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石 甘草


单用功效作用
滑石因其性滑而得名。为单斜晶系滑石的矿石,主含含水硅酸镁。本品味甘、淡,性寒,色白。入膀胱、胃经。它既能清暑泄热、清热降火、生津止渴,用于治疗暑热烦闷、头昏头胀、口干口渴、恶心呕吐等症;又能利窍通闭、利水通淋、渗湿止泻,用于治疗小便不利、小便赤热涩痛、黄疸水肿、湿热泻痢、吐血衄血、乳汁不通、胎产难下等症。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Glycyhiza uralensis Fisch.的根及根茎。味甘,性平。入心、肺、胃经。本品生者(生甘草、粉甘草)入药,能泻火解毒、润肺祛痰止咳,用于治疗痈疽疮疡、咽喉肿痛,以及药物、食物中毒,咳嗽气喘等症;炙后入药,能益气补中、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用于治疗心气不足、心悸怔忡、脉结代、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以及腹中挛急疼痛等症。现代研究表明,甘草能增加胃的黏液合成,保护胃黏膜,减轻胆汁的损害,促进溃疡的愈合。
滑石
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用祛湿敛疮。用于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 用法用量:10~20g,先煎。外用适量。 ——以上来源...
甘草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用法用量:2~10g。 &mdash...
配伍功能
滑石质体滑腻,故可利窍。上能清水源,下可通水道,荡涤六腑之邪热,从小便而出;甘草泻火解毒,缓和药性。以甘草之甘缓,制滑石之寒滑;又以滑石之寒滑,制甘草之甘滞。二药伍用,名曰六一散,亦名天水散,顾名思义,则治暑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诸症可知。本方除清暑热之外,又长于渗湿利水,通利膀胱,使湿热之邪从下渗泄,故又能利水通淋,治一切砂石诸淋。
主治
①夏日中暑,表里俱热,烦躁口渴,小便不利,或呕吐、腹泻等症;②淋浊(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表现为小便不利者);③石淋(尿路结石);④天疱疮。
常用量
滑石10〜18克;甘草3〜6克。
相关经验
滑石、甘草伍用,名曰:六一散、益元散、天水散、太白散。出自刘完素《伤寒标本心法类萃》。滑石180克,甘草30克,研为细末,每服10克,水调服。治暑邪表里俱热,烦躁口渴,小便不通,砂淋石淋,吐泻疟痢,又能下乳滑胎,解酒食毒。柯琴曰:“滑石禀土中冲和之气,行西方清肃之令,秉秋金坚重之形,寒能胜热,甘不伤脾,含天乙之精而具流走之性,异于石膏之凝滞,能上清水源,下通水道,荡涤六腑之邪热从小便而泄。炙甘草禀草中冲和之性,调和内外,止渴生津,用以为佐,保元气而泻虚大,则五脏自安和矣。”《成方切用》:滑石重能清降,寒能泄热,滑能通窍,淡能行水,使肺气降而下通膀胱,故能祛暑住泻,止烦渴而利小便也。加甘草者,和其中气,又以缓滑石之滑降也,其数六一者,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也。《本草求真》云:“然其开窍利湿,下独尽由小便而下,盖能上开腠理而发表(腠理为肺所主)是除上中之湿热,下利便溺而行,是除中下之湿热,热去则三焦宁而表里安,湿去则阑门通而阴阳利矣。河间益元散(六一散或加辰砂),用此通治上下表里诸病,其意在此。”施老经验,六一散应用范围较广,除治疗上述中暑吐泻等症之外,尝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诸症均获良效。尤其对尿路结石治愈以后,持久服用,有预防结石复发之功。
相关方剂
清热利水通淋。
祛暑清热,化气利湿。
清热通淋。
清暑利湿。
解郁散结,清热导滞,表里双解。
相关偏方
小儿暑日泄泻不止。
慢性胃肠功能紊乱,发育营养障碍,贫血。
暑热烦躁,惊风抽搐,眩晕呕恶,夜寐啼哭。
牛皮癣。
带状疱疹、湿疹,虫蛟皮炎。
相关茶方
防暑解暑,降温清热。
相关食疗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适用于下焦热结血淋证,症见血尿、赤涩热痛、小便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