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散步学问大 以下动作缺一不可
2016-12-25
对于散步也要讲究原理的问题,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一个简单的走路动作,也能研究出学问来?调查表明,老年人随着年纪的增大,大脑的反应能力、肌肉和骨骼的支撑能力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等方面,都会变得迟缓。一旦失去平衡,就很容易摔倒。
根据所患疾病的不同,散步时所要注意的事项就不同。体虚者散步时,应适当将两只手臂甩开,步伐迈大些,散步的速度最好由慢到快,这样可以尽量将全身活动开,使全身各器官都能参与到运动中,有效地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时长一般保持在1小时左右为好。
体型肥胖者散步时,可适当将散步的时间、距离拉长,并将运动量加大些。最好坚持每天散步不少于2次,散步时可适当走快些,使体内多余的脂肪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高血压患者散步时,尽量使脚掌着地、抬头挺胸,不要过分弯腰驼背,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快,否则容易使血压升高。人体在早晨的血压是最高的,所以散步最好不要选择在早上,傍晚时分或者晚饭后最适宜。
冠心病患者散步时,速度要放缓,以免心律失常,诱发心绞痛。散步最好在餐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后,每天两三次,每次半小时。
糖尿病患者散步时,不要空腹,先吃点东西,否则很容易使大脑供血不足,出现低血糖,严重时还会因头晕导致摔跤。餐后散步时,步幅可以适当加大,挺起胸脯,甩开手臂,每次散步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
散步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最适合的运动,也由于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概率较高,散步时要注意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出现异常,要马上停下来休息,不可勉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