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发热的原因

2020-07-14

患者在输血期间出现发热的原因有许多,输血期间,受到细菌污染当然就会出现发热现象。还有就是溶血反应、循环超负荷、枸橼酸盐中毒以及疾病传播都是引起患者输血有发现现象的原因。一旦出现这样的症状,及时上医院才是减会减少别的情况发生。

需要输血的人,一般都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可见大家平时对自己的身体保养要注重。如果患者要进行输血的话,要去专业医院,这样输血的时候,才会减少一些并发症的出现。但就算是这样,仍然有不少的人在输血之后出现了发热现象,那么输血发热的原因有哪些?
  1、细菌污染
  有时早期的或轻度症状的细菌污染也会引起发热反应。而有时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出现差错,导致出现溶血也会仅表现为发热。有一种情况是输血时用的器具或相关制剂被蛋白质、死菌或细菌的代谢产物等致热源给污染了,致热源附在这些东西上,导致其随血进入体内引起发热反应。
  2、溶血反应
  出现头痛、胸痛、高热、脸色发白、恶心、呕吐、烦躁、呼吸加快、尿液呈葡萄酒色甚至酱油色。立即停止输血,积极抗休克(静脉输血浆纠正休克),保护肾功能(静脉输速尿40~60㎎)和防治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凝血(出血、休克、贫血、器官发生衰竭)。
  3、循环超负荷
  由于输血过多、过快造成的急性肺水肿和心衰,出现心跳、呼吸加快、嘴唇发紫、咳泡沫样痰(血性的)。应立即停止输血、应半坐半卧的体位、吸氧、利尿。
  4、 枸橼酸盐中毒

手指发麻、血压下降、心率减慢。静脉给10%葡萄糖酸钙10ml。
  5、 疾病传播
  献血者的血液中可能含有传染性的病原体。常见的传染病有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疟疾等等。还有一些其它的比如高钾血症、体温下降、暂时性的低血钙。所以输血时应密切观察,能及时处理。
  发热反应:患者一般是在输血后1~2个小时出现发热,烧至39℃~41℃,1~2个小时后体温开始慢慢下降。出现此反应要放慢输血的速度,严重的停止输血,并使用解热镇痛的药(如阿司匹林)。



输血发热的原因相关阅读


血清病是什么病

血清病,这是一种具有免疫性的一种特殊反应,它可以成一种具有复合性质的免疫复合体,这种复合体就会引起人体内的血管中的一些物质的放出,从而对人体产生一系列的过敏反应的变化。那么,血清病是什么病呢?

1.血清病产生原因
  血清病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人体的一种反应,他与血清制剂息息相关。当患者在接受抗血清注射之后,抗血清中的一些蛋白就会使人体形成一系列过敏的反应。因此,对于血清病,我们一定要从了解血清制剂和自己身体类型出发。
  2.血清病患者症状
  皮疹是血清病患者最明显和常见的一种症状,主要为荨麻疹、或麻疹样皮疹等,这种症状经常在患者注射的身体部位内发生。还会引起发烧发热症状,可能达到三十八九度的高烧。有的患者在发热的同时还有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就更加加重了病情。

3.血清病治疗办法
  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的办法,但是患者千万不能自己擅自用药,这样会很危险的,一定要在医生的建议下合理用药,这样才最有保障。对于一些症状,要采用激素进行治疗。同时,对于儿童,采取的注射液也与成人不同,我们要加以区分。总之,在治疗的时候多多与医生配合。

以上就是血清病的一些相关信息,我们一定要查清病因。对症下药的同时,平时要注意饮食休息,忌吃食物都要注意,不要吃加重过敏之类的食物,注意休息锻炼,提高自己的体质,增强免疫力,才能有效治疗这种过敏的情况,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遵照医嘱,早日康复。

血液病有什么征兆

血液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一旦血液出现问题,就可能会造成全身性的损害。轻则人会感觉到乏力,重则可能会导致其他器官的病变甚至衰竭。所以预防血液病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症状,那么血液病有什么征兆呢?

1、不同程度的贫血
  生活中最常见的血液病症状就是贫血,而贫血因为症状的轻重不同,表现也不一样。其实贫血并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因为人体中血氧缺乏而引起的症候群。所以有时候贫血并不代表有原发血液病存在,而且并不是所有血液病都包含贫血的症状。
  2、身体各部位出血
  如果患上血液病还有一个症状就是出血,而且这种出血是无征兆的,且出血量比较大。比如说突然性的、持续性的流鼻血,或者是皮肤上经常出现紫癜、瘀斑等等。还有就是在没有口腔问题的情况下有较大量的牙龈出血,都需要警惕是否有血液病。而血病的出血一般是全身性的,并不是一个单一部位。另外有时候患者可能没有任何创伤,但都会出血。

3、黄疸
  有部分血液病会表现为黄疸,这是因为血液中含有过多的胆红素,从而导致巩膜和皮肤出现黄染的情况,同时这也可能预示着患上了某种血液病。
  4、淋巴结肿大
  如果出现全身性进行性的淋巴结肿大,也可能是血液病导致的,而且这种血液病一般都是恶性疾病,比如说白血病和淋巴瘤。

5、肝脾肿大
  如果发现肝脾有明显的肿大也应该警惕是否患上血液病,特别是婴幼儿一旦患血病,肝脾就可能成为髓外造血的场所,从而病变的红细胞就被脾脏的巨噬细胞所吞噬。

血液化验肿瘤指标

常规的血液化验是常作为疾病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医生可以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可以初步确定患者的病情。我们在平时的体检中也常会进行血液化验,因此血液化验一直为我们所熟知。例如,人体中血红蛋白低于平均值,则说明此人可能患有缺铁性贫血等。那么血液化验肿瘤指标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AFP主要相关肿瘤:肝细胞癌和生殖细胞癌。 其它相关肿瘤:胚胎细胞癌、卵巢畸胎瘤、胃癌、胆道癌、胰腺癌等。 其他影响因素:良性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肠炎以及遗传性酪氨酸血症等会升高;怀孕时也可一时性升高。

CEA主要相关肿瘤:广谱的肿瘤标志物。 其它相关肿瘤:常见于肺癌、大肠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 其他影响因素:吸烟者假阳性较多,妊娠期妇女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患者中约有15%~53%的血清CEA也会升高。

CA242主要相关肿瘤:胰腺癌、胃、结肠癌。 其它相关肿瘤:肝癌、食管癌、肺癌。 其他影响因素:良性胃肠疾病如胰腺癌、肝炎、肝硬化患者会有所升高。

CA125主要相关肿瘤:卵巢癌。 其它相关肿瘤:肺癌、胰腺癌、乳腺癌、肝癌、胃肠道恶性肿瘤、子宫癌。 其他影响因素:女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行经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慢性肝炎、胰腺炎、胆囊炎、肺炎等会升高。

经济舱综合症是什么

经济舱综合症,即是ECS(Economic cabin syndrome),当患者长途旅行(超过4小时),乘坐经济舱,狭小座位,不动,下肢静脉血淤滞进而凝固,导致下肢深静脉内血栓 ,中间休息或飞机降落后,下飞机活动,血栓脱落,顺血流进入肺动脉,导致肺动脉栓塞,严重者可发生猝死。

现在已知有1%到2%的航班乘客有可能发生这种被称为“血栓形成倾向”的病症。这种病症的病因之一可能是F2基因发生突变,F2基因的功能是制造血凝素,血凝素是一种凝结的蛋白质,它可以释放大量蛋白质分子,形成血凝块。

这一研究是由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儿科系和德国海德堡的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科学家共同进行的。“经济舱综合症”去年因一名妇女在乘坐从澳大利亚至英国的航班途中死亡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该病症是指在航班坐舱内的座位上长时间静止不动从而导致膝盖和小腿形成血栓。它有可能在任何级别的舱位上、身体处于长时间弯着的姿态时发生。据认为,干燥、循环利用的空气会使血液更粘稠,更易形成血凝块,从而加重这一病症。

另据英国医学周刊《刺血针》5月份公布的研究表明,十分之一的长途航班乘客发生会血栓现象。伦敦大学科学家的研究表明,穿着特制弹力长筒袜的人则不会发生血栓现象。另外,有“血栓形成倾向”遗传史的人在长时间休息时应避免吸烟并进行适当活动。另外,口服避孕药对易患这种病症的妇女来说,也是一个危险因素。

日本大冢制药公司日前发表的一篇学术报告说,饮用含有糖分和钠成分的离子饮料,有助于防止在长时间乘坐飞机时容易发生的“经济舱综合症”。

据报道,该公司在日美航线上进行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饮用这种饮料的乘客与不饮用这种饮料的乘客相比,排尿量少,体内摄取的水分多20%,抑制了血液黏度的升高,从而减少了血栓的发生。

“经济舱综合症”亦称“旅行血栓症”,发病机制是:由于在飞机上长时间保持一定的姿势和缺乏运动,并且飞机内湿度低、气压低,乘客体内的水分容易消失,致使血液黏度增高,最后形成血栓。这种病症早有发生,但最近几年才在世界上引起重视。

最新医学研究表明,在长途飞机旅行中穿着弹性长袜有助防止“经济舱综合症”。

据新西兰一位外科医生称,在乘坐飞机进行长途旅行时,由于腿部得不到足够的运动,因此血液循环不畅,这大大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如果在乘坐飞机时穿着弹性长袜并进行适当的运动,血栓形成的风险将会大大降低。

高度关注“血沉”、“C反应蛋白”这两指标

血沉是什么?C反应蛋白又是什么?作为外科医生的我们为什么也要时刻关注这两个生理生化指标呢?

血沉,是“红细胞沉降率”的俗称。血沉速度的快慢与血浆黏度,尤其与红细胞间的聚集力有关。红细胞间的聚集力大,血沉就快,反之就慢。因此,临床上常用血沉作为红细胞间聚集性的指标。可以反映身体内部的某些疾病。血沉升高主要反映身体的炎性或非炎性病变、类风湿等,或者有感染病灶的存在。

目前临床上有两种检查血沉的方法,魏氏法是临床检验中常用的方法:魏氏法:50岁:男性0~20mm/h,女性0~30mm/h;>85岁:男性0~30mm/h,女性0~42mm/h;儿童:0~10mm/h。

人类C反应蛋白是指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急性蛋白)。C反应蛋白可以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作用,从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在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关于C反应蛋白的研究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传统观点认为C反应蛋白是一种非特异的炎症标志物,但近十年的研究揭示了C反应蛋白直接参与了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并且是心血管疾病最强有力的预示因子与危险因子。

C反应蛋白作为急性时相蛋白在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塞、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等疾病发作后数小时迅速升高,并有成倍增长之势。病变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C反应蛋白与其它炎症因子也存在相关性:C反应蛋白与其它炎症因子如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沉降率和多形核白细胞等具有密切相关性。C反应蛋白与WBC存在正相关。在炎症反应中起着积极作用,如果一个患者手术前血沉和C反应蛋白都高,我们就要给它进行抗炎治疗,等着两个指标有好转的征象才能做手术。如果术后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特别是术后1周以后持续升高,那就提示有术后感染的可能,那就要积极抗感染,并做病原菌培养,以便指导使用正确的抗菌素控制感染。

血沉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升高以后降下来很慢,一般要三个月到半年才能降至正常。而C反应蛋白三到六周即可降至正常。

我们应该牢牢记着,特别是年轻医生,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也要有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互相交叉的思维,善于从患者各种检查的蛛丝马迹里判断病情变化,并且运用整体和综合的思维与判断去警惕杜绝各种并发症。

如果一个患者在手术前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都升高,我就会继续查有没有泌尿系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及其他隐匿性感染。

如果是高龄患者,其血沉值偏高有时也算正常,因为超过60岁特别是80岁以上,血沉都会快一些。特别是有类风湿疾病的患者,血沉可能都会快。但如果C反应蛋白也升高就要高度重视,必要时注意复查,直到确认体内炎性等疾病排除,作为骨科医生虽然风湿性关节炎致关节毁损的患者较多,但我们时刻关注这两个指标显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