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迷雾,寻觅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给依然奋斗在大时代下的人们。
不知为何,看这本书的时候,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我看书中的人,怎么好像看到了自己?
当一个人被自身欲望所蒙蔽,被自身情绪所驱使时,行为上会渐渐失去往日的“理性”,会在不知不觉中落入一个怪圈,在这个怪圈里,他们会疑惑、会后悔、会懊恼他们所做的,所遇到的,最后就在这种莫名中不知不觉地逐渐被埋没在茫茫的人海当中。这个怪圈就是我理解的书中所说的“狐惑”。
人因为有欲望,不安于现状,所以人类社会才能发展不断地前进;因为被欲望所驱使,所以人会陷入“狐惑”。尽管《狐惑年代》一书中把故事的背景设置在20世纪后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一个机遇和危机伴生的时代,但是我认为时代背景仅仅是陷入“狐惑怪圈”的一个推动因素,这个问题的关键终究在于人本身。就如书中的谢永东,让谢永东一败涂地的不是那时候中国社会发展情况,也不是当时的大环境,而是谢永东自己他自身。曾启明百般苦口婆心地规劝,谢永东还是被“钱的诱惑”所驱使,致使生意上的失败。
荀子在《荀子第二十三·性恶》中提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我非常认可其“性恶”的观点。因为“性恶”,故而在人类诞生之初,“狐惑”便存在于人类社会,并伴随人类社会的始终。所以,《狐惑年代》里叙写的不仅仅是一代人,而是一类人。常言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狐惑年代》确实有值得我们反思的价值。置身于时代之中,我们就不得不去为生活而奔波,我们有自己的事业、理想,会被事业升迁、人际交往、家庭纠纷等所困扰,这就决定了我们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和需求。
如何不使自己沦为时代的炮灰,陷入“狐惑”。我认为唯有做到“不忘初心”。我时常觉得佛教、基督教等宗教还是很有存在的价值的。六祖慧能在《菩提偈》一诗中提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意为一切佛法之外的诸如七情六欲等都是如幻泡影,唯有抛开这些泡影,坚持一颗向佛的心,方能往生西方极乐。道理非常的相似,同样是教育人不要被这样那样的外物、情绪所惑。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为何不忘自身那一颗原本善良、真诚的心呢?有野心的人没有罪,有罪是被野心所驱使的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尽管人很难摆脱欲望等各种各样的诱惑,但是不妨在人生茫茫,时代匆匆的当下,停下脚步,思考一下是否你也是这“狐惑”中的人?《狐惑年代》或许会是你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