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干清窍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燥干清窍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气候干燥,津液耗损,清窍失濡,以口鼻干燥,两眼干涩、少泪,少涕,少津,甚至衄血,舌燥少津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干燥病等疾病中。

病因

多因燥热之邪伤于上焦肺卫或干于气分,扰及清窍。

临床表现

口鼻干燥,两眼干涩、少泪,少涕,少津,甚至衄血,舌燥少津。

症情分析

温燥邪气侵袭肺胃,鼻为肺窍,龈为胃络,咽喉为肺胃之门户,燥邪化火,上干清窍,则出现诸窍火热证,表现为目赤、耳鸣、咽痛、齦肿等。燥热邪气伤津,又见口鼻干燥、舌干等症。

常用中药

桑叶杏仁、贝母、沙参栀子淡豆豉、梨皮等。

常见病

干燥病

症见两目干涩、少泪,鼻燥或鼻衄,干咳少痰或咯血,口渴欲饮,咽干喉痒,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舌干少津,苔薄黄,脉浮缓。治宜滋阴润燥,方用增液汤加沙参、梨汁、芦根汁等。

预防调护

忌食辛辣刺激饮食,多饮服汤水流汁、水果汁等。预防因长期干燥而造成口、眼局部的损伤和纠正脏器对身体的影响。

转归预后

本证为外燥化火上干之证,只有目赤、龈肿、咽痛等症,而无内实症状(如便秘等),因此病势轻浅,治疗当轻清宣透,以清宣上焦燥热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