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中寒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腹部中寒证,中医病证名。指多因闲衣被单薄,腹部受寒,或过食生冷寒凉之品,邪客胃肠,导致寒邪凝滞,气机不畅,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所致病证。常见于腹痛等疾病中。

病因

多因闲衣被单薄,腹部受寒,或过食生冷寒凉之品,邪客胃肠,导致寒邪凝滞,气机不畅,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所致。

临床表现

腹部疼痛,拘急疼痛,得温则舒,遇寒痛甚,痛处喜暖,面色苍白,痛甚者额冷汗出,唇色紫暗,肢冷不温,或兼吐泻,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沉弦紧,指纹红。

症情分析

有外感寒邪或饮食生冷病史。寒为阴邪,主收引,故其腹痛为得温则缓,遇冷痛甚。脾阳不振,升降失常,阳气不达四末,则见呕吐、泄泻,面色苍白,额冷汗出,肢冷不温。患儿以往常有类似发作病史。

常用中药

木香丁香香附当归川芎肉桂

针灸疗法

1.体针取足三里、合谷、中脘、天枢。一般快速进针,行平补平泻手法,捻转或提插,年龄较大儿童可留针15分钟。

2.耳穴压豆:选穴:胃、睥、肝、肌一实证加三焦、大肠,便秘加直肠。用生王不留行籽置于胶布巾,贴压耳穴,并轻轻按压,1日3~5次,每周换贴2~3次。

常见病

腹痛

腹痛中腹部中寒证症见小儿腹部冷痛,哭叫不安,得温痛减,面色苍白,甚则唇色紫暗,手足不温,或伴有呕吐,腹泻,小便清长,舌淡,苔多白润,脉弦紧。治宜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方用养脏汤加减。

预防调护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多食生冷。  

2.注意气候变化,防止感受外邪.避免腹部受凉。

3.剧烈或持续腹痛者要卧床休息。及时检查腹部体征,并做必要的辅助检查,以利鉴别诊断和及时处理。  

4.根据病因,给予相应饮食调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