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霉菌感染怎么治疗

2020-07-14

一般来说,霉菌感染在儿童里常见于口腔感染、阴部感染和咽喉(肺部)感染三种情况。出现霉菌感染首先要就医,针对具体情况服药,同时,口腔感染要注意口腔清洁,阴部感染要勤洗勤换,注意个人卫生,咽喉感染要避免食物不卫生,注意饮食卫生。

霉菌感染一般出现在成年人身上。但是,由于一些清洁问题和个人卫生问题,患有霉菌的成年人很容易把疾病传染给孩子。除此之外,饮食卫生问题也容易造成小孩霉菌感染。那么,小孩感染霉菌怎么治疗呢?
  1、注意口腔卫生
  小孩口腔感染了霉菌一般症状为鹅口疮,在孩子的口腔里面能看到类似天鹅绒状白色的小斑块,没有痛感,但是略微粗糙,无法擦掉。这种疾病经常出现在口腔清洁不彻底,长期带义齿的小孩里。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就医,内服外用药物,同时还要注意饭后口腔的卫生清洁,注意不要给孩子食用不卫生、刺激性食物。
  2、衣物分开清洗,避免交叉感染
  小孩出现阴部霉菌感染大部分是源于家长的传染。如孩子出现外阴瘙痒,红肿等情况要注意家长是否感染了霉菌。如果家长感染,要及时治疗,避免继续传染。此外,在清洗内裤时注意将大人与小孩的分开洗,还要注意阴部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及时清洗内裤,清洗过后可以放在阳光下暴晒。不要用手去抓瘙痒处,咨询医生外用一些适当的药物祛除瘙痒感,同时也要注意饮食问题。
  3、注意饮食卫生
  小孩如出现咽喉霉菌感染,一般症状为咽部肿痛、有异物感、发声嘶哑、扁桃体红肿、吞咽困难、咳嗽等症状。有类似症状要及时就医,及时治疗,如治疗不及时,容易造成肺部霉菌感染。遵循医嘱按时服药,注意饮食清淡,不食用辛辣刺激以及过咸、过甜的食物。注意休息,多饮用温开水,注意休息。
  一般来说,小孩感染霉菌的情况大多是通过大人传染,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如果孩子感染了霉菌,也不要着急,及时治疗、注意卫生,孩子会很快康复的。



小孩霉菌感染怎么治疗相关阅读


青霉素v钾片一次吃几粒

青霉素V钾片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药品,该药物对许多需要消炎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能够将各种细菌溶解,消除炎症,青霉素v钾片要比我们一般吃的抗生素要好些,那么青霉素V钾片的剂量是怎样的,一次需要吃几粒呢?

青霉素V钾片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一种,青霉素V钾片的活性为最敏感菌株青霉素的2-5倍,它对青霉素产生菌无抑菌作用,青霉素V钾片抗青霉素的作用机理表现为:该抗生素可以降低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速度,还会导致细菌迅速分解和溶解。
  青霉素V钾片耐酸,口服青霉素V钾片,其中的酸性物质不会被破坏,大约有60%的青霉素V钾片被十二指肠吸收。口服青霉素V钾片达到0.5g后,1h左右血药浓度最高会达到3mg-5mg/L,青霉素V钾片可减少对此产品的吸收。青霉素V钾片的蛋白质结合率约为80%,青霉素V钾片20%-35%以原形式通过尿液排泄出去。

青霉素V钾片是白色或薄膜包衣片,或者是糖衣片,等到它的包衣去除后,就成了白色。对于成人,青霉素V钾片的剂量一般为1-2片一次,一天两次。儿童服用青霉素V钾片的剂量如下:每4小时一次,2.5v-9.3mg/kg,依据体重来确定剂量;或3.75- 14 mg/kg,每6小时一次;若是剂量为5-18.7mg/kg,则每8小时一次。

尽管青霉素V钾片是一种很好的抗生素,但该药物的使用应谨慎。建议患者在了解禁忌症、不良反应、相互作用之后,才能安全、合理、有效的使用本产品。

青霉素v钾片说明书

青霉素v钾片属于抗生素,一般人有炎症都会选择此类药物来消炎,但是很多人不明白青霉素V钾片的具体功用、用法用量,甚至对该药物会产生的不良反应和禁忌都不是很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青霉素v钾片的说明书:

一、功能主治:
  本品适用于因为青霉素敏感菌株感染,它可以用于治疗链球菌扁桃体炎、咽炎、猩红热和丹毒等,也可以用于治疗肺炎、中耳炎、鼻窦炎,或者用于预防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复发。
  二、用法用量:
  成人:
  1. 链球菌感染:每隔6~8小时服用一次。
  2. 肺炎球菌感染:每隔6小时服用一次。
  3. 葡萄球菌感染、螺旋体感染(奋森咽峡炎):每隔6~8小时服用一次。

4. 预防风湿热的复发:每天两次。
  5. 预防心内膜炎:患者在拔牙、进行上呼吸道手术1小时之前,可以口服本品2g,6小时后再加服1g。
  儿童:
  1. 按体重服药,每隔4小时1次,每6小时1次,或每隔8小时1次。
  2. 预防心内膜炎:27kg以下的小儿应服用少量。

三、不良反应
  1. 常见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泻及其他胃肠道反应及黑苔舌。
  2. 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和其他血清学反应,喉水肿和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3. 双重感染:本品长剂量或高剂量可引起耐青霉素感染(出现棕色甚至黑色舌苔)。
  4. 罕见溶血性贫血,血清转氨酶会短暂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均减少,导致神经毒性和肾毒性。
  四、禁忌:
  对青霉素皮试阳性反应的患者禁止使用该药物,对该产品及其他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病人应该禁止服用该产品。

被猫抓伤出血要打针吗

正常来讲的话,被猫抓伤了一般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的,因为猫咪爪子上不会带有狂犬病毒,可能有的朋友还不懂,其实这类病毒通畅所需要的环境要求是很高的,所以它在外界很难存活。狂犬病毒一般存在于动物的血液或者唾液之中,不过如果说你被带有病毒的猫抓伤的话,那么你就可能被传染上了,不过这种几率是很低的,不用过分担心。

1、轻微抓伤
  如果是被猫咬伤了或者是抓伤了,我们可以用碘伏消毒即可,这样伤口会很快长好的,我们只要找到有水源的地方,用流动的水冲洗一下伤口将病毒冲走,然后把血寄出去,之后再用碘酒擦拭伤口消毒,最后用酒精洗去碘酒消毒即可。

2、咬伤或者抓伤严重
  如果被猫咬伤或者抓伤的非常厉害,那么这个时候要考虑去医院打一针破伤风疫苗了。因为潜伏期一般在10天左右发病,如果慢性的则发病要等好几年。如果抓伤的非常严重,在打疫苗的同事一定要注射抗病毒血清,但是打这个之前需要先做一下皮试,看看是否会过敏。

3、如何预防
  为了避免被猫抓伤,家长要教育孩子避开流浪猫和狗,因为它们携带细菌的概率非常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宠物的卫生情况,记住不要和它们过分的进行亲密接触,尤其是动物们在发情的季节时候。还要定期带自己的宠物去宠物医院进行体检,如果患有什么疾病,一定要及时的治疗,避免传染给人类。
  综上所述,如果被猫抓出血一定要进行及时处理,防止细菌感染,从而染上疾病,不管是被什么猫抓伤,最好还是去医院注射疫苗,以防万一,这样比较保险。在生活中,还是尽量和猫狗保持一定的距离为好。

碘酒的作用

碘酒是人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东西,当人们在摔倒的时候或者是感染的时候就会用到碘酒,碘酒具有着消毒的功效,它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碘酊,碘酒经常用于人们外伤的消毒,一般在受伤消毒的时候都会用到碘酒,不仅这样,碘酒还有着其它作用。

作用:
  1、缓解口腔感染
  碘酒可以缓解口腔感染,平时人们出现口腔炎症或者牙周炎以及感染性唇炎时,都可以把碘酒加入适量甘酒以后稀释,然后直接把它涂抹在患处就能预防感染,也能让炎症很快消退,这种方法对人类汗腺炎与早期疖肿也有良好预防作用。
  2、缓解灰指甲
  灰指甲是人类的常见疾病,它发生以后很难根治,但是碘酒却能让病情得到缓解与控制,患者可以把碘酒直接涂抹病变的指甲上,能防止指甲近一步增厚,也能预防指甲变得松脆,灰指甲患者使用碘酒时可以直接涂抹,可以在一天中涂抹二到三次。
  3、缓解皮炎
  碘酒的消炎杀菌功效特别出色,它对多种皮肤真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与消除作用,平时人们出现溢脂性皮炎时可以直接用碘酒涂抹患处,就能减少磷片状头屑产生。另外人们因真菌感染出现其他皮炎时,也能涂抹碘酒,它能防止病情恶化,也让病情尽快好转。
  碘酒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钾与碘化钠,这两种物质对病原体都有很强的消灭的作用,它们能消灭多种致病菌与真菌和病毒,平时把它直接涂抹在肌肤上以后,就能起到明显的消毒作用,而且消毒功效特别出色。

新生儿的疫苗打在哪儿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接种的疫苗有两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乙肝妈妈所生宝宝还要增加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最近,总有网民给我来信,问新生儿的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和卡介苗应该打在什么部位?我总回答说:新生儿室的护士都受过培训,应该不会错。没想到最近收到某医院一位护士的来信,说自己给孩子接种疫苗打错了部位,非常内疚。同时她告诉我,她们医院的许多护士不知道新生儿肌内注射的最佳部位。为了回答她的问题,同时也告诉那些不断来信的乙肝妈妈。

我国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规定的乙肝疫苗接种部位,“新生儿为臀前部外侧肌肉内或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2017年专门制定了《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中建议:新生儿“出生12小时内,在大腿前部外侧肌肉或上臂三角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00 IU;同时在另一侧大腿前部外侧肌肉或上臂三角肌内注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10 μg/0.5 ml,……”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2017年又对新生儿期疫苗接种及相关问题提出了更细致的建议:“乙肝疫苗在右上臂三角肌处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卡介苗“接种部位在左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

需要注意的是: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都是肌内注射,而卡介苗是皮内注射。

乙肝免疫球蛋白的药量较大(1 ml或2 ml),需要打在较厚的肌肉内。新生儿肌内注射与成人不同,不能打在屁股(臀部肌肉)上,而是要打在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这是因为2岁以下的婴幼儿和新生儿臀部肌肉不发达(尤其是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不适合注射给药;而大腿前部外侧肌肉较厚,无主要血管神经通过。另外,选择臀部注射,大多数新生儿需要改变体位,操作十分不方便(尤其是危重儿),而选择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容易暴露,注射时无论抱姿或躺姿都能方便操作。

乙肝疫苗药量较小(只有0.5 ml),打在上臂三角肌内即可,也可以打在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对侧的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卡介苗一定要接种在皮内,接种部位过深(注射到皮下)则属于接种失误,可能导致严重的局部反应和全身播散性感染。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提出的《新生儿期疫苗接种及相关问题建议》中专门指出:“乙肝免疫球蛋白与卡介苗在不同部位同时接种不会降低卡介苗的免疫效果。”并统一了新生儿疫苗的接种部位:卡介苗一般都接种在左侧上臂皮下,为了与乙肝疫苗分开部位接种,把乙肝疫苗接种在右侧上臂三角肌内,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在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内(左右两侧都可以)。这个建议使新生儿疫苗接种更规范、更及时,且不易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