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性眩晕,不妨按按后脑压痛点
颈性眩晕,中医称为“项痹”,其有痹阻不通之意。临床症状一般有头晕、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等,最突出的特点为体位性眩晕,即当改变体位,尤以扭转头部时眩晕加重,严重者发生猝倒。
下面,给大家推荐一个好方法,不妨试一试:
在患者的双侧枕骨下缘处用手指按压,很快各找到一个明显的压痛点,在那里用力揉搓了数下,再让他转头活动几下,再仰头低头几次,就会有效果。
那么,这个压痛点的位置到底在哪里呢?
这可不一定,常见的位置会在风池穴、风府穴处,但因人而异,更多的情况下,这个压痛点并不是在某个固定穴位处,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大不相同,所以最好是在枕骨下缘处,从左至右仔细寻找,找到明显的压痛点后,在此处大力揉搓,一般即能起效。
在枕骨下寻找到的压痛点,实际上就是颈肌痉挛,或者出现组织粘连的地方,在此进行大力的揉搓,能够起到迅速放松痉挛肌肉、解除粘连的效果,从而解除对局部神经感受器的挤压和刺激,自然能够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从中医经络学来说,在枕骨下缘处有少阳经、太阳经、督脉等多条经络通过,长期伏案工作,颈部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气机流动不畅,会导致枕骨附近的经络经气壅滞,经络不通,眩晕发作。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在枕骨下缘有好几条颈肌连接于此,长时间伏案工作,颈肌长时间保持固定的姿势,会导致枕骨下缘处的颈肌发生痉挛,甚至产生损伤、组织粘连,挤压并刺激局部的神经感受器。在转颈时,这种挤压会变得更加强烈,导致神经感受器产生明显的神经信号,传人枕骨附近的脊髓神经,再通过复杂的神经传导机制,就可能干扰到分布在颈部椎动脉上的神经纤维,使椎动脉发生收缩,导致大脑缺血缺氧,这样就产生眩晕了。
最后,提醒一下,疾病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希望大家在平时工作的时候,隔一段时间不妨停下来活动一下颈肩,稍作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