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能喂奶吗

2020-07-14

早期临床上乙肝发病率是很高的,但是现在出现下降趋势。乙肝患者是不是可以母乳喂养需依据患者病情进行判断。而乙肝患者肝功能出现异常的话,而病毒含量也高,就要暂停母乳喂养小儿了;而肝功是正常的,是可母乳喂养的。

新生儿在出生的时候,在12h之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疫苗之后,就可接受乙肝妈妈母乳了。医学研究表明,乙肝小儿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发生病毒感染比例是相当的。那么,乙肝患者能喂奶吗?
  1、要看情况决断
  乙肝发病率是很高的,进而患者能否实施母乳喂养要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可行性判断。假如乙肝患者出现了肝功能异常现象,而且病毒含量还很高,就必须暂停实施母乳喂养;而肝功能很正常的话,乙肝患者就可采用母乳喂养的形式。乙肝患者于母乳喂养的时候,最好是及时摄取高蛋白质、维生素,注意合理性饮食,放松自己的心情,注意婴儿咬坏乳头现象,还有对自己的衣物、餐具等诸多生活用品必须消毒,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现象。婴儿出生之后24小时之内,应注射乙肝疫苗、免疫球蛋白。
  2、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疫苗后,小儿可接受母乳
  在新生儿在出生的12h之内,如果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疫苗,乙肝母亲就可喂母乳了。临床研究已经表明,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小儿出现乙肝感染比例是一样的。而母亲有大三阳、小三阳现象,但是肝功能很好的话,小儿出生之后的24小时之内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喂养是可行的,母乳喂养对婴儿来说利大于弊。
  3、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喂养的,但是要注意一些事项
  乙肝妈妈喂养中必须注意一些事项,母亲血清之中病毒载量高,处在疾病活动期之时是不宜母乳喂养的,对此必须注意。
  上面所讲述的就是乙肝患者是不是可以对小儿喂奶基本情况介绍,是不是可以一般要看情况,其中小儿出生之后24小时之内,已经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的时候,此时喂养是可行的,但是在妈妈在疾病活跃期就不宜喂养了。



乙肝患者能喂奶吗相关阅读


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现肝功能异常后应立即治疗吗

乙肝“大三阳”感染者可以观察一段时间

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在HBV感染自然史中,部分ALT升高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随访过程中随着肝内炎症活动的减轻,可出现自发的HBeAg血清学转换,ALT恢复正常。因此,对于ALT升高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先观察3~6个月,如未发生自发性的HBeAg血清学转换且ALT持续升高,再考虑开始抗病毒治疗。”

根据乙肝病毒感染的自然史,e抗原阳性的免疫耐受期乙肝病毒感染者突然发生ALT升高,通常是免疫清除的发生。对于HBeAg阳性的患者,有些可能会发生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对于发生了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则不需要再抗病毒治疗了。

但是,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发生率较低,只有大约1.1%~9%。一般来说,年龄较轻,ALT较高(>150 U/L),且HBV DNA和HBeAg动态观察下降较快的患者,预测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对于年龄较轻、HBeAg阳性且没有肝硬化的患者,可以观察一段时间,监测ALT、HBV DNA和HBeAg,看看是否能发生自发的HBeAg血清学转换。

如果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说明感染者已经进入非活动期,大多数预后较好,可不必治疗。但是,年龄>30岁,持续ALT升高,HBV DNA和HBeAg水平没有下降趋势者,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小,应该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

根据我的经验,一般观察1~2个月便可以看出。如果在1~2个月内,HBV DNA不下降者,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小。还有,ALT较低(<150 U/L)的患者,体内免疫清除的力度往往不够,不能有效地抑制病毒,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也较小。

另外,有些乙肝病毒感染者检查的频率不够,1年才检查一次,偶然发现的ALT升高,但实际上肝功能异常早已发生,这类患者大多不可能出现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等待下去往往导致肝脏更严重的损伤和纤维化,应该及时抗病毒治疗。

乙肝“小三阳”感染者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治疗

对于e抗原阴性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HBV DNA升高,则应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不应该拖延或观察。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乙肝病毒感染自然史中的第四期——再活动期。乙肝病毒为了“逃逸”免疫系统的攻击,想出办法“乔装打扮”一番,把免疫系统认识的e抗原去掉,使自己变了样子,成为一种前C区或C区的变异的病毒。

病毒变异后,在感染者的血清中不能检测出e抗原,但病毒还具有复制能力,乙肝病毒DNA阳性,感染者常伴有持续性或间歇性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这类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尽管ALT和HBV DNA水平往往低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ALT会持续波动,自发性缓解的可能很小,而且其肝脏病变常是在经过免疫清除期肝脏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往往更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常常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发生肝癌。

因此,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指征更宽,一旦出现ALT升高或符合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适应证则立即开始治疗。

乙肝病毒感染后自然发展史

围产期或婴儿期感染乙肝病毒后,一般都属于肝功能正常的免疫耐受期。随着年龄增长,90%~100%会发展到HBeAg阳性的免疫清除期,出现肝功能异常(即: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大多数(90%)可以发生HBeAg/抗HBe的血清学转换,但其中20%~40%的感染者HBeAg还会重新出现,仍保持HBeAg阳性的免疫清除状态,肝功能持续异常。

HBeAg/抗HBe的血清学转换后80%~90%进入乙肝病毒的非活动期,但仍有10%~20%的感染者转变为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

非活动期乙肝病毒感染者后,病毒复制明显减少或检测不到,肝功能正常,并且每年有0.5%~1.0%的感染者自发性HBsAg清除。但是,仍有20%~40%的感染者体内病毒发生前C区/C区变异,乙肝病毒再次活动,发展为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

HBeAg阳性或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如果不采用抗病毒治疗,病毒持续复制,肝组织炎症持续存在,肝纤维化逐渐加重,最终则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细胞癌。

乙肝妈妈能不能给孩子喂奶

我常常收到许多乙肝新妈妈的来信,她们在自己孩子出生的同时,又有着深深地恐惧:她们害怕自己的孩子也像她们一样感染上乙肝病毒。她们想亲亲孩子,又怕嘴上的唾液沾到孩子的脸上;她们想抱抱孩子,又担心自己身上的汗液带有病毒;她们更希望像其他妈妈一样让孩子吸允着自己胀满乳汁的乳房,但更担心孩子吸入带有病毒的乳汁。

她们在孩子还没有完成三针乙肝疫苗接种的时候,就三番五次地抱着孩子到医院,硬着心肠让护士把那尖锐的针头刺进孩子那微细的血脉,抽取那本来就不多的血液,查查孩子体内的乙肝抗体还省多少,生怕抗体的减少不足以帮助孩子抵御来自母亲身上的病毒。

她们常常产后抑郁,像发了疯一样地自责,认为自己使孩子感染上乙肝病毒,一封封地来信,只想从我这里得到一些安慰,直到孩子7个月后,证实母婴阻断成功,她们才转悲为喜。这就是许多乙肝妈妈的真实写照!今天,我就想谈谈有关乙肝妈妈给孩子喂奶的那些事。

乳汁中有没有病毒?

乙肝妈妈的乳汁中确有病毒!1974年,两位科学家首次从母乳中检测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证实了乙肝病毒感染母亲的乳汁中存在乙肝病毒。后来,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的核酸(HBV DNA)也相继从母乳中检出,使人们产生了乙肝病毒感染母亲可能通过乳汁感染婴儿的担心。由于这种担心,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母乳喂养率普遍低于其他母亲。

乳汁能不能传乙肝?

确有一些研究认为母乳喂养可能是乙肝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之一。但更多的研究认为,母乳不会增加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为了更科学地找出乙肝母亲母乳喂养是否增加乙肝母婴传播风险的证据,2011年以来,几位医生分别对国内外有关乙肝母亲母乳喂养的文献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均显示,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无论其感染状况如何(“大三阳”或“小三阳”,HBV DNA水平高或低),在新生儿正规免疫后母乳喂养均不会增加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更有一些医生进行了一些大样本的研究,调查乙肝母婴传播与母乳喂养的关系。我国湖北武汉的一些医生,调查了4个研究中心的1150例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与乙肝母婴传播的情况,进一步证实乙肝妈妈母乳喂养没有导致乙肝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增加。

有病毒为何不会传乙肝?

乙肝妈妈的乳汁中有病毒,但不会影响其后代乙肝母婴阻断的结果,这取决于许多因素。

原因之一:乙肝妈妈的乳汁中虽然有病毒,但病毒含量极低,仅为母亲血液中病毒含量的1/10000~1/1000。且初乳中病毒含量较高,到产后个月再检测,大多数母亲的乳汁中HBV DNA已经检测不到,仅有18%HBV DNA≥10的6次方拷贝/ml的母亲乳汁中还能检测到微量的HBV DNA。

原因之二:乳汁中的乳铁蛋白具有杀菌和抗病毒的活性。许多研究都发现,乳铁蛋白可以抑制丙肝病毒、乙肝病毒、腺病毒、艾滋病毒、轮状病毒的活性,因此可能抑制了乙肝病毒的感染性。

原因之三:人的消化液可以使乙肝病毒失去活性,因此,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甚至有人认为乙肝抗原通过消化道后,可能促进免疫系统抗体的产生。

原因之四:孩子出生时暴露于母亲羊水、血液中的乙肝病毒量远比母亲奶水中的病毒量高得多,母乳喂养接触到的那点儿病毒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原因之五:经过主动+被动联合免疫,孩子已经具备了抵御乙肝病毒感染的能力。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以前的多篇博客中我已经反复说过,只要孩子体内“抗HBs抗体≥10 mIU/ml,则可视为机体已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备了抵御能力。”

出生时注射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注射后15~30分钟开始发挥作用,其血浓度在注射后3~7天达到高峰,半衰期一般可维持17.5~25天,对新生儿的有效保护作用可维持42~63天,4个月后基本清除。再接种3针乙肝疫苗,新生儿都能足够的抗体抵御来自母亲体内的乙肝病毒。因此,乙肝妈妈与孩子亲近及母乳喂养都不会把病毒传播给孩子。

经过这些年的研究,乙肝妈妈能不能母乳喂养的答案已经十分肯定。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国内外的乙肝指南都已经明确,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只要孩子经过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正规免疫接种,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不会增加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有什么意义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是乙肝血清学5项检查中的第一项,其英文缩写是“HBsAg”。检测乙肝的抗原和抗体有许多方法,如: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微粒子酶免检测法、电化学发光法等。不同的医院用不同的试剂检测,所以检测结果的数值各不相同。不过,这些检测HBsAg的方法都可归为“定性”、“半定量”和“定量”三类。

定性检测就是只报告“阳性”或“阴性”,一般只要体检时使用,疾病诊断和治疗时已经很少使用了。

半定量检测是用标本检测值与临界值的比值。检测到HBsAg的S/CO的数值越大,代表体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量越高。但是,半定量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比定性检测好,但定出的量并不准确,只可以大致判定抗原、抗体在血清中的水平。

最先进的是定量检测方法,目前仅用于对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的检测。定量检测方法不仅可以灵敏地检测出血中很微量的病毒抗原和抗体,而且可以准确地检测出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在血清中的量(IU/ml或mIU/ml)。

定量检测的方法有: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微粒子化学发光法的代表试剂是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的代表试剂是上海新波公司生产的,电化学发光法的代表试剂是罗氏公司生产的。

大多数医院进行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和e抗原半定量检测都使用这三家公司生产的试剂。目前在我国应用比较广泛的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是雅培公司的试剂(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它的检测范围是0.05~250 IU/ml。当乙肝表面抗原>250 IU/ml时,则需要对标本进行稀释,再根据稀释系数计算乙肝表面抗原的定量值。

对HBsAg进行定量检测有重要意义。HBsAg乙肝病毒复制的模板“cccDNA”的活性密切相关。HBsAg水平越高,说明肝内乙肝病毒cccDNA也越多,病毒则很难完全清除。反之,HBsAg水平较低的感染者,肝内乙肝病毒cccDNA较少,病毒清除较容易。因此,检测HBsAg定量检测可以预测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HBsAg定量检测可以在治疗前和治疗的过程中预测干扰素的疗效。治疗前HBsAg > 10000 IU/ml,且HBV DNA>2×108 IU/ml的患者干扰素的疗效较差。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治疗,如果24周HBsAg<1500 IU/ml,继续单药治疗至48周可获得较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

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治疗,改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治疗12周后HBsAg未下降且HBV DNA较基线下降<2 log10 IU/ml,应考虑停止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治疗,改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

HBsAg定量检测也可以用于预防核苷(酸)类药物的疗效。治疗前HBsAg<1000 IU/ml,或者治疗期间HBsAg下降速度较快(每年>0.166 log10 IU/mL)的患者,HBsAg被清除的可能性较大。

因此,HBsAg定量检测也常作为核苷(酸)类药物停药的指标。HBsAg水平越低,停药后疾病复发的可能性越小。停药时HBsAg<100 IU/ml或消失的患者停用核苷(酸)类药物后疾病很少复发。

乙肝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脾肿大

乙肝病毒感染者脾脏肿大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乙肝病毒活动所致,二是肝硬化所致。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当乙肝病毒活动时,在病毒的刺激下,免疫系统则要发动一切可能与感染的病毒作斗争。为了和入侵的敌人斗争,脾脏则要通过增生来补充免疫细胞,导致脾脏肿大。因此,乙肝病毒感染者做超声波检查时常有脾脏肿大的表现。

脾脏也是非常大的储血器官。当肝硬化时,门静脉压力升高,一些本来要流向肝脏里的血液,反流至脾脏,导致脾脏充血肿大。

乙肝病毒感染者在发现脾脏肿大后,应进一步检查超声波、肝脏弹性,进一步确定是否发展为肝硬化和肝脏纤维化程度。脾脏肿大常会导致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因此,脾肿大的患者还应该进行血常规检测。

脾脏肿大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如果HBV DNA阳性,一般提示肝病活动或肝纤维化进展,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抗病毒治疗。过度脾大并伴有门静脉高压者,应到肝胆外科就诊,权衡是否做脾切除手术。

乙肝患者 喂奶 乙肝

相关方剂

乙肝益气解郁颗粒

益气化湿,疏肝解郁。

乙肝宁颗粒

补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相关偏方

抗乙肝大三阳方

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扶正护肝。适用于乙肝“大三阳”。

乙肝宁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煎

慢性乙型肝炎。

相关资讯

乙肝患者吃什么养肝

乙肝患者吃什么养肝:   乙肝患者吃什么养肝?   1、新鲜的蔬菜水果必不可少:新鲜...

吃流产药后可以喂奶吗

吃流产药后可以喂奶吗:   哺乳期意外怀孕,女性一般要做药物流产。流产药物包括米非司...

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有什么区别

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有什么区别:   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有什么区别?乙肝是...

乙肝病人能生孩子吗

乙肝病人能生孩子吗: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乙肝。乙肝患者能不能生孩子,要视...

吃流产药后可以喂奶吗

吃流产药后可以喂奶吗:   哺乳期意外怀孕,女性一般要做药物流产。流产药物包括米非司...

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有什么区别

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有什么区别:   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有什么区别?乙肝是...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怎么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怎么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包括保肝治疗、抗病毒治疗...

喂奶多久才不会痛

喂奶多久才不会痛:   正常情况下,哺乳喂奶并不会出现疼痛,造成喂奶疼痛的有以下几种...

哺乳期乳腺炎可以喂奶吗

哺乳期乳腺炎可以喂奶吗:   哺乳期乳腺炎主要是细菌引起的局部急性感染症状。   患...

乳腺炎能喂奶吗

哺乳期乳腺炎是否能够给孩子哺乳,要从两个角度考虑,第一是乳汁里面有没有细菌,有没有脓...

乙型肝炎怎么传染

乙型肝炎怎么传染: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有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在...

乙肝患者吃什么养肝

乙肝患者吃什么养肝:   乙肝患者吃什么养肝?   1、新鲜的蔬菜水果必不可少:新鲜...

慢性乙型肝炎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慢性乙型肝炎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最近出版的2019年我国...

乙肝会通过唾液传染吗

乙肝会通过唾液传染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播途径,乙型肝...

乙肝患者怎样预防癌变

对于已经患有乙肝的患者,一定要注意积极配合治疗和进行预防,这是比较有帮助的,在日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