容易出现的疾病史肺炎,如果肺部受到病菌感染就会出现呼吸障碍。那么大家听说过肺炎支原体阳性吗?肺炎支原体阳性又是什么意思呢?肺炎支原体阳性怎么治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的急性炎症,常同时伴发咽炎、支气管炎和肺炎。支原体肺炎约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或各种原因引起肺炎的10%。秋冬季节发病较多,但季节性差异并不显着。
  肺炎支原体抗体分为Ig抗体和IgM抗体两种,因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为2周-3周,当患者出现症状而就诊时,IgM抗体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因此,IgM抗体阳性可作为急性期感染的诊断指标。如IgM抗体阴性,也不能否定肺炎支原体感染,还需检测IgG抗体。
  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为2~3周,当患者出现症状而就诊时,IgM抗体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因此IgM抗体阳性可作为急性期感染的诊断指标。如IgM抗体阴性,则不能否定肺炎支原体感染,需检测IgG抗体。IgG较IgM出现晚,需动态观察,如显着升高提示感染,显着降低说明处于感染后期。
  如果患者是IgM抗体呈阳性,建议继续吃药治疗。但不一定吃了几天药抗体的检查结果就转化为阴性。一般来讲,只要胸片正常,没有阴影,身体也没有其他不适,即使IgG抗体检查结果为阳性,应该也不会有太大问题。还可以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

宝宝支气管肺炎

秋冬季节,是感冒的多发期,宝宝也很容易感冒,甚至还伴随着发烧、咳嗽、呼吸急促等等的这样的症状,这时候妈妈们就要小心宝宝是不是得了支气管肺炎。那么,宝宝支气管肺炎有哪些症状呢?又可以如何治疗和预防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支气管肺炎是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是儿童住院的最常见原因,2岁以内儿童多发。宝宝感染了支气管肺炎病菌后,有的宝宝会发病急促,有的宝宝则会潜伏一段时间才发病。宝宝会有发热、拒食或呕吐、嗜睡或烦躁、喘憋等症状。发病前可先有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数日。早期宝宝的体温多在38-39℃,亦可高达40℃左右。宝宝会咳嗽及感到咽部有痰。宝宝会呼吸增快,每分钟可达40-80次,常见呼吸困难。严重者呼气时有呻吟声,鼻翼扇动,三凹征、口周及指、趾甲青紫。重症患者可有其它系统的症状及体征。
  支气管肺炎要控制炎症、改善通气功能、对症治疗,以下是一些治疗方法。
  (1)气道管理 及时清除鼻痂、鼻腔分泌物和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气道的湿化非常重要,有利于痰液排出、有助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和水肿。分泌物堆积于下呼吸道,经湿化和雾化仍不能排除,使呼吸衰竭加重时,应行气管插管以利于清除痰液。严重病例宜短期使用机械通气(人工呼吸机)。接受机械通气者尤应注意气道湿化、变换体位和拍背,保持气道湿度和通畅。
  (2)腹胀的治疗 低钾血症儿童,应补充钾盐。中毒性肠麻痹时,应禁食和胃肠减压,亦可使用酚妥拉明加葡萄糖。
  (3)其他 高热患儿可用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冷敷,冰袋放在腋窝、腹股沟及头部;给予对乙酰胺基酚或布洛芬等。若伴烦躁不安可给予氯丙嗪、异丙嗪,或苯巴比妥。
  宝妈们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防止宝宝支气管炎等其他疾病的发生。

什么是肺炎疫苗呢

在日常生活中,因为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感染,或者放射线、吸入性异物等理化因素常会引发肺炎,为了避免该病的发生,我们常会接种肺炎疫苗,但是肺炎疫苗的接种是有很多人对此抱有重重顾虑的,那就让我们走近肺炎疫苗一起去了解认识它。

  肺炎的危害是什么呢?人体患上肺炎后,肺部的肺气泡会被带菌的粘液和其他液体充满,氧气不容易从肺部输送到血液,因此身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维持正常运作,造成对健康的一系列不利影响。肺炎对抵抗力较差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功能受损者威胁极大,很多肺炎患者刚开始发病时缺乏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经常被当做普通感冒对待,容易被忽视,也会造成漏诊、误诊。一旦延误病情使其发展,甚至会造成呼吸衰竭,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那么肺炎疫苗接种又有哪些好处呢?采用疫苗接种可望降低肺炎球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和流感疫苗联合使用可增加免疫效果。在免疫力正常的人群中,肺炎疫苗预防肺炎球菌导致的严重感染的效果为50%~80%。肺炎疫苗的保护期限一般认为在5年左右。
  让我们看看肺炎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又有哪些呢?与其他疫苗相比,肺炎疫苗接种后局部反应(接种部位疼痛、红斑、肿胀)较多,占30%~50%。第2次接种的局部反应比第1次接种更常见,但这些只是暂时反应,对整体健康并无太大影响。由于个人体质原因,极个别人会发生过敏反应,所以在接种疫苗后的半小时内,应该留院观察,确保自身安全。通常情况下对于60岁以上成年人,推荐只接种1剂肺炎疫苗即可,但如经医嘱,确有必要建议间隔超过5年后再次接种。
  通过肺炎疫苗的介绍,希望对大家的了解有所帮助。正确认识肺炎疫苗,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接种,以免耽误病情。

了解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更好保护肺脏

气管支气管的结构:气管为管腔脏器,管壁由软骨环、弹性纤维、结缔组织、平滑肌及含有腺体的粘膜共同组成,厚度约2~3mm。软骨环(气管软骨) 具有16~20个独立的透明软骨环,占气管周径的前2/3,位于外膜与粘膜下层之间;多数软骨环呈单独的平行排列。各软骨环之间由排列紧密的结缔组织即环状韧带互相连接。气管最下一个软骨环,由于左右支气管在此分出,此环在管腔内形成一个由下向上的矢状突起,即气管隆突。

支气管亦以软骨环为支架,分至细支气管以后,软骨环逐渐变小,数目亦逐渐减少,软骨呈不规则块状排列于管壁,在1mm直径以下的细支气管已无软骨存在,没有软骨环的细支气管靠肺的弹性保持通畅。

黏膜层: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内含许多杯状细胞,其厚度个体间有差异。固有膜为疏松的结缔组织,含有胶原纤维及丰富的弹性纤维,均按气管的长轴排列成束,以维持管道的张力。固有膜内有血管、淋巴管及浆细胞,深部形成弹性膜与黏膜下层分隔。至细支气管以后,黏膜上皮由复层细胞逐渐变为单层细胞,杯状细胞亦逐渐减少,直至消失。肺癌大多发生于黏膜层。

黏膜下层:为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内含脂肪、浆液腺、混合腺(气管腺),腺导管排泄口在粘膜表层。腺体分泌浆液与粘液,以维持管腔的湿润,有利于清除管内有害颗粒,且具有免疫等保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