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如何正确接种乙肝疫苗

2020-07-14

新生儿在出生之后要接种三次乙肝疫苗,才能够促使体内的免疫系统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第1针乙肝疫苗注射时间是在宝宝出生的24小时之内;而第2针乙肝疫苗则是宝宝在一个月左右时接种;第3针疫苗在宝宝6个月时接种更为恰当。

新生儿在出生之后需要借种各种疫苗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尤其是乙肝疫苗,是新生儿出生之后必须要接种的疫苗种类之一。但是对于有部分准妈妈来说,对于接种乙肝疫苗的相关知识了解的很少,所以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接种。那么,新生儿如何正确接种乙肝疫苗?
  一、出生24小时之内接种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在刚刚出生24小时之内,要及时的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如果出生24小时之后这种乙肝疫苗会影响到疫苗的预防效果。另外,对于患有乙肝病毒或者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准妈妈,在新生儿刚出生之后,不仅要注射乙肝疫苗,还要注射免疫球蛋白,促使新生儿体内产生乙肝抗体。但是两种疫苗不能同时接种,且不能接种在一个部位,乙肝疫苗与免疫球蛋白注射应该间隔两个小时左右。
  二、一个月时接种
  在新生儿刚出生后,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需要3~4周左右,宝宝的体内才会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所以第2次接种乙肝疫苗的最佳时间段应该是宝宝出生一个月左右。接种第2针乙肝疫苗主要的作用是增加宝宝的免疫作用,促使体内产生足够的乙肝抗体
  三、六个月时接种
  乙肝疫苗第3针是与宝宝6个月之后接种,宝宝在6个月月龄接种乙肝疫苗的作用和第2针接种乙肝疫苗的作用一样,都是增强宝宝体内乙肝抗体数量,促使乙肝抗体能够阻挡感染乙肝这一病毒。
  当乙肝疫苗全部接种之后,能够刺激宝宝体内的免疫系统能够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如果宝宝身体受到乙肝病毒的入侵,抗体会发挥作用将一些乙肝抗毒病毒清除,避免感染。不过作为准妈妈需要注意的是再给宝宝接种乙肝疫苗前后,要注意相关的事项,以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新生儿如何正确接种乙肝疫苗相关阅读


和乙肝病人一起吃饭会传染吗

乙肝主要是经血液传播,和乙肝病人吃饭一般不会传染,但也不排除意外情况发生,如恰好一起吃饭的乙肝病人牙龈出血,带到菜上,同桌吃饭的人吃了带血的菜,又本身胃肠道不好,也是有可能被感染的,生活中接触或饮食传染的概率非常小,但也不完全排除。

乙肝表面抗体是什么意思

乙肝表面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也是一种综合性抗体。当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的免疫反应,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随即分泌出一种特异的免疫球蛋白,就是表面抗体。有了表面抗体,表明人体已经产生免疫力。

打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

第一种方法是打了三针乙肝疫苗如果没有发现产生抗体,可以再加打三针,直至三针打完。第二种是加大疫苗剂量,因为不同的人产生的乙肝疫苗刺激性反应不同。第三种可以更换乙肝疫苗接种。如果以上都不行就顺其自然,一般这种人得乙肝的几率非常低。

得了乙肝怎么治

乙肝有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90%或者95%以上的急性乙肝都是自限性,这种急性乙肝不需要抗病毒治疗,给予保肝的治疗跟营养支持能够自愈。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非常严谨。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乙肝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乙肝病人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吃一些清淡的食物。生、冷、硬、烫的食物尽量不吃。然后要注意有节律的休息。戒掉抽烟喝酒的生活习惯。乙型肝炎患者要注意检查,半年查一次肝功能、B超。如果是肝硬化的病人还要隔上半年或一年做增强ct,以免发现或是出现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