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动血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阴虚动血证,中医病证名。是指阴液亏虚,虚热迫血妄行,以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妇女月经量多,形瘦盗汗、五心烦热、午后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月经延长、月经先期、血溢病等疾病中。

病因

指阴液亏虚,虚热迫血妄行所致。

临床表现

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妇女月经量多,形瘦盗汗、五心烦热、午后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常用中药

茜根、黄芩阿胶、蛤粉、侧柏叶、生地黄甘草

针灸疗法

月经先期取气海、关元、三阴交、太冲(泻)、太溪(补)穴。

常见病

1、经期延长

临床上见经行淋漓不尽,持续8-10天始净,量少色红质稠,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或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凉血,方用两地汤益母草等。

2、血溢病

临床上表现为出血日久难止,口燥咽干,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小便短黄,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滋阴止血,方用茜根散加减。

3、月经先期

临床表现为月经提前,量少、色红、质稠,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设置航,舌苔少,脉细数。治宜滋阴凉血止血,方用两地汤加女贞子、旱莲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