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脚跟痛是怎么回事
后脚跟痛是怎么回事:
后脚跟出现疼痛,首先要明确有没有受到外伤,外伤会导致局部软组织的损伤,也有可能会导致跟骨骨折。这种情况下,疼痛是非常明显的。首先要完善检查,明确损伤的具体程度进行治疗,如果没有受到外伤,有可能是脚后跟的一些疾病所导致。
比较常见的是脚后跟跟骨骨刺形成,在站立、行走、穿的鞋子比较硬或受凉的情况下,都有可能导致跟骨骨刺,刺激周围的软组织,局部充血、水肿,形成无菌性炎症。炎性液体渗出会刺激周围的神经导致疼痛,另外局部的一些肿瘤性疾病化脓性感染,会引起局部软组织的破坏,以及骨质的破坏,也会导致脚后跟的疼痛。
后脚跟痛是怎么回事相关阅读
阿昔洛韦片副作用
当身体受到带状疱疹病毒等一类病毒的感染时,一般都需要服用阿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而这种药物,虽然可以起到极为显着的治疗效果,但是却容易出现一系列副作用,那么具体来说阿昔洛韦片副作用主要有哪些呢?
一、阿昔洛韦片的副作用
1、肠胃道不良反应
在服用阿昔洛韦片期间,患者可能出现的最常见副作用就是肠胃道不适,主要会有恶心、呕吐、腹泻的症状,而且胃部会有疼痛和酸胀的不适感,并会伴随有食欲减退和口渴口干的不良表现。
2、精神异常症状
部分患者在服用阿昔洛韦片之后,精神状态会变差,可能会有意识模糊或者情绪低落、烦躁的不良表现,同时可出现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比如四肢抽搐、手足麻木以及眼球震颤等,但这种情况极为少见。
3、其它不良表现
有极少数患者在服药后会有头痛头晕、身体发烧以及关节疼痛的全身性反应,如果做血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下降,若长期用药,还会让女性患者的月经情况变得紊乱,并诱发失眠症、紫癜和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出现。
二、阿昔洛韦片的注意事项
1、用药期间要定期随访
由于阿昔洛韦片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有多种,所以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一定要坚持定期随访,不仅要观察自身是否有副作用的产生,而且要去做肾功能检查和血液常规、尿液常规等检查。
2、不宜人群
如果本身属于过敏体质,尤其是对更昔洛韦过敏,就要谨慎性服药治疗,另外,处于哺乳期以及怀孕期的女性,务必要避免服用阿昔洛韦片,否则会给胎儿或者婴儿带来极大的危害。
杜冷丁的副作用
杜冷丁又叫做哌替啶,是人工合成的吗啡代用品。是白色无味的结晶状粉末,能够溶解于水中,能制作成注射用针剂,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麻醉药品。杜冷丁多适用于临床医疗上,给病患镇痛、麻醉,过去常用于止住癌症病人的癌性疼痛。那么杜冷丁的副作用是什么呢?
杜冷丁的副作用
1、过敏
刚使用杜冷丁时,人可能会产生恶心、呕吐反应,觉得头晕,还伴随着看不清东西、口干舌燥,脸色苍白虚弱。
2、呼吸困难 杜冷丁成瘾者会因为中枢神经抑制产生药物耐受,短期内如果反复大量使用杜冷丁,会有身体震颤、肌肉痉挛收缩、惊厥。
一次大剂量使用,人会有口唇发绀,呼叫他也没有反应,一直嗜睡,对外界的光刺激反应迟钝,严重的还会造成呼吸停止。
3、心动过缓 曾有人在使用杜冷丁40秒到80秒后,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最低的心率降到了一分钟29次,岌岌可危。
这是因为杜冷丁同时刺激了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迷走神经起到减缓心率的抑制作用,所以才常会出现心率减慢效应。
为什么杜冷丁会滥用 在阿片类药物滥用情况中,杜冷丁占据第二位。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杜冷丁在从前较容易获取。当时,中国用在癌症疼痛上的治疗药几乎是杜冷丁,各大医院杜冷丁的库存数量都比较大,容易获得。
因为杜冷丁的发挥作用的时间短,耐受形成快,用量大等特点,一些吸毒者在得不到海洛因或者其他毒品时,就开始转而寻找杜冷丁来替代。但杜冷丁属于国家严格管制的特殊麻醉药品,很难持有,黑市价格高,于是很多吸毒者和毒贩不惜一切手段到医院非法获取药物,使得杜冷丁流失到非法渠道。
疼痛性疾病的克星——疼痛科
疼痛科治疗范围
1.头痛:颈椎源性头痛,偏头痛,外伤后头痛等各种神经性头痛。
2. 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臂丛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急性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痛、神经损伤后疼痛、幻肢痛、残端痛、糖尿病性神经痛、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
3.骨关节痛: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肋软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尾骨痛,膝关节炎,足跟痛,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退行性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
4. 软组织疼痛:急慢性腰扭伤、腰肌劳损、棘上棘间韧带炎、腰背肌筋膜炎、纤维肌痛综合征、腱鞘炎、肩周炎、网球肘、软组织损伤。
5. 内脏性疼痛:顽固性心绞痛,心肌梗塞,慢性盆腔炎。
6.缺血性疼痛:雷诺氏症,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血栓性静脉炎,红斑性肢痛症,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等。
7. 癌性痛及良性肿瘤引起的疼痛,癌性胸腹水治疗和瘤体内化疗。
8. 痛经、慢性盆腔痛。
9. 无痛诊疗服务:无痛分娩、无痛人工流产、无痛内窥镜检查、无痛拔牙和手术后镇痛。
10. 非疼痛性疾病:顽固性呃逆(打膈)、急性面神经炎(面瘫)、面肌痉挛、突发性耳聋、腱鞘囊肿、肝、肾囊肿。神经性皮炎,突发性耳聋,内耳晕眩症,痛风症,瘢痕痛,面肌痉挛,眼睑痉挛。
什么是残肢痛
残肢痛是指截肢后肢体残留部分的痛疼。残肢痛常因残肢不良或穿用不合适的假肢引起。
(1)残肢不良:
①残肢承重部位皮肤疤痕,植皮,皮下软组织过少,皮肤与骨骼粘连,穿用假肢时常引起皮肤擦伤。
②残肢的骨末端有骨刺,残肢的骨突起过于明显,在穿用假肢时常引起压痛和皮肤损伤。
③残肢的压痛和皮肤表面过敏,多由于截断的神经末端神经瘤或神经粘连所引起。
(2)假肢装配不合适:多由于残肢接受腔、假肢对线或假肢悬吊功能不好引起。
残肢痛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轻的残肢痛通过患者自己经常拍打,按摩残肢过敏、疼痛的局部可以逐渐消失。严重的残肢痛需要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由于神经瘤引起的残肢痛特点,是用手指在残肢末端软组织中可以摸到个约黄豆大至蚕豆大的小肿块,有的用手指压迫惠处会感到发麻、放射性疼痛。无痛的神经瘤不需要治疗。长期神经瘤痛可引起严重的幻肢痛,因此应当及时手术切除。
严重的残肢痛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由于神经瘤引起的残肢痛特点,是用手指在残肢末端软组织中可以摸到个约黄豆大至蚕豆大的小肿块,有的用手指压迫惠处感到发麻、放射性疼痛。无痛的神经瘤不需要治疗。
应该正确理解止痛药的“无天花板效应”
一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师咨询:有一癌痛住院患者,医生开了8盒盐酸吗啡缓释片(10mg*10片)。药师审方认为超剂量,拒绝调剂。遭到肿瘤科医生训斥:你们都没有参加培训,癌痛用药“无天花板效应”,以患者不痛为标准。继而再签名,让药房发药。问题是这个“无天花板效应”真的没有剂量限制吗?如果患者一天用1000mg/2000mg……都可以吗?
我翻了一下关于癌痛规范治疗的相关培训资料:确实都是提出吗啡类药物用于癌痛治疗没有“封顶”剂量的表述——大量临床实践证实,癌症患者长期使用吗啡止痛而成瘾者罕见。有学者认为疼痛本身就是精神依赖的拮抗剂,所以对精神依赖问题大可不必担心。我认为,针对原来对吗啡类药物普遍存在的所谓“成瘾性”的错误传统观念,使许多癌痛患者因没有使用足够的药物剂量,有效缓解疼痛而言。上述表述是对的。但是,有“矫枉过正”的感觉。
1、盐酸吗啡作为止痛药,确实有“无天花板效应”一说,1998年11月17日国家SFDA发布的《关于癌症病人使用吗啡极量问题的通知》中有“对癌症病人镇痛使用吗啡应“由医师根据病情需要和耐受情况决定剂量”(即不受药典中关于吗啡极量的限制)的表述。因此,药师在审方时,不能以药品常规剂量为标准,如果是患者需要,经医生重签名,超常规剂量还是应该发药。
2、阿片类的用药剂量,在不同患者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而且阿片类镇痛药的“无天花板效应”是相对于非甾体抗炎药“天花板效应”(即:当药物达到一定剂量后,其镇痛效果不会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强,只有药物不良反应的增加。“无天花板效应”则会随着剂量增加镇痛效果会增强,当然不良反应也会随之增强)而言的。因此,所谓“无天花板效应”并不是说药物剂量可以无限大。
3、癌痛治疗“无天花板效应”用药,是针对原来临床普遍存在的所谓吗啡“成瘾性”认识,不敢使用足够药物剂量,使许多患者的疼痛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的现象提出来的。对于任何严重疼痛的患者,无论肿瘤临床分期及预计生存时间长短,只要止痛治疗需要,是可以使用最大耐受剂量的阿片类镇痛药。当然,用药剂量应该在达到最佳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耐受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再回到提出的问题,用于癌痛治疗的吗啡缓释片,根据“无天花板效应”该如何确定其一天使用剂量呢?癌痛治疗,首先要对疼痛进行评估,执行阶梯给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在治疗晚期癌症病人疼痛时,除药物等治疗措施之外,还应重视心理因素的干预与抗抑郁焦虑治疗。
一般情况下,癌痛治疗的“三阶梯方案”能缓解大多数癌性疼痛。但对于严格按照“三阶梯方案”治疗而效果不佳的疼痛。譬如:①癌症晚期,三阶梯止痛无效者;②广泛转移癌症;③头颈部肿瘤侵犯颅底者;④胸部肿瘤和腹部肿瘤所致的顽固性癌痛患者;可以选用其他一些侵入性的治疗手段。如:神经破坏性治疗——在末梢的脑脊髓神经节、脑脊髓神经、交感神经节等神经内或其附近注入药物。常用的为局麻药及神经破坏药,如利多卡因、乙醇、酚及高渗盐水等使一定的神经破坏而起止痛作用;患者自控镇痛——采用植入式自控药物输注泵经硬膜外腔、静脉、皮下或神经干等途径用药止痛;脑室内给药——脑室给药方法是近年来新兴起来的治疗癌痛的方法,具有疗效肯定、用药量小、止痛时间久等特点,效果理想。众所周知,人脑的第三脑室周围存在着丰富的吗啡受体,这种受体与吗啡结合可以产生明显的镇痛效果。脑室内注射吗啡的剂量可以先从最小剂量开始,随着病人需要,止痛药量逐渐增加,但最好不要超过60mg/天。而不是一味地盲目增加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