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的康复治疗方法

2020-07-14

脑梗塞的康复治疗方法:
  得了脑梗塞,在急性期只要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比如半身不遂,言语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不再进一步加重,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体温都比较稳定的状况下就应该尽早进行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方法在急性期首先以卧床适当活动,被动活动为主,有家属或康复治疗师来进行被动关节肌肉活动,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并保持良好的肢体姿势,避免造成关节肌肉损伤。
  患者逐步进入平稳期,康复期之后应该适当增加康复锻炼,包括主动运动,以及下床运动,平移运动等。并针对性对于瘫痪侧肢体及肌肉功能予以辅助器具帮助逐步恢复,包括理疗,针灸,矫正支具都应该适当应用逐步增加活动量。
  一般经过三个月至半年的康复系统训练,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能够较大程度的恢复甚至可以完全恢复。



脑梗塞的康复治疗方法相关阅读


脑梗塞能治好吗

脑梗塞能治好吗:
  脑梗塞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而且脑梗塞无法进行根治,但是它可以进行预防和治疗。预防脑梗塞首先要控制危险因素,如果患者有高血压,必须控制高血压;如果患者是血脂高,必须给予降脂治疗;如果有糖尿病,控制血糖也很有必要。
  此外患者还应坚持二级预防治疗,如果患者患有脑梗以后,要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给予他汀的治疗,并且需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或者糖尿病的治疗。另外患者在生活方面也要注意,要低盐、低糖、低脂饮食,保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的愉快,适当的体育锻炼等。

脑梗塞的护理

脑梗塞的护理:
  脑梗塞的病人常常出现偏瘫、活动不利或者失语,因此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对于偏瘫的护理,要让患者摆放功能位,上肢需伸直,下肢屈曲,可以避免由于肌张力增高,造成今后的关节挛缩。
  另外,对于脑梗塞的患者,如果进行输液治疗时,尽量收把点滴扎在患者的健侧肢体,以利于患肢的活动;对于不能翻身的患者,活动受限于床上,卧床的患者要定时的翻身、拍背,避免褥疮的发生。而且对于脑梗塞后活动不灵、出现吞咽困难的患者,可能要及时的下胃管,进行口腔护理,避免患者呛咳。

脑梗塞是什么病

脑梗塞是什么病:
  临床上常见的容易形成脑梗塞有三个类型,分别是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塞和脑栓塞,比较常见是脑血栓形成和腔隙性脑梗塞。脑血栓形成是脑梗塞里面最常见的类型,它通常是指脑动脉的主干或者皮层支动脉粥样硬化,和各种动脉炎等血管疾病病变导致的血管的管腔的狭窄和闭塞并进而发生血栓形成,造成脑局部供血区血流中断,发生脑组织的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脑血栓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是动脉管腔狭窄血栓形成,第二是血管的痉挛,第三是一些不明原因。另外,腔隙性的脑梗塞是一种很小的梗死灶,也是脑梗塞里面最轻的一种,所以患者不要过多的担心。

脑梗塞后遗症有哪些

脑梗塞后遗症有哪些:
  脑梗塞后遗症是指在发病以后经过治疗一段时间,有半年或者一年以后出现的神经系统的某些症状。
  症状包括:一,偏瘫、半身不遂,或者是左侧或右侧的肢体的功能障碍;
  二,患者会出现语言障碍、说话不利落或者发音不清楚,患者可能心里明白;
  三,患者会出现口角和眼睛歪斜;
  四,出现肢体的麻木酸胀,表现出感觉异常,患者觉得某个地方总是麻或胀或是没感觉或是稍微的感觉过度,稍微摸一下,患者会感觉到很不舒服;
  此外,部分患者会出现偏盲,影响视力,可能在某一眼睛的某一侧看的视野没有以前那么宽。

脑梗塞康复

脑梗塞康复:
  脑梗塞恢复期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愉快的情绪面对现实,因为很多脑梗塞以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理和精神方面的症状,常见于出现焦虑、抑郁症状。因为患脑梗塞以后,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所以往往很多的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症状。
  另外要进行康复治疗,恢复期进行康复治疗非常重要,其原则主要是在基础治疗或者在特殊疗法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体能和技能的训练,以减少致残率,促进损伤的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应该尽早的进行康复训练或者治疗,一般患者能动就要进行尽早的康复治疗。如果患者有机体功能障碍,则应针对病人的情况进行康复训练。
  具体如何训练,需要康复科医生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于患者的训练条目。另外还可以进行中医药的治疗,主要包括中药针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