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能活多久
多发性骨髓瘤能活多久:
多发性骨髓瘤是近年来增长很快的一种血液恶性肿瘤,近几年有很多新型的药物让骨髓瘤的预后有明显的改观,新型药物组合治疗后,骨髓瘤病人的存活率远远超过了传统药物、普通化疗时期,使骨髓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活的机会大大的升高。随着新药物的不断的进入国内和上市以及纳入医保范围、医疗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相信在未来,经过长期的用药 ,规律的诊治,能使病人达到生活质量不受影响的程度。
所以我们应该逐渐把骨髓瘤作为一个慢性病去对待,不把它当作一个肿瘤,让他们用一些口服药,就能达到一个长期生存生活质量不受影响的程度。对骨髓瘤病人远期及以后,我们是充满希望的。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能活多久相关阅读
2018EHA多发性骨髓瘤新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新药层出不穷,临床医师如何设计MM患者的治疗程序和临床研究成为我们本次EHA会前会重点关注的话题。在第1天的Global圆桌会议中,首先两个欧美MM专家的讲座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接着来发自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包括台湾)、新加坡、俄罗斯、阿根廷和墨西哥等国家的临床医师与骨髓瘤专家进行了提问和讨论。会议中还穿插了临床研究课题如何设计等问题,不同国家的研究小组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并分组发言。我有幸代表三四位中国医师对我们的研究方案进行了讲解,相关专家对各组临床研究的优劣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得到了相关专家精彩点评。Global圆桌会议持续6小时,对设计MM临床研究方案有着重要启示,期待未来对骨髓瘤治疗的研究更加深入,造福广大患者。
基础研究引领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向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演讲是一位蒙着双眼的科学家在不断运动的骨髓瘤细胞中穿行,细胞、小分子、DNA碎片、生物标记物等穿梭其中,其场景犹如在浩瀚的宇宙中翱翔或在深邃的大海中徜徉和探索。不断发现的骨髓瘤细胞、T淋巴细胞等骨髓微环境的细胞表面标记物、血液中或液体生物标记物或小分子以及不断发现的基因等物质,正在为骨髓瘤的早期识别、诊断及治疗带来新惊喜。基础科学的研究将为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新思路,引领未来骨髓瘤治疗的新方向。比如,随着细胞凋亡与骨髓瘤耐药关系研究的深入,BCL-2抑制剂Venetoclax在耐药的骨髓瘤患者中凸显疗效。
从基础走向临床:正厚积薄发,积蓄能量,迎来新的骨髓瘤诊治飞跃来自美国的发言颇有意味。2014年,我曾在教授的实验室学习过半年,颇有所获。初进实验室,我发现有100多种治疗骨髓瘤的新药在研究中。作为治疗骨髓瘤的医生,我非常惊喜,同时也为我的患者感到高兴。然而,教授告诉我,在这些新药中,每年仅有不到10%可被筛选出来从实验室新药走向临床,而走向临床的新药中不足10%可被验证获得实际疗效。本次会议也报道了很多基础研究,如新的生物标记物用于骨髓瘤早期诊断、预测早期复发和判断治疗缓解后的残留病灶等。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从实验室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虽需要前途漫漫来求探,但正厚积薄发,积蓄能量,将迎来新的骨髓瘤诊治飞跃。
口服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使骨髓瘤便于按慢性病来管理随着靶向新药的应用,骨髓瘤已变为虽不能治愈但可控制的慢性病。口服化疗药的出现有效改善了患者生存,其中包括来那度胺、伊沙佐米。而一些老药也有重要价值,如环磷酰胺,也包括烷化剂马法兰等。新药与老药的组合应用,以及新的治疗骨髓瘤的口服化疗药无的探索如伊布替尼和BCL-2抑制剂Venetoclax等众多口服抗骨髓瘤的开发应用将给MM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也可能改变未来骨髓瘤的治疗模式。
多发性骨髓瘤与淋巴瘤:同是淋巴系统肿瘤,从研究到临床,可以相互借鉴在WHO分类中,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是作为同一范畴进行阐述的,因为二者均为淋巴系统疾病,且均同时伴随免疫缺陷。举个例子,在多发性骨髓瘤作移植前干细胞动员的时候,环磷酰胺是动员方案,但有时也使用E-CHOP方案,这里面就包括VP-16。
另外,众所周知,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doule-hit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40%。而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也提出了多发性骨髓瘤的doule-hit概念。目前认为基因组高度不稳定性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基本特征,而其发病也与骨髓微环境密切相关。多发性骨髓瘤基因的高度不稳定性可造成基因缺失、易位、癌基因激活等。其实,doule-hit不仅仅是DLBCL的特点,也是许多肿瘤的共同特征。从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到多发性骨髓瘤的克隆性演变中,基因不稳定性也在增加,癌基因不断激活,即多发性骨髓瘤的doule-hit。这些所谓的doule-hit包括17号染色体缺失、MYC基因突变、1号染色体异常等,而今年的ASCO会议也对多发性骨髓瘤doule-hit概念也作了进一步阐释。
新疗法层出不穷,从抗淋巴瘤药物中也可获得灵感与既往的EHA会议相比,今年的EHA会议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精彩纷呈,而多发性骨髓瘤的新药、新疗法如新类型的单克隆抗体、不同组合的CAR-T等免疫治疗进展更是十分亮眼。BTK抑制剂伊布替尼是治疗淋巴瘤的药物,但今年EHA会议重点报道了伊布替尼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疗效显著。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治疗淋巴瘤的BCL-2抑制剂Venetoclax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同样崭露头角,其有效率、缓解率颇为可观,尤其对于硼体佐米、雷那度胺耐药的骨髓瘤患者更值得尝试。
多发性骨髓瘤警惕髓外病变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MM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1岁,欧美国家平均70岁。目前,骨髓瘤仍然被认为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治疗上以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骨髓瘤细胞通常局限于骨髓内,约6%一20%骨髓瘤患者在初次诊断或病情进展时发生髓外浆细胞浸润引起髓外病变,少数基至以髓外病变为首发症状。
骨髓瘤伴随的髓外病变可累及全身各脏器,造成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髓外病变部位为肌肉软组织,有的浸润椎管而引起截瘫。无论是在初诊或病程中发生髓外病变,多提示为高危和预后不良,且多对常规化疗方案反应较差。
病情稳定后停止化疗的骨髓瘤患者出现哪些症状,应警惕骨髓瘤病情复发,基至出现髓外病变呢?
(1)持续疼痛或原有骨痛突然加重。
(2)恶心、呕吐、腹泻、厌食。
(3)不明原因的体重明显减轻。
(4)不明原因的贫血加重或血色素下降。
(5)发热。
(6)出现皮疹或出血。
(7)尿中泡沫增多,尿量减少。
(8)乏力,头晕耳鸣加重或血常规中血红蛋白下降。
(9)胸腰部皮肤出现束带感等感觉异常。
(10)腰痛或背痛加重后下肢无力,基至不能行走。
(11)大小便出现障碍。
骨髓瘤伴髓外病变的患者,核磁共振或PET-CT检査往往发现脊柱旁出现骨髓瘤细胞浸润引起的髓外包块,后者压迫脊髓中的神经引起感觉、运动异常或大小便障碍。
骨髓瘤伴髓外病变往往为急症,需要化疗或手术快速使肿瘤包块缩小或去除,减轻神经压迫,否则神经压迫过久将转为不可逆,患者的运动或大小便异常可能难以恢复、严重影响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质量,应引起足够的警惕及重视。
蛋白/患者/骨髓瘤从体检单中的“球蛋白增高”说开去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每年例行的体检已经逐渐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前不久,我们在我院生化检测的项目下面加了一行注释:如果在生化化验时发现“球蛋白增高,建议去血液科就诊,查M蛋白鉴定,除外多发性骨髓瘤等疾患”。那么,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生化化验时发现的球蛋白增高与多发性骨髓瘤有何关系?
发病率超过急性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以下简称MM)是一种易发生于中老年人的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为5/10万/年,超过了急性白血病成为血液系统发病率居第二位的恶性肿瘤。既往MM的生存期只有3-5年,近年来随着新药的应用生存期5-7年,部分患者达到10年以上。
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肿瘤,浆细胞的作用是产生人体的免疫球蛋白,帮助人体抵御外来的有害的微生物的侵袭。当浆细胞发生肿瘤而恶性增殖使,骨髓内产生大量异常的恶性浆细胞,患者体内产生大量的无免疫功能的免疫球蛋白,引起患者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肺炎或泌尿系统感染。因此,老年人反复发生肺炎或感染要追查发生感染的内在原因,而不仅仅控制或治疗肺炎。
免疫球蛋白异常
我们体检的肝功化验中,有一项为总蛋白,总蛋白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为球蛋白组成成分,所以当人体发生多发性骨髓瘤时,其生化化验中的总蛋白特别是球蛋白会增多。MM时,体内产生大量的无效的免疫球蛋白可以造成血液粘稠度增高,引起血栓,同时,这些异常的免疫球蛋白还会包裹在我们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表面影响血凝块的形成引起人体出血。
同时,人体的免疫球蛋白是由重链和轻链组装而成的,MM患者大量的异常免疫球蛋白轻链从肾脏排泄过程中会损伤肾脏,引起骨髓瘤肾病的发生。50%MM患者会引起骨髓瘤肾病,其中30%会发展至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
善于伪装的骨髓干细胞肿瘤,误诊率高
发生MM时,异常增生的恶性浆细胞及其周围的异常肿瘤微环境细胞又会产生大量的异常因子,包括IL-6、IL-1、TNF等等,造成患者骨骼溶解,90%的MM患者引起严重的骨质疏松或骨折等,胸腰椎椎体是常发生压缩性骨折的部位,严重者会引起患者截瘫。
骨髓中异常增值的恶性浆细胞又会抑制红细胞的产生,引起患者贫血,从而加重患者的抵抗力下降及其他症状。
因此,MM的临床症状包括:感染、肾损害、骨痛和贫血等。因为MM临床症状多样,多数患者的首诊科室可能是骨科或肾内科或呼吸科等,因此,几乎每一个患者都有一个曲折的就诊历程,造成该病的误诊率高达40-50%。
早期筛查“三部曲”
事实上,不少MM患者在发展至MM前化验免疫球蛋白已经出现异常,这种异常可能存在数年甚至10-20年,这一种前期的癌前病变阶段并无症状,是我们容易忽视,逐渐发展至骨髓瘤,我国的MM患者确诊时往往已处于疾病分期的较晚阶段,与美国梅奥医院等患者比较,我国的早期发现的患者比例明显偏少,早期筛查的研究几乎为空白。
为此,我们基于对MM成熟的诊治经验,在北京市率先开展了MM早期筛查工作,并于2015年开始进行社区巡讲,对大众和社区医师进行MM健康普及教育和调查问卷(第一步)——主要针对骨髓瘤常见的症状如骨痛、肾功能损伤、贫血、感染等进行筛查,发现的可疑人群进行M蛋白鉴定检测(此项为MM等恶性浆细胞病较特异的检查,主要化验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及24小时尿,2-3个工作日出报告,此为第二步)M蛋白异常的疑似患者收住院进行骨髓穿刺、骨髓基因、骨骼影像学检查(第三步)进一步确诊及治疗。
骨髓瘤早期筛查“三步法”工作的开展,希望能增强大众对MM的重视程度,使MM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多发性骨髓瘤诊治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近些年,多发性骨髓瘤(以下简称骨髓瘤,或MM)已经上升为发病率仅次于淋巴瘤的居第二位的血液恶性肿瘤。然而,由于万珂、雷那度胺和沙利度胺等新的肿瘤靶向药物的应用,MM患者的生存期已经延长为5-7年,有的生存10年以上。已可视为一种像糖尿病和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
MM是一种易发生于中老年人的恶性浆细胞病,患者可能因为腰腿痛、骨痛、骨质疏松或截瘫等骨病就诊于骨科;或因为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等就诊于肾科;或因为反复肺炎等就诊于呼吸科;或因为贫血就诊于血液科;或因为各种原因就诊于中医科或理疗科。几乎每个MM患者均有一个曲折的就诊历程。
在与美国医院骨髓瘤专家的交流中发现,我国的MM患者来医院就诊时,大部分已发展至该病的较晚阶段,部分患者就诊时已经发展为截瘫或尿毒症,中国MM患者的晚期阶段的高发病比例甚至让美国专家难以置信。
事实上,这些患者在发展为有症状的MM而来医院就诊前,其血中的免疫球蛋白可能已经出现了异常,不同程度表现为生化化验中的球蛋白总量升高,但无临床表现,这一阶段称为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英文缩写为MGUS。这些MGUS患者在经历了数年甚至20多年才发展为无症状多发性骨髓瘤,又称冒烟型骨髓瘤(SMM),进而进展为典型的症状性骨髓瘤。因此,MGUS又称为骨髓瘤的祖先阶段,SMM为连接MGUS与MM的桥梁阶段。我国关于MGUS及SMM这些骨髓瘤早期阶段的研究几乎为空白。为此,我们自2015年上半年开始,用化验空腹静脉血和24小时尿的方法启动了骨髓瘤的早期筛查工作。
此外,在临床中发现,MM的血清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这2个指标与骨髓瘤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有关,白蛋白越低、β2微球蛋白越高,生存期短,故预后越不好。此即MM的国际预后分期(ISS分期)。近几年又发现,血中乳酸脱氢酶升高和P53缺失等基因异常的患者病情进展快且容易耐药,预后不好,故国际骨髓瘤工作组已将此2项指标纳入了2015年新的修订的MM国际预后分期中,即R-ISS分期。
在MM治疗中,新的肿瘤靶向药物在疗效提高的同时,对MM病情缓解的深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发现,在MM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其体内的微小残留病(MRD)这一反应体内肿瘤负荷的量是109,患者经治疗达到完全缓解时,其体内的MRD仍有大量肿瘤残留。经继续干细胞移植巩固和随后的维持等治疗,达到MRD阴性时,其MRD是102以下。研究发现,MRD阴性患者较阳性者,生存期长,预后好。因此,MM中微小残留病的引入,对MM的疗效和缓解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治疗后使患者MRD转阴也成为以后患者更长生存期的追求目标。
此外,在我们化疗打击骨髓瘤肿瘤细胞的同时,肿瘤细胞为了逃避打击,也在不断演变出新的肿瘤亚克隆,以新的伪装躲避打击。因此,设计出更多的新药不断消灭肿瘤早期或晚期的肿瘤亚克隆,避免其耐药和逃逸,防止复发,也会是以后相当长时间里抗肿瘤药物设计和研究的更长远目标。
因此,作为北京市多发性骨髓瘤医疗研究中心,我们刚刚结束的“B淋巴浆细胞肿瘤新进展学习班”在骨髓瘤方面有3个亮点:(一)关注骨髓瘤的早期阶段,如我们已经启动了MGUS和无症状骨髓瘤阶段的早期筛查;(二)多学科联合:骨科、肾科及血液科等科室的多学科联合会诊及合作,才能使骨髓瘤患者早期诊治;(三)骨髓瘤治疗中微小残留病的引入对骨髓瘤的缓解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必将推动骨髓瘤治疗至更高水平,更长地延长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期,造福患者及家属。
同时,也给广大中老年朋友提个醒,如果体检的生化或肝功能化验中发现球蛋白高;或出现腰腿痛、严重骨质疏松;或尿中出现不明原因蛋白尿;或出现贫血,特别是上述表现叠加或合并出现,应想到骨髓瘤这个病,也去血液科就诊,帮助明确下诊断,不要漏掉了多发性骨髓瘤——这个“隐形杀手”。
多发性骨髓瘤的支持治疗系列之再谈外周神经病变
一、人体的外周(或周围)神经及功能小知识:
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分布于躯干和四肢)。如当人体手指受到烧灼刺激时,神经末梢把这些感觉神经冲动传导上传至中枢,中枢根据需要会做出指令,把运动神经冲动下传至上肢肌肉,使其收缩,躲避引起烧灼的火源。因此,外周神经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分布于胃肠道等内脏的自主神经(或植物神经)。
植物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者有交互抑制作用。如人体愤怒或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出汗及体温升高等;同时,分布于胃肠道的副交感神经例如迷走神经被抑制,胃肠蠕动及消化功能减弱。白天一般交感神经兴奋;夜间迷走神经兴奋,便于消化吸收及储存能量。
二、外周神经的病变的种类:
1.感觉神经病变:可表现为肢端麻木、蚁走感、疼痛、发凉等,通常夜间较重,止痛药减轻疼痛或使其可部分缓解。
2.运动神经病变:骨髓瘤治疗药物较少引起运动障碍。运动神经受累往往发生于已有重度周围感觉神经病变的情况下,可表现为肌肉痉挛、震颤或远端肌肉无力等。
3.自主神经病变(也称植物神经,包括交感、副交感神经),分布在全身各器官,表现包括为:体温调节和出汗异常;便秘、肠梗阻等消化系统症状;排尿障碍、尿潴留等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直立性低血压、晕厥等心血管系统症状。
三、外周神经的病变的发现方法:
1.调查问卷。
2. 筛查:通过神经系统专科检查,对肢体的痛觉、温度觉、触觉、振动觉和踝反射的情况进行筛查。
3.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神经传导电信号的能力。
由于外周神经病变缺乏特异的药物治疗,早期发现、预防或减轻其发生更为重要。
相关资讯
多发性骨髓瘤能活多久: 多发性骨髓瘤是近年来增长很快的一种血液恶性肿瘤,近几年有...
多发性骨髓瘤能活多久: 多发性骨髓瘤是近年来增长很快的一种血液恶性肿瘤,近几年有...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肿瘤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而浆细胞是B淋巴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个单克隆浆细胞在骨髓中浸润的一种疾病,会造成多脏器的损伤。所以在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确诊后患者的寿命要根据病情、治疗情况及病人身体状况决定病人生存的时间。没...
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症状: 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上这种病人也越来...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的肿瘤性疾病,它同流感、乙肝、甲肝等疾病相比不会通过呼吸道、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