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属于什么病

2020-07-14

糖尿病是一个不会传染的疾病,属于代谢疾病,它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疾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程度较大,所以在平时一定要重视起来,当出现了糖尿病的时候就需要在各个方面注意,一定要耐心的控制血糖,避免受到影响。

糖尿病是现在发病率特别高的一个疾病,我国有很多的人士都被这个疾病所困扰,虽然这个疾病特别的常见,但是很多的患者对其都不是特别的了解,所以这就让大家的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那就是糖尿病属于什么病?
  糖尿病是特别常见的疾病,它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是有抵抗引起的疾病,糖尿病的患者体内糖的调节和利用出现了问题,这样就会导致这个疾病。这个疾病并不会传染,但是想要完全治愈是特别困难的,往往需要终身的治疗,这个疾病对身体的影响程度非常大,甚至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所以出现了糖尿病后往往会让很多的患者特别的重视,想要及时的将这个疾病治愈。
  很多的糖尿病患者都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其实在医学上来讲,糖尿病属于代谢疾病,是因为人体内的胰岛素出现了问题才会患有,糖尿病对身体的危害是很大的,如果不能及时的控制血糖,很容易导致一些特殊的情况出现,在生活中除了要使用药物控制血糖之外,在平时还需要注意饮食方面,一定要多吃一些能够有效降糖的食物,比如芹菜,洋葱等蔬菜,这样就可以将血糖很好的控制住,以免病情严重对身体造成伤害。
  糖尿病是一个代谢疾病,所以患者在平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要时刻注意血糖的变化,当血糖升高时就要重视起来,最好可以找到原因快速的将其解决,想要有效的控制血糖,就要在饮食上多下一些功夫了,一定不要吃一些过甜的食物,比如甜品或者是一些糖果之类的,这些食物糖尿病患者是万万不可以吃的。另外还需要适当的增加运动,来让身体抵抗力更高。



糖尿病属于什么病相关阅读


发现导致糖尿病的新基因

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是困扰人类的慢性疾病之一,以往人们把它称之为“富贵病”,原因是不能多吃,吃能吃“好的”(高热量食物在困难年代称为“好的”食品),吃得越多越瘦。糖尿病是一种糖代谢疾病,是人体内胰岛素不足所致,2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肥胖所致,人体胰岛素相对不足导致血糖升高。

血糖升高本身没有什么直接危害,但是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人体血管硬化、血压升高、血脂升高、神经损伤从而带来一些列的糖尿病并发症。特别严重者可造成心脏病、脑出血、肢体坏死、失明、失聪等。

目前治疗糖尿病主要方法是降低血糖,一种就是增加胰岛素、一种就是降低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因此,需要患者首先要降低体重,减少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第二促进人体自身细胞分泌胰岛素,第三,注射胰岛素。可是这一切都只能减缓糖尿病的症状,根治糖尿病却没有办法。那么如何根治糖尿病?我们必须找到糖尿病发病的机理,今年发现就是发现导致糖尿病的新基因,如果成功了,我们就可以通过基因改变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这是对全球几亿糖尿病患者的福音。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但是疾病还是要预防为主,在没有科学改变之前,我们最有效的预防就是“少食多动”。

加湿器应用不当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专家提醒,加湿器不是杀菌器,务必要定时清洗,否则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使用加湿器注意事项,关节炎、糖尿病患者慎用空气加湿器。

潮湿的空气会加重该类病人的病情。若该类病人确实需要使用加湿器,应与专科医生商量沟通,确定合适的湿度,以稳定原发病的病情。最好每天换水,每周清洗。加湿器应每天换水,而且最好一周清洗一次,以防水中的微生物散布到空气中。不能直接将自来水加入加湿器。

因为自来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会对加湿器的蒸发器造成损害,所含的水碱也会影响其使用寿命。自来水中的氯原子和微生物有可能随水雾吹入空气中造成污染。如果自来水硬度较高,加湿器喷出的水雾中因含有钙镁离子,会产生白色粉末,污染室内空气。根据天气情况、室内外的温度调节加湿器的湿度。

室内的湿度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即40%~60%。因此,使用加湿器的家庭,不妨同时买一个湿度计,定期观察室内空气的湿度情况,加湿器平时还要及时加水、定期换水、注意清洁。

天气好的时候,开开窗户通通风,大自然的空气总是很纯的。但是,强调通风,并不意味着要整日门窗洞开,要合理选择通风时间。据研究测试,在工业比较集中的城市,昼夜有两个污染高峰和两个相对清洁的低谷。两个污染高峰一般在日出前后和傍晚,两个相对清洁时段是上午10时和下午3时前后,此时可酌情开窗。

一日之内开窗时间和次数,可根据住房大小、人口多少、起居习惯、室内污染程度以及天气情况进行安排。以100立方米的空间为例,在无风、室内外温差为20℃情况下,大约十几分钟就可达到空气交换一遍。若室内外温差小,交换时间相应要延长。冬季天冷,但每天开窗换气也不应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最多30分钟。

糖尿病的治疗现状

糖尿病已成为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流行病。它是继肿瘤、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医疗花费的特征,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公共健康问题。

2000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为1.5亿,估计到2010年,患病人数将达2.21亿,2025年将增加至3亿,增长率为46%。其中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太地区,其增长率为57%,而糖尿病在中国的严峻形势更是发人深省。

中国是糖尿病大国,是糖尿病重灾区,截至2003年,中国糖尿病发病人数达2380万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位。据官方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政府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费用为800亿元。即便如此,中国糖尿病治疗的现实与理想仍有很大差距。糖尿病的控制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1、血糖控制

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实验(DCCT)和糖尿病并发症干预流行病学研究(EDIC)的研究已显示,强化治疗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使1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达60%~80%。英国的研究亦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经严格的血糖控制后,相关并发症均有显著降低,其中减少微血管并发症25%,心肌梗死16%,减少糖尿病相关死亡10%。

对于2型糖尿病来讲,改善血糖控制可明显改善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但能达到指南所推荐的控制目标的人群却少之又少。当前各大权威糖尿病机构均倡导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评价血糖控制达标的“金指标”,中国采用的是亚太地区的糖尿病治疗指南标准,即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据亚洲糖尿病治疗现状调查2003年中国区最新结果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HbA1C平均为7.5%~11.6%。仅有11.5%的患者血糖控制理想,而绝大多数(88.5%)的患者血糖未能达标(HbA1C>6.5%),其中HbA1C>7.5%的患者占38.6%。提示目前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尚不充分。

2、血糖监测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糖尿病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并发症产生,可以讲治疗的好坏将会影响今后若干年的发展。但是糖尿病又被称作无声的杀手,因为高血糖对人体有害,却常无感觉,因此及时准确的血糖监测是确保治疗达标的重要手段。但是,血糖监测现状还很不令人满意。

在美国,15%~20%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自我监测,香港地区约为10%,而我国大陆地区仅为1%。在美国每位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监测频率为30.1次/月,香港地区为8~10次/月,而我国大陆地区仅为2.5次/月。

3、并发症和合并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心脑血管并发症已经成为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高达75%),约70%的糖尿病病人是因为心血管疾病住院治疗。新诊断的糖尿病人可能已有慢性并发症,其中视网膜病变16.6%,微量蛋白尿21%。

国内4 000人的糖尿病并发症调查显示:合并下肢神经病变者38%,白内障44%,微量蛋白尿33%,严重并发症(主要指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肾衰、失明和截肢)2%~7%。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步增加。 目前已有很多专家倡导超越血糖中心模式,降低胰岛素抵抗与降糖并举,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并重。

我国作为世界上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如何作好糖尿病的预防、治疗和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社会问题。长远来看,要做到彻底征服糖尿病,实现持久达标,全面改善代谢紊乱纠正糖尿病治疗的低达标率现状任重而道远。

糖尿病防治知识有哪些

1.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因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人体无法有效地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导致血糖过高,出现糖尿,进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重症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或血管、神经等慢性并发症。

2.什么人较容易患上糖尿病?

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向心性肥胖人士;身体活动不足;四十岁或以上的人士。

3.糖尿病有几种类型?

Ⅰ型(胰岛素依赖型):特征是缺乏胰岛素分泌能力。若不每天注射胰岛素,一型糖尿病会迅速引起死亡。

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是人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的结果。世界各地的糖尿病患者中有90%的人患有二型糖尿病。

4.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1)“三多一少”。口渴多饮;小便及夜尿频繁,排尿量增加;常感感饥饿,食欲增加;体重下降。

(2)视力下降;四肢出现麻木刺痛;

(3)皮肤干燥、搔痒,皮肤疥肿溃疡经久不愈,多见足部。

(4)精神不振、容易疲倦。

5.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患了糖尿病后如不注意控制,可出现血脂升高,导致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视网膜剥离而失明,肢端坏死等。

6.正确治疗糖尿病——“五驾马车”

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

7.糖尿病病人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什么?

(1)控制糖类的摄入量。主食以豆类(如豆面、豆粉等)、谷类(如荞麦面、玉米面、燕麦等)为主。

(2)掌握蛋白质的摄入量。每天牛奶半斤,鸡蛋一个,瘦肉或禽鱼肉二两,豆制品一两。

(3)严格控制胆固醇和脂肪的摄入量。食用油以植物油、鱼油、橄榄油和花生油为主。

(4)最好少饮酒或不饮酒。

(5)可食用含糖量低的水果,时间应在两餐之间。

8.预防糖尿病四个点

多懂点:健康知识、防治措施多懂点。

少吃点:油脂食物(黄油及煎炸食品、巧克力等高热量食物)少吃点。营养科学,平稳膳食。

勤动点:每周锻炼五天以上,每天运动30分钟。

放松点:学会心理调节,保持良好心态。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血糖

一些糖尿病人经常早上起来或者久坐起来的时候会感到头晕,特别是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情况更加明显。老年人出现头晕、眩晕,可千万别大意,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1、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或过低均可出现头晕无力等症状,但低血糖的危害更明显。成人血糖低于2.8毫摩/升,称为低血糖。其危害程度取决于血糖值下降程度、速度及持续的时间。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高血糖的危害是长期、逐渐发生的,一般暂时不影响生命,而低血糖的危害是快速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

2、血糖急剧升高

有些糖尿病患者由于感染、创伤、腹泻、呕吐、或吃了大量甜食、自动停药、减少药物剂量等一系列原因,均可导致血糖在短时间内突然升高,出现头晕的情况。一些升高速度过快的,甚至还有发生高血糖危象,也就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可能。所以要保持有规律的监测血糖的习惯,并向医生寻求建议和帮助。

3、合并高血压

高血压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头晕,而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疾病通常发展快,后果严重。因此,一旦发现头晕,在排除了上述两种可能性的情况下,就一定要检测自己的血压,看血压有无不正常情况。

4、脑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有无脑血管病变,如脑梗塞、冠心病、心律紊乱及脑动脉硬化等。这些疾病均可因患者脑部的血流量及血中氧气葡萄糖不足而出现头晕的症状。尤其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脑血管病变的发生。

5、合并高血脂

当血脂过高时,可导致患者脑的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不足及血液中氧的携带能力下降而出现头晕。糖尿病血脂过高,动脉管腔狭窄,脑供血不足也可引起头晕,因此一定要对症治疗

糖尿病 糖尿病症状

相关疾病

糖尿病

相关艾灸

糖尿病 糖尿病 糖尿病

相关拔罐

糖尿病

相关按摩

糖尿病 糖尿病 糖尿病 糖尿病 糖尿病

相关刮痧

糖尿病

相关方剂

糖尿病常用方

益气养明,温阳补肾。

相关偏方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化湿,顺气和胃。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祛暑,化湿醒脾。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利湿,清暑止渴。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散风。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解暑,祛风润肠。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相关资讯

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发病原因

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发病原因: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指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

如何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如何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因为糖尿病造成的并发症,故而作...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危害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危害: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往往会出现视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眼底视网膜血管性疾...

糖尿病症状

糖尿病症状:   糖尿病典型的表现是口干,喝水多,尿多,吃的多,人很快消瘦,我们所说...

妊娠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妊娠糖尿病一般来说没有什么症状,除非出现了典型的多饮多尿这种症状,一般是很难发现的,...

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且...

孕妇怎么判断是否得了妊娠期糖尿病

如果不是妊娠的妇女,吃的多、喝的多,消瘦就会想到没有患糖尿病。实际上孕妇很少有这种表...

妊娠糖尿病症状有哪些

妊娠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发生血糖低的症状,有些孕妇会头晕,甚至晕倒;饥饿感;容易感到疲乏...

糖尿病症状

糖尿病的常见表现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并伴有体重减轻的症状,但是从临床上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