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乙肝两对半对照表

2020-07-14

什么是乙肝两对半对照表:
  什么是乙肝两对半对照表?一般医院的化验单中乙肝两对半的报告顺序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及乙肝核心抗体HBcAb,我们就依次来分析一下这五项检测的意义。
  HBSAg:阳性表示乙肝病毒感染,有活动性和非活动性之分,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SAg阳性,HBeAg阴性,HBeAb阳性或阴性),乙肝病毒DNA低于检测值下限或<200IU/mL,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
  HBSAb:即抗-HBs,为保护性抗体,其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型肝炎康复和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者。
  HBeAg:代表乙肝病毒复制,定量越高表示复制越活跃。
  HBeAb:即抗-HBe,一种情况表示病毒复制被抑制;还有一种情况是乙肝病毒发生基因突变,无法产生e抗原,但病毒活动并没有减少,具体哪种情况需要根据乙肝病毒DNA检测来判断。
  HBcAb:即抗-HBc,总抗体主要是IgG型抗体,只要感染过HBV,无论病毒是否被清除,此抗体多为阳性,极少数也会消失。
  综上所述,临床上常用乙肝五项的不同组合来判断感染的现状和转归。但对乙肝病毒感染者除了乙肝五项外,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DNA定量、肝功能、甲胎蛋白、腹部B超、,肝纤维化指标等检测来综合评估患者情况。



什么是乙肝两对半对照表相关阅读


乙肝疫苗接种的间隔能不能缩短

宝宝出生后乙肝疫苗正常的接种程序是0-1-6方案,即:出生时接种第1针疫苗,以后在出生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疫苗。

有些乙肝妈妈生完宝宝后非常担心宝宝会被乙肝病毒感染,接种了第2针乙肝疫苗后,就急于给宝宝接种第3针乙肝疫苗,或者要求医生在孩子3-6个月间再增加一针乙肝疫苗,这种作法是不对的,不仅不会增加疫苗的效果,有时还有可能影响了疫苗的效果。

这是因为保持同一种疫苗两次接种的最短间隔时间可以更好地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足够的抗体,缩短了多剂次疫苗接种的间隔可干扰免疫系统的抗体反应,影响免疫效果。但是,延长同一种疫苗两次接种的间隔不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因此,延误或遗漏一次疫苗接种,只需要及时补种,不需要重新从头开始接种;下一次同种疫苗接种时间只要适当延后至这种疫苗的最短间隔时间再进行接种即可。

临床试验结果已经证实,乙型肝炎疫苗第2针和第1针的最短间隔时间为4周,第3针与第2针的最短间隔时间为8周且与第1针最短间隔16周,乙肝疫苗第2针和第3针之间间隔4个月以上,由产生的抗-HBs滴度最高,第3针疫苗应在24周龄以上再接种。因此,乙肝妈妈不要急于求成,提前给宝宝接种第3针乙肝疫苗或在第2针和第3针之间增加一针乙肝疫苗。

抗乙肝核苷(酸)类药物的耐药率是多少

目前在我国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苷(酸)类药物有5种,分别是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

在这5种抗乙肝核苷(酸)类药物中,拉米夫定的耐药发生率最高,4年的耐药发生率高达67%,5年以后70%以上的患者都发生了耐药。其次是替比夫定,替比夫定治疗2年的耐药发生率与拉米夫定治疗1年的耐药率相差无几,3年后其耐药率紧紧追上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的耐药率算中等,在临床试验中5年的耐药率大约29%。但一些国产仿制品耐药率可能高于原研产品。恩替卡韦的耐药率很低,被医生称为 高耐药屏障的药物 。对于核苷(酸)类药物初治的患者,3年的耐药发生率仅1.7%。

但是,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有交叉耐药性,如果曾经用过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治疗,效果不好或者发生耐药后,再用恩替卡韦则也容易发生耐药,即使每天服用加倍的剂量(每日2片,1mg),4年的耐药率也可达到43%。因此,对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耐药的患者不建议换用恩替卡韦治疗。

替诺福韦的耐药率最低,在国外的临床试验中,5年未检测出耐药的患者。因此与恩替卡韦一样,被称为高耐药屏障的药物。但对阿德福韦耐药的患者,可能会影响替诺福韦的疗效。我国的乙肝患者既往用阿德福韦治疗者较多,对替诺福韦长期治疗的耐药率尚不十分清楚。

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耐药除了药物本身因素外,还常常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相关。每天坚持服药的患者耐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经常漏服药物的患者。今天我看到一位病人,一直服用恩替卡韦治疗。但是她最近因为服药时间长了,对治疗开始放松,常常漏服,结果今天检查的HBV DNA出现反弹。口服的核苷(酸)类药物比干扰素安全,而且疗效显著,但最好选择耐药率低的药物,需要坚持服用,定期检测,不能放松。

意外接触乙肝病毒后怎么办

医护人员在为病人治疗时,有可能被病人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刺伤,也有可能被手术刀割伤。这种在工作中皮肤破损意外接触到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在医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乙肝病毒的“意外暴露”。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对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发生乙肝病毒“意外暴露”后处理的推荐意见:“意外暴露后预防:当有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意外暴露HBV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可按照以下方法处理:

①血清学检测:应立即检测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肝功能,酌情在3个月和6个月内复查。

②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阳性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10 mIU/mL或抗-HBs水平不详者,应立即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200~400 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针乙型肝炎疫苗(20mg),于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各20 mg)。

乙肝病毒通过皮肤伤口或黏膜破损感染的风险也与伤口大小、深浅和新鲜程度有关。小而浅的划痕,陈旧的伤口由于血管已经闭合,病毒很难进入。这种乙肝病毒的意外暴露主要见于医护人员,有时也会发生于警察、司法人员等在追捕、看守乙肝病毒感染的犯人时意外受伤,受到乙肝感染者的性侵犯或伤害。

一旦发生乙肝病毒“意外暴露”,可以按照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推荐,进行血清学检测、接种乙肝疫苗或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实施主动和被动免疫。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有什么意义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是乙肝血清学5项检查中的第一项,其英文缩写是“HBsAg”。检测乙肝的抗原和抗体有许多方法,如: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微粒子酶免检测法、电化学发光法等。不同的医院用不同的试剂检测,所以检测结果的数值各不相同。不过,这些检测HBsAg的方法都可归为“定性”、“半定量”和“定量”三类。

定性检测就是只报告“阳性”或“阴性”,一般只要体检时使用,疾病诊断和治疗时已经很少使用了。

半定量检测是用标本检测值与临界值的比值。检测到HBsAg的S/CO的数值越大,代表体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量越高。但是,半定量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比定性检测好,但定出的量并不准确,只可以大致判定抗原、抗体在血清中的水平。

最先进的是定量检测方法,目前仅用于对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的检测。定量检测方法不仅可以灵敏地检测出血中很微量的病毒抗原和抗体,而且可以准确地检测出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在血清中的量(IU/ml或mIU/ml)。

定量检测的方法有: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微粒子化学发光法的代表试剂是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的代表试剂是上海新波公司生产的,电化学发光法的代表试剂是罗氏公司生产的。

大多数医院进行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和e抗原半定量检测都使用这三家公司生产的试剂。目前在我国应用比较广泛的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是雅培公司的试剂(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它的检测范围是0.05~250 IU/ml。当乙肝表面抗原>250 IU/ml时,则需要对标本进行稀释,再根据稀释系数计算乙肝表面抗原的定量值。

对HBsAg进行定量检测有重要意义。HBsAg乙肝病毒复制的模板“cccDNA”的活性密切相关。HBsAg水平越高,说明肝内乙肝病毒cccDNA也越多,病毒则很难完全清除。反之,HBsAg水平较低的感染者,肝内乙肝病毒cccDNA较少,病毒清除较容易。因此,检测HBsAg定量检测可以预测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HBsAg定量检测可以在治疗前和治疗的过程中预测干扰素的疗效。治疗前HBsAg > 10000 IU/ml,且HBV DNA>2×108 IU/ml的患者干扰素的疗效较差。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治疗,如果24周HBsAg<1500 IU/ml,继续单药治疗至48周可获得较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

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治疗,改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治疗12周后HBsAg未下降且HBV DNA较基线下降<2 log10 IU/ml,应考虑停止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治疗,改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

HBsAg定量检测也可以用于预防核苷(酸)类药物的疗效。治疗前HBsAg<1000 IU/ml,或者治疗期间HBsAg下降速度较快(每年>0.166 log10 IU/mL)的患者,HBsAg被清除的可能性较大。

因此,HBsAg定量检测也常作为核苷(酸)类药物停药的指标。HBsAg水平越低,停药后疾病复发的可能性越小。停药时HBsAg<100 IU/ml或消失的患者停用核苷(酸)类药物后疾病很少复发。

乙肝病毒感染者的避孕方式

乙肝病毒感染者如何避孕?大部分人能够直接想到的就是安全套,认为口服避孕药会加重肝脏负担,甚至诱发干衰竭、肝脏肿瘤的风险。

但有些乙肝病毒感染者本身或其性伴侣并不喜欢安全套,有些人甚至对安全套会产生过敏反应。其实,乙肝感染者除了安全套以外,还是有一些推荐药物的。

WHO(世界卫生组织)向患内科疾病的女性避孕方法按照程度分为4类:1类,指该项避孕方法无应用限制;2类,理论上已证实,利大于弊;3类,理论上已证实,弊大于利;4类,采用该项措施会带来不可接受的健康风险。其中,所有1类避孕措施都是适合肝炎病人的。

对于急性肝炎或慢肝急性期,1类避孕措施包括以下:口服单纯孕激素,炔诺酮避孕针,醋酸甲羟孕酮避孕针、左炔诺酮宫内节育器等。

值得注意的是,宫内节育器(IUD)可能导致月经增多或子宫异常出血,因此对于慢乙肝病人,在放置之前需要化验血常规以及凝血功能,如果血小板少,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则不宜实用I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