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长因子
有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可能会使用到生长因子类药物,但他们往往并不清楚,生长因子的作用,或者是根本不知道到底什么是生长因子,甚至还会质疑这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所以就会影响到正常使用,那么什么是生长因子呢?
一、什么是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其实就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可以有效调节细胞生长功能。生长因子的具体种类比较多,其中狭义的生长因子,一般只是指维生素,广义上还包括碱基、嘧啶、生物素以及烟酸等成分。
二、生长因子的作用
1.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美容及医学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往往被称为美丽因子,它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起到显着的美容养颜作用。
(1)修复表皮
使用该种生长因子,可以帮助修复肌肤的表皮细胞,促进细胞再生,可减少并防止疤痕的产生。所以可用于治疗痤疮及外伤等原因,所致的疤痕等不良症状。
(2)嫩肤护肤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具有嫩肤护肤的作用,可以延缓肌肤衰老,修复产生的皱纹,并淡化色,促进肌肤透明质酸,以及糖蛋白一类必需物质的合成,从而让肌肤保持嫩白。
(3)防晒作用
该物质还有防晒作用,可用于防晒霜。在外涂之后,可以有效抵挡紫外线,对皮肤细胞的损伤,并能降低肌肤中黑色素细胞的数量,防止其发生堆积。
2.生长因子类药物
生长因子可用于治疗肿瘤性疾病,尤其是对恶性肿瘤有显着的疗效。在摄入人体之后,主要是能够有效调控机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癌变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转移,并能起到防癌抑癌的疗效。
什么是生长因子相关阅读
Rh阳性是什么意思
生活在亚洲的黄种人大部分都是rh阳性的血。只有生活在欧美地区,或者我们国家的而少数民族里,这些人大部分都是rh阴性的。那么我们想要知道rh阳性是什么意思,就要看血型的分类、抗原体、女性的妊娠、男性的生育。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rh阳性是什么意思?
Rh阳性是什么意思
1、血型的分类
我们世界上的人,体内的血型分为两种不同的血型体系。这里详细说明下两种血型体系,首先是我们经常说的O型血体系,A型血体系,B型血体系,AB型血体系,这些是同属于一个体系的,然后另一种体系就是rh阳性和rh阴性。这两种类别体系的血是主要的分类。
2、抗原体
rh血型体系中,含有六种抗原体,也就是临床上所说的C,c,D,d,E,e。只要是红细胞里面含有D抗原体的人,他们的血型都是rh阳性显现。相反就是rh阴性的人。rh血型没有天然的抗体,他们的抗体都是因为输血或者怀孕的免疫系统形成的,在临床上也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3、女性的妊娠
一般如果妇女没有输过rh阳性的血的话,就会生育第一个孩子。是因为第一个孩子在妇女体内怀孕的时候,孕妇的身体里面产生的抗体量非常的少。这些抗体量还不能够引起新生的胎儿发病。如果妇女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是rh阳性,那之后这个妇女就不能再继续何时能孩子了。这也是rh阳性血型的原因。
4、男性的生育
上面我们说了女性的rh阳性,这里我们再来看男性如果是rh阳性的话,对生育有哪些影响。临床上的实验证明如果男性是阳性的话,生完第一个阳性的孩子之后,夜建议不要再生育第二胎了。但是男性生完一胎后,虽然不要再生第二个孩子,但是男性的生育能力不会丧失。
嗜酸性粒细胞偏低的原因
很多患者在患病之后,去医院检查,可能会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偏低,进而就疑惑了,自己已经在医院治疗了,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真是百思不得其解,那么嗜酸性粒细胞偏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1、自身机体影响导致
其实嗜酸细胞偏低就是机体检查中,很小的一个百分比异常,不能就此说明该人士患病了,最主要的还要看检查结果如何,在检查中绝对值正常的时候,是不用担心的,如果还是不放心可以到医院复查。
就实际情况来说,嗜酸性粒细胞降低和过敏等诸多因素相关,其偏低没有太大的医学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偏低只是临床的一种表现,没有症状就不需要处理此症。
2、嗜酸性粒细胞偏低的主要原因
就嗜酸粒细胞来说,其是机体白细胞中的一种,此细胞常见于患者较严重疾患的发生期,诸如:伤寒、心肌梗塞等疾患;在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使用肾上腺激素治疗之时,嗜酸细胞也会降低。
还有就是患者烧伤、手术之后,嗜酸粒细胞也会大量减少,而在患者术后,嗜酸粒细胞就可以恢复正常了,其也预示着手术应激反应已经消失,机体病情在好转。
因此在检查中,发现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偏低不要紧张,其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而患者只是凭嗜酸性粒细胞偏低,是不能诊断患有疾病的,最好在检查之后还要结合医生的临床观察,此间人如果有特殊不适时,可以过一段时间再次复查。
如果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出现长期偏低的情况,这时候就不可以放松警惕了,更不能忽视对自身的检查,有可能是得了大病导致的,这个时候必须进行全面性的身体检查,这样才更利于患者身体健康。
人血白蛋白的作用
人血白蛋白是在人的身体受到伤害以后,对于人体健康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人血白蛋白是人血液制品,因原料来自人血,虽然对原料血浆进行了一定的筛查,并在生产工艺中加入了去除和灭活病毒的措施,但是使用人血白蛋白一定要注意。
1、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主要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由于白蛋白分子量较高,与盐类及水分相比,透过膜内速度较慢,使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与毛细管的静力压抗衡,以此维持正常与恒定的血容量;同时在血循环中,1g白蛋白可保留18ml水,每5g白蛋白保留循环内水分的能力约相当于100ml血浆或200ml全血的功能,从而起到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2、运输及解毒:白蛋白能结合阴离子也能结合阳离子,可以输送不同的物质,也可以将有毒物质输送到解毒器官。
3、营养供给:组织蛋白和血浆蛋白可互相转化,在氮代谢障碍时,白蛋白可作为氮源为组织提供营养。
人血白蛋白可以用于以下适应症:
1、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
2、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
3、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
4、低蛋白血症的防治。
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6、用于心肺分流术、烧伤的辅助治疗、血液透析的辅助治疗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患者出现什么不适表现需要到血液与肿瘤科就诊
血液系统疾病:是指发生于造血系统的疾病。骨髓、肝脾淋巴结属于造血器官。
骨髓:内有造血干细胞,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肝脾:肝脾也有造血功能(而且脾肿大尚有破坏血小板作用),骨髓造血功能下降时(如骨髓纤维化)肝脾代偿性造血引起肝脾肿大。
淋巴结:为造血和免疫器官。淋巴结肿大---见于炎症(细菌或病毒)、结核、白血病、淋巴瘤或转移癌。
血液系统疾病时出现贫血(缺铁性、营养不良性贫血等)或红细胞过多(红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减少(可有乏力、易感冒等)或过多(炎症或白血病)、血小板减少(出血)或过多(血栓形成)。肝和/或脾和/或淋巴结肿大,患者乏力、发热和/或反复发生肺炎、抵抗力下降、骨痛和/或发生病理性骨折等。
血液与肿瘤科患者常出现的首诊症状为:
1. 乏力:无特异性,但贫血、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均可出现乏力。
2. 头晕:常见于贫血、高血压或脑供血不足。
3. 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皮肤出血点或瘀斑、月经过多或反复不止。见于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
4. 发热、反复感冒、反复发生肺炎或泌尿系统感染:无特异性,但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因抵抗力下降常伴随发热。如易反复感冒、反复发生肺炎或泌尿系统感染等。患恶性淋巴瘤时患者常出现反复或周期性高热,常用抗炎药不能终止发热,必须确诊后进行化疗方可终止高热。
5.淋巴结肿大:患者常就诊于普外科、头颈外科或血液与肿瘤科。淋巴结肿大病因很多,做常见的原因为细菌、病毒感染、结核感染这些良性疾病。最担心的为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或转移癌所致的肿瘤性淋巴结肿大。
6. 反复高热合并淋巴结肿大:见于病毒感染、恶性淋巴瘤或白血病等。
7. 严重骨质疏松、骨痛或反复骨折:需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多发性骨髓瘤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终末阶段的恶性浆细胞病,患者不仅抵抗力下降,50%患者累及肾脏甚至发生尿毒症,80%患者可出现严重骨质疏松、骨痛或反复骨折。多发性骨髓瘤为我院血液与肿瘤科最具特色的疾病。。
8. 头晕、乏力、巩膜黄染:常见于溶血性黄疸,常由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或肿瘤引起,易合并血色素(或血红蛋白)下降、肝功能异常、胆红素升高等。
9.腹胀和腹部膨隆:常见于肝脾肿大、腹水等。可由慢性白血病、淋巴瘤或其它恶性肿瘤引起。也可由消化系统疾病引起。
10. 消瘦或体重下降:常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良性病及恶性肿瘤。需进行空腹血化验检查,以免延误诊治。
11.包块:颈部包块—常为肿大淋巴结、肿大甲状腺等。
乳腺包块—乳房内可触及无痛的肿块,较硬,可活动。
腹部包块——可为肿大的肝脾或腹腔淋巴结或其它包块。
恶性包块——性质硬、触之不动、无痛或轻微疼痛,常生长迅速。
12. 常规查体血常规检查出现异常:红细胞(或血色素或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需保持在正常范围,超出正常范围(过高或过低)均为病态,需要到血液与肿瘤科就诊以查明病因,以免延误诊断。
13. 常规查体肿瘤标志出现异常:最常用的空腹血肿瘤标志化验检查为肿瘤四项,CEA、AFP、CA199分别为消化道、肝脏及胰腺肿瘤的检查,CA125增高最常见于卵巢肿瘤。这些项目轻微增高时需动态观察,如出现动态倍数级地不断攀升需进行胃镜、肠镜、腹部CT等检查以确诊。
14. 慢性疼痛: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反复发作,往往不被人们重视,但是有些是癌症的信号。例如腰痛长期胀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尤其出现血尿、腰部肿块,提示肾癌。长期胸痛,可轻可重,反反复复,伴随咳嗽不愈,这些可能是胸部肿瘤的症状。
15. 吞咽梗噎感:进食时觉得食物在食管某处有短暂停留,有时好像食管内有吞咽不完的食物,常常觉得有某种东西贴附在食管壁上,吞咽不下。进食时胸骨后有轻微不适或疼痛,吃粗、热或刺激性食物时,疼痛加重或持续时间延长。这些是食管癌的早期症状。
16. 慢性咳嗽及咳血:长期吸烟,反复刺激性咳嗽治不好或痰中带血,逐渐发展,可出现声音嘶哑和气紧或进行性的呼吸困难。有时反复发作的肺炎,警惕是肺癌症状,
17. 长期便血:长期大便变黑呈柏油状或粪便上附有鲜血,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特别是在一般饮食控制或服用胃病药物后也不易止住时,是很重要的消化道肿瘤症状。
18. 长期排便异常:表现为肛门坠胀,有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增多,变稀、带黏液或带血,大便变细,排便困难,以至不能排便排气,这些往往是大肠癌的表现。
19. 血尿:多为肉眼血尿,不伴有疼痛或任何不适症状,常呈间歇性发作,时有时无,可自行停止而不被注意,有时反复发作。应警惕泌尿系统肿瘤。
20. 鼻出血和鼻塞:擤鼻时鼻涕中带血或痰中带血,或开始为痰中或涕中仅有少量血丝,时有时无,可有长期鼻塞,类似感冒老不好,尤其伴随听力下降,耳鸣,警惕鼻咽癌。
浅谈血常规正常值在血液内科教学中的意义
在血液内科实习中,不少医学生感觉血液病太抽象,进入血液科就如坠五里烟云,加之血液科实习时间短,往往时间一晃而过。
血液病最常见的症状主要是疾病影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系细胞后引起贫血、感染和出血,单从症状进行鉴别诊断较困难,故血液病的诊断较之其它内科专业更依赖实验室。。在诸多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是血液科的人门检查,更是各种血液病的窗口,是血液病的诊断和疗效判定的重要依据。
熟记血常规的正常值并了解其临床意义非常重要。
一、红细胞系统检查:
(一)血红蛋白(Hb):
正常值:男性为12-16 g/L,女性为11-15g/L。血红蛋白低于此值即为贫血,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等症状。贫血的种类有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须结合临床表现和其它辅助检查综合诊断。
血红蛋白过高也并非好征兆,当多次检查Hb在男性高于18 g/L,女性高于17g/L,在排除慢性缺氧、肿瘤等引起的红细胞增多症后,须考虑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E)的诊断。该病可合并脑血栓、高血压,常将病人误诊为脑梗塞而收入神经内科病房。但患者结膜充血、口唇和颜面、手掌绛红等特征表现有利于与脑血管病鉴别诊断。
(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正常值:80-100fL。贫血患者若MCV低于或高于此值须考虑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疾病为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
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是血液科最常见的良性贫血,经规律治疗贫血可在2-3周纠正。诊断时须注意其特殊发病人群,如缺铁性贫血常见于胃炎、消化性溃疡、痔疮、子宫肌瘤或慢性失血病人,也见于生长旺盛期儿童或孕妇;巨幼细胞性贫血见于偏食者(进食蔬菜或肉蛋过少)或儿童、孕妇。这两类贫血若发生于老年患者,须收入院详细检查排除恶性肿瘤的病因。查出病因后,须对这两类贫血进行病因治疗。否则,贫血易复发。
(三)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
正常值:0.5-1.5%。若患者RET增高合并贫血、黄疸,特别是间接胆红素增高须警惕溶血性贫血的存在,需行进一步的骨穿、酸溶血试验、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是否有溶血性贫血的存在,其种类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若患者RET降低合并全血细胞减少,临床查体肝脾淋巴结无肿大,需行骨穿、染色体、干细胞培养等检查,以确诊是否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
二、白细胞数及百分比:
白细胞正常值: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20-40%,中值细胞10%左右。
当白细胞数低于4.0×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症;当白细胞数低于0.5×109/L, 称为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感乏力,且易发生感染。正常人发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时,也易合并白细胞减少。
当白细胞数增高,且中性粒细胞比例大于70%,患者有发热等症状,需考虑细菌感染的诊断。此时的白细胞数增高为机体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代偿机制,而骨髓干细胞功能正常,可以发生类白血病反应,但白细胞数一般不超过50×109/L,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感染严重时,可发生核左移,外周血出现少量的杆状核粒细胞或晚幼粒细胞,与白血病不同。
当白细胞数增高(少数正常或降低),分类中中值细胞高于正常,需行白细胞人工分类。若发现原始细胞或早期幼稚细胞百分比增高,需警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或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幼稚细胞百分比超过20%,结合急性病程、发热、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的表现、骨髓染色体和免疫分型的检查以明确急性白血病。
当白细胞数增高,分类中中幼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增高为主,患者一般情况好,脾大明显,需注意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若当白细胞数增高,分类中成熟淋巴细胞比例大于50%,患者一般情况好,淋巴结肿大,脾大明显,需注意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二、血小板:
正常值:100-400×109/L。低于100×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症。当血小板低于20×109/L时,患者易出现内脏出血,应卧床休息,急诊室留观或收住院诊治。排除药物、病毒感染等继发因素、白血病、早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外,若单纯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白细胞数正常,最常见的疾病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应结合骨髓和血小板抗体等检查明确诊断。
当血小板高于400×109/L,称为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高于800-1000×109/L时,需考虑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但要常规排除炎症、缺铁、肿瘤等继发因素。
因此,血常规正常值非常重要,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均会导致不同的血液病。对医学生来说,熟记这些正常值并了解其临床意义可扩大视野,减少疾病的漏诊和误诊,逐步积累临床经验。
相关资讯
有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可能会使用到生长因子类药物,但他们往往并不清楚,生长因子的作...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正常值是临床上用来诊断心肌缺血和心血管疾病的参考数值。胰岛素样生长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正常值是临床上用来诊断心肌缺血和心血管疾病的参考数值。胰岛素样生长因...
有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可能会使用到生长因子类药物,但他们往往并不清楚,生长因子的作...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正常值是临床上用来诊断心肌缺血和心血管疾病的参考数值。胰岛素样生长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