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伏膜原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邪伏膜原证,中医病证名。指感受疫疠之气,邪伏于半表半里膜原之处,以寒热定时发作、头痛如劈、身痛如被杖、胸胁胀闷、呕吐痰涎、苔白如积粉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瘟疫、湿温、暑温、疫疟等疾病中。
病因
感受疫疠之气,邪伏于半表半里膜原之处所致。
临床表现
初起,呈恶寒发热,头疼身痛,烦躁口渴,嗣后但热不寒,日晡益甚,胸膈痞满,舌苔白厚,或腻如积粉,脉数,或寒热往来。
常用中药
常见病
1、瘟疫
症见初发常见寒热、头身痛的表证,迅即出现昼夜发热、日哺益甚等症状,舌苔白如积粉,舌质多绛,脉不浮不沉而数。治宜疏利透达,方用达原饮)。
2、湿温
症见寒甚热微、肢体沉重、身痛有汗、呕逆胀满等,舌苔白厚而腻,脉缓而不弦。治宜芳香宣化秽浊,疏利透达湿邪,方用雷氏宣透膜原法。
3、暑温
症见初起头疼而胀,胸脘痞闷,肤热有汗,频欲恶心,右脉滞钝;口渴心烦,舌苔黄者为偏于暑,宜雷氏芳香化浊法加滑石、甘草;苔白而腻,口不渴者,为偏于湿,宜雷氏芳香化浊法加神曲、苍术。
4、疫疟
症见寒热往来,或一日二三次,或一次而无定期,症见寒轻热重,口渴有汗,右脉多胜于左。治宜芳香透达,方用雷氏宣达膜原法。
转归预后
一部分患者可汗出而解,一部分患者邪毒内陷入胃,出现大热、胸膈满痛、大热大渴、大便秘结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