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早期症状
乙肝早期症状: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来的乙型传染病。急性乙肝病毒发病的主要症状,早期症状有的出现消化道的症状,例如出现食欲下降,不思饮食,没有饥饿感,不喜欢吃油腻的食物,恶心,呕吐,肝区疼痛,出现腹部胀痛,全身乏力,疲劳,头晕,头痛,肌肉疼痛等。乙肝病毒破坏肝功能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黄疸,出现皮肤和巩膜的黄疸,出现尿液发黄,皮肤出现瘙痒,皮肤出现瘀斑,牙龈出现出血,出现黑便等。
感染乙肝病毒发病的早期还出现发热的症状,容易感到体力不支,无精打采等。乙肝病毒的感染,还需要通过抽血化验乙肝两对半来进行确诊,主要的是根据乙肝病毒的含量,肝脏的彩超和肝功能的情况,来决定是否抗病毒治疗和保肝治疗。
乙肝早期症状相关阅读
丙肝病毒与乙肝病毒有何不同
丙肝病毒和乙肝病毒都是引起慢性肝炎的嗜肝病毒。它们感染肝细胞,引起肝脏疾病的机制有何不同呢?
首先,丙肝病毒特别狡猾。它可通过一些特殊的机制,把自己重要的基因隐藏起来,并保持其相对稳定;而把免疫系统能够发挥作用的基因抗原——丙肝病毒包膜蛋白-2放在容易发生变异的位置,形成一个高度变异区,导致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像孙悟空七十二变一样不停地发生变异。
机体免疫系统对原病毒抗原产生的抗体,在迅速突变的新病毒株面前很快失效;而再产生刚刚能对抗新病毒抗原时,病毒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从而逃避人体免疫系统对它的清除。因此,至今没有研究出预防丙肝病毒感染的疫苗,也没有有效的免疫学方法预防或治疗丙肝病毒感染,而且导致病毒感染后容易难以清除,成为慢性感染者。
丙肝病毒损害肝细胞的手段比乙肝病毒更多。乙肝病毒只会寄生在肝细胞内,它本身并不引起肝损伤,只有在身体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刺激而“生气”的时候,才会和肝细胞中的乙肝病毒“打仗”,引起肝细胞“死亡”。所以,乙肝病毒感染者中肝功能正常的病毒携带者很常见。而丙肝病毒可以通过许多办法导致肝细胞损伤。丙肝病毒可以直接破坏肝细胞。
不仅如此,丙肝病毒也可以像乙肝病毒一样刺激免疫系统,挑起战争,导致肝损害。丙肝病毒作恶不仅限于肝脏,它还会改变人体代谢,导致糖代谢、脂代谢紊乱,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导致肝细胞迫害。丙肝病毒还常常在人体内挑起“内战”。丙肝病毒核心抗原与人体细胞核的一种多肽抗原“长得”十分相像,感染丙肝病毒后,免疫系统常常误把人体细胞核的多肽抗原当成丙肝病毒核心抗原,其结果没有清除丙肝病毒,反而伤了自身细胞,引起自身免疫性损伤和相关疾病。
因此,丙肝病毒比乙肝病毒感染更容易发生肝损害。在病毒复制阳性的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中,88%存在肝脏组织学改变;肝功能持续正常的病毒携带者仅占20%~30%;而且,在这些持续肝功能正常的感染者中,肝组织学正常者仅占13.6%~17%,大多数感染者有肝组织炎症病理改变,甚至有中-重度肝炎表现和肝硬化。
但丙肝病毒也有弱点。它感染肝细胞后,只呆在肝细胞浆内复制,不像乙肝病毒那样会“钻”,一直“钻”进肝细胞核内“扎根”。所以,经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丙肝病毒可以从体内彻底清除。
尤其是近几年来,已经有许多直接抗丙肝病毒逐渐问世,丙型肝炎的治愈率已经达到90%以上,成为一种可以完全治愈的疾病。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些治疗丙型肝炎的药物早日在我国上市。
鼻出血是乙肝引起的吗
一位乙肝病毒感染者告诉我,他最近经常鼻子出血,在网上查到肝硬化会引起鼻子出血,他非常害怕,担心自己的乙肝是不是加重了,是不是已经发生肝硬化。
肝病确实会引起出血,肝病引起的出血有许多原因。肝脏是制造凝血因子的场所,有6种凝血因子(Ⅰ、Ⅱ、Ⅳ、Ⅴ、Ⅵ和Ⅶ)在肝脏里合成。严重肝病时,凝血因子产生减少,则表现出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病人常表现为皮肤出血或淤斑。
慢性肝病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预示着远期预后不良。肝衰竭的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常常下降至40%以下,国际标准化比值常升高至2以上;凝血酶原活动度降至20%以下,国际标准化比值常>3的病人病死率很高。
肝硬化也会引起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脾脏是血小板代谢的场所。衰老的血小板和其他血细胞会被脾脏“吃”掉。但是,如果脾脏太大了,它也会吃掉许多还不应该被吃掉的正常血小板和血细胞,导致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这就是脾功能亢进。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修补破损的血管。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止血和凝血的功能下降,容易导致出血。
硬化的肝脏还会阻止通过肝脏的血流,形成门静脉高压。门静脉高压的后果有可能引起胃底、食道或直肠壁的静脉曲张,引起消化道出血、痔疮出血。肝病引起的出血都发生在肝病晚期(如肝功能衰竭和肝硬化)的患者中。有些乙肝病毒感染者一发生鼻子出血或牙龈出血就非常害怕,认为自己已经肝硬化或肝衰竭了。
其实,鼻子出血可由多种鼻腔疾病引起,正常人也会发生;牙龈出血也可能由某些牙病或牙周疾病引起。如果慢性乙肝患者只有鼻子出血或牙龈出血的症状,没有明显的肝损害、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脾大、血小板减少等检查异常,则应考虑其他原因。
曾有一位乙肝病人因鼻子出血而固执地认为自己已经得了肝硬化,反复在肝病科就诊,结果延误了鼻咽癌的诊治。另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也并非肝病特有,可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血液病、维生素K缺乏和应用抗凝血药物之后。
改用替诺福韦多久可以怀孕
今天,一位女性乙肝病人来信说,自己已经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药物多年,开始用拉米夫定,两年后耐药。以后一直服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联合治疗至今,保持HBV DNA检测不到,肝功能正常,但仍是“大三阳”。最近希望生育,医生建议她改用替诺福韦半年后再生育。她问这个建议是否正确?
我认为,医生对这位乙肝女孩的建议基本正确。由于这位女孩既往已经对拉米夫定耐药,所以,她在怀孕时不能再选择拉米夫定或与拉米夫定的相同耐药位点的替比夫定,只能选择与这两种药物无交叉耐药性的替诺福韦怀孕才比较安全。
但我曾经碰到许多病人问我一个问题:正在服用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治疗的女性改用妊娠期比较安全的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治疗后多久才能怀孕?许多医生像今天这位乙肝女孩来信中说的那样,常常告诉病人改变治疗后半年才能够怀孕,说是药物在体内的“毒素”得需要半年的“排泄”。这种说法有依据吗?
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手里的药品说明书。恩替卡韦的半衰期约为24小时,阿德福韦的半衰期的中位数为7.22小时(4.72~10.70小时)。药物一般经过5个半衰期就基本从体内排泄干净,所以需要每天服药,不能间断。如果这些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可维持半年之久,为何不半年吃1片药呢?
另外,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也很安全,不良反应很小,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导致不孕不育或女性排卵异常的证据。所以,服用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的女性在准备怀孕当月更换为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即可,“提前半年以上才可怀孕”的说法没有依据。
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对于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妊娠的患者,“若应用的是妊娠B级药物(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或拉米夫定,在充分沟通、权衡利弊的情况下,可继续治疗;若应用的是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在充分沟通、权衡利弊的情况下,需换用替诺福韦或替比夫定继续治疗,可以继续妊娠。”从指南的建议中可以看出,甚至服用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治疗期间意外怀孕的,换用替诺福韦或替比夫定后仍然可以继续怀孕。
所以,服用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治疗的乙肝女性如何希望怀孕,换药后当月即可怀孕,不用等待半年后再怀孕。但是,肝功能异常刚刚开始使用替诺福韦或替比夫定治疗的女孩,不能马上怀孕,应该在HBV DNA下降,且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再怀孕。而肝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一般需要3~6个月。
乙肝患者可以吃着药喂奶吗
许多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新妈妈都来问我,能不能吃着药喂奶。我一般都会告诉她们:由于药物可以透过乳汁,母亲吃着药哺乳,孩子也可能从母乳中摄入一定剂量的药物。药品说明书中不建议母亲服药期间给孩子哺乳。
但是,2015年美国肝病年会的乙型肝炎管理指南指出:“哺乳期服用抗病毒药物母亲所生婴儿的长期安全数据不充分……这些抗病毒药物很少经母乳排出,不大可能导致显著毒性。婴儿低水平(药物)暴露的未知风险应与母亲进行沟通。”如果服药的母亲想母乳喂养,应自己权衡利弊。那么,服用替诺福韦的母亲乳汁中含有多少药物呢?
新生儿在胎儿时期,胎盘就可以把服药母亲血液中的药物转运到胎儿体内。所以,新生儿出生时血液中就检测到了替诺福韦,而且浓度还很高。新生儿出生后服药母亲开始喂母乳。所以,在出生后的一定时间内新生儿体内检测出来的替诺福韦浓度应该是胎盘转运过来的药物+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得的药物总合。
出生后,新生儿体内从胎盘转运过来的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当替诺福韦在新生儿体内的浓度达到了一个平稳的药物浓度时,就应该是胎盘转运的药物完全消失,只剩下新生儿单纯从母乳中获得的药物了。这个药物浓度是很低的。因此,美国医生认为对新生儿的影响可能不大。
不过,正如美国的乙型肝炎管理指南中所说:“婴儿低水平(药物)暴露的未知风险应与母亲进行沟通。”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预防、关护和治疗慢性乙肝感染者指南》建议:“在发展中国家没有更好可替代的喂养方法时可以服用替诺福韦哺乳。”服药母亲喂为喂母乳?医生无法替你决定,还得你自己权衡后再做出决定。
乙肝妈妈可不可以母乳喂养
乙肝妈妈的乳汁中确实能够检测出乙肝病毒的抗原和HBV DNA,但是,乳汁病毒含量极低,仅为母亲血液中病毒含量的1/10000~1/1000。且初乳中病毒含量较高,到产后个月再检测,大多数母亲的乳汁中HBV DNA已经检测不到,仅有18%HBV DNA≥10的6次方拷贝/ml的母亲乳汁中还能检测到微量的HBV DNA。
而且,循证医学的证据已经充分说明,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无论其感染状况如何(“大三阳”或“小三阳”,HBV DNA水平高或低),在新生儿正规免疫后母乳喂养均不会增加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因此,根据母亲乳汁中的HBV DNA水平来决定是否母乳喂养完全没有必要,也没有依据。国内外没有一家乙肝防治指南建议检测母亲乳汁中的乙肝病毒。
除了孩子出生时注射的那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外,孩子的抗体主要来源于乙肝疫苗的刺激。乙肝疫苗是现代科学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乙肝病毒的基因片段插入酵母细胞或仓鼠卵母细胞的基因中,重新组成新的基因,利用这些细胞的复制生产出来含有乙肝病毒片段的疫苗。这种基因重组疫苗非常安全,它进入体内并不像乙肝病毒那样侵入肝细胞做“坏事”,而是模仿乙肝病毒的“坏样子”,在体内调动并训练免疫系统产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保卫机体不受乙肝病毒的侵害。
人的免疫系统有很强的记忆力。只要孩子的免疫系统对乙肝疫苗产生了“应答反应”,孩子的免疫细胞就会牢牢乙肝抗原的“坏样子”。因此,在孩子有了抗体之后,如果真有抗原侵入体内,抗原不仅不会“消耗”抗体,而且还会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
抗体的下降并非抗原的消耗,而是抗体自身的代谢,就像体内的红细胞寿命是120天一样,到一定寿命,抗体自然代谢掉了。但大家不用担心,免疫细胞还会源源不断的制造出抗体加以补充,只不过如果没有抗原的再次刺激,补充的抗体产量会逐渐减少,直到下一次抗原的侵入。
不仅如此,已有许多研究证实,母乳喂养不会影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乙肝妈妈所生后代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在三针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是一样的。这足以证明,乙肝妈妈没有必要整天想着带着孩子去医院抽血检查,母乳喂养不会“消耗”乙肝抗体,不会影响孩子抗体的产生和母婴阻断效果。
相关方剂
益气化湿,疏肝解郁。
补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相关偏方
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扶正护肝。适用于乙肝“大三阳”。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相关资讯
乙肝病人能生孩子吗: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乙肝。乙肝患者能不能生孩子,要视...
乙肝早期症状: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来的乙型传染病。急性乙肝病毒发病的主要症...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怎么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包括保肝治疗、抗病毒治疗...
乙肝早期症状和前兆: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通过性生活,通过血液,还可以通过母婴垂直等...
乙肝早期症状和前兆: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通过性生活,通过血液,还可以通过母婴垂直等...
乙型肝炎怎么传染: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有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在...
慢性乙型肝炎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最近出版的2019年我国...
乙肝会通过唾液传染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播途径,乙型肝...
乙肝早期症状和前兆: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通过性生活,通过血液,还可以通过母婴垂直等...
乙肝早期症状: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来的乙型传染病。急性乙肝病毒发病的主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