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什么症状表现

2020-07-14

乙肝患者的不良症状,首先就是消化系统方面的症状,包括食欲下降以及恶心,还有厌油、腹胀以及呕吐等等;其次就是疲惫乏力,病情严重甚至灌铅一般沉重不堪;还有就是黄疸以及肝区疼痛这些不良症状;最后就是肝肿大的严重后果。

现实生活之中,如今乙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症状,具有很大的危害性,继而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诸多不良的影响,也是十分不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务必要趁着病情尚不严重及早治疗。那么,乙肝有什么症状表现?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
  1、消化系统症状
  在疾病早期的时候,乙肝会导致患者发生一些诸如食欲下降以及食欲减退等等不良症状,早期多不明显,以致被忽略。除此以外,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一些诸如厌油以及恶心,还有呕吐以及腹胀症状等等不良症状的发生。
  2、疲惫乏力
  事实上,疲惫乏力往往是所有乙肝患者比较常见的一种不良症状,有些患者以为自己疲劳过度是由于休息不够引起的,不过,乙肝所诱发的疲惫乏力,就算是充分休息,也是不可以缓解的。倘若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那么就会发生一些全身疲乏无力不堪的情况,继而导致很多两腿就好像灌了铅一般沉重不堪。
  3、黄疸
  倘若属于急性黄疸型乙肝患者,往往会存在比较明显的黄疸这种不良症状,通常比较常见的是巩膜,随后就是患者的皮肤发生黄染,通常在患者患病2个星期到3个星期就会逐步消失。
  4、肝区疼痛
  对于一肝患者来说,肝区疼痛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症状,危害性也是比较大的,会导致患者的右上腹,又或者右肋部发生一些持续性疼痛,倘若患者存在久坐,又或者是活动以后,就会出现加重的情况。不过,在患者卧床休息以后,可以得到缓解。
  5、肝肿大
  通常来说,肝肿大也是乙肝患者疾病常见的一种不良症状,不过早期的时候通常不太明显,疾病的急性期会发生肝肿大的情况,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就有可能会导致肝硬化。这种不良症状是非常危险的,务必要及早治疗



乙肝什么症状表现相关阅读


警惕乙肝-丙肝共感染一种病毒的“藏匿”现象

有一次,一位病人因乙型肝炎到我门诊看病。我看他以往的病历,年幼时因心脏病手术曾经输血,后来发现乙型肝炎,最近几年肝功能持续异常。医生在为他检查时发现乙肝“大三阳”,病毒复制阳性。

除了乙肝病毒感染以外,医生还发现他丙肝病毒抗体呈阳性。于是给他检查了丙肝病毒的基因HCV RNA,结果为阴性。他这次来我门诊就诊的目的是想决定抗病毒治疗。在其他医生检查的基础上,我分析,他的乙型肝炎诊断很明确,而且目前肝功能异常,应该给予抗病毒治疗。

他的丙型肝炎抗体阳性,但病毒基因HCV RNA检测不到,很可能是以往感染过丙肝病毒,现在病毒已经清除。于是决定为他进行抗乙肝病毒的治疗。由于病人白细胞和血小板较低,不适合使用干扰素治疗,于是选择长期口服核苷(酸)类药物——阿德福韦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的HBV DNA很快下降到检测不出的水平,e抗原消失,肝功能也恢复正常。病人很高兴,定期到我门诊复诊、取药,治疗的依从性很好。可是没过多久,病人的肝功能再次出现异常。是耐药了吗?病人非常担心,再次到我门诊检查。

我为他复查了HBV DNA,病毒复制仍检测不出,说明病人的肝功能异常另有原因。于是,我又为他进行了多方面的检查,排除了脂肪肝、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病人的肝功能再次升高呢?我再一次回顾他的病历,再一次想到了丙型肝炎。

我又给病人取血,复查了HCV RNA。复查的结果让我大吃一惊,病人的HCV RNA为阳性,而且复制量很高。很显然,病人目前的肝功能异常是丙肝病毒所致。说明这位病人同时感染乙肝和丙肝两种病毒,这种情况被医生称为“共感染”。

那么,为什么这位病人在以前检测时HCV RNA呈阴性呢?我和同事讨论这个问题。同事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可能相互抑制。”于是,我开始查阅文献。发现确实有两种病毒共感染时的相互抑制现象。

意大利的一项研究发现,20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有66例患者的血液内检测出乙肝病毒的基因,证实是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的共感染,但乙肝病毒呈隐匿状态,乙肝表面抗原为阴性。另一项研究显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若同时感染了丙肝病毒,丙肝病毒基因HCV RNA的阳性率仅为4.7%,大部分感染者隐匿了丙肝病毒的感染。

分析我治疗的这位病人,在乙肝病毒复制活跃时,丙肝病毒的复制受到抑制,HCV RNA呈阴性,给医生造成一个丙肝病毒被清除的假象。当病人经过阿德福韦治疗,乙肝病毒的复制受到抑制后,丙肝病毒的抑制被解除,开始大量复制,HCV RNA呈阳性,肝功能出现异常。

像这样的乙肝-丙肝共感染时一种病毒的“藏匿”现象容易导致医生漏诊。因此,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的患者,如果在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复制被抑制的情况下仍有肝功能异常,应注意是否“藏匿”着另一种肝炎病毒的共感染,再次进行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基因的检查。

乙型肝炎患者如何选择干扰素

干扰素有许多亚型,主要分为α、β和γ三大类型。以往的研究发现,干扰素β进入血液中稳定性差、易被灭活,干扰素γ疗效不如α和β,因此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干扰素主要是干扰素α-2b、干扰素α-1b和干扰素α -2a 。

这三种干扰素的效果基本相似,但中国人的白细胞经病毒刺激后诱生的干扰素中最主要的亚型是α-1b,其次是干扰素α-2(包括2b、2a )。因此从理论上讲,干扰素α-1b更接近中国人的自然状况,使用干扰素治疗后不良反应较少,且产生干扰素抗体的几率也更小。

干扰素还分为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即:聚乙二醇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是将干扰素α与聚乙二醇分子连接起来,使聚乙二醇分子在干扰素分子外面形成一个分子屏障,降低了干扰素的免疫原性,保护了它进入体内后免受酶的分解,半衰期延长至40~100小时(普通干扰素半衰期仅为4小时),因此可以每周1次给药,故称之为长效干扰素。

这种干扰素剂型可保持血液中有较稳定的高浓度干扰素水平,提高了疗效(比普通干扰素的疗效大约提高10%左右),同时也减少了病人的注射次数,从而提高了病人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目前上市的长效干扰素也有两种剂型:聚乙二醇干扰素α -2a 注射液(派罗欣)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佩乐能)。两者比较,佩乐能注射后发热较派罗欣常见,但由于其血浆半衰期比派罗欣稍短,故对骨髓系统的抑制较派罗欣轻,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低于派罗欣。因此,发热较重者可选用派罗欣,白细胞较低者可选用佩乐能。

另外建议使用干扰素治疗的病人小量购买,千万不要图便宜大量批发。先购买1周的药量,可先从300万单位的剂量用起,如发热症状轻,其他不良反应也不明显,再按月购买或增加剂量。长效干扰素可先购买1支,注射后可以耐受的患者再继续购买。这样,一旦需要停药或更改剂量,也可避免一定的经济损失。

核苷类药物治疗能否使HBsAg消失

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HBV DNA复制,进而达到e抗原血清学转换,长期治疗则有可能发生HBsAg消失和/或血清学转换。根据目前的文献报道,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有<10%的患者发生HBsAg消失,核苷(酸)类药物治疗3~5年也有0%~10%的患者发生HBsAg消失。

当然,随着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时间的继续延长,这个比例还会逐渐升高。香港地区的司徒医生报告了51例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达到了HBsAg消失的满意终点,其中27例还产生了乙肝病毒的表面抗体(抗-HBs)。23例患者停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停药后22例患者随访了21.4~58.7个月,仅1例(4.5%)患者复发。

意大利医生报告了590例HBeAg阴性乙肝患者接受核苷(酸)类药物治疗,24例(4.1%)于治疗中位数103个月(22~180个月)后HBsAg消失,其中11例产生抗-HBs。这些患者在巩固治疗中位数12个月(0~70个月)后停药。在停药后第1年内,每1~3个月复查一次;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停药后随访中位数24个月(范围6~180个月),没有1例复发。

加拿大的医生观察到70例慢性乙型肝炎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后达到HBsAg消失,其中54例病人停药随访,没有1例复发。在韩国一项研究中,一共540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了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治疗。随访6年,总共110例(2%)患者达到HBsAg消失,平均每年HBsAg消失率为0.33%。我国香港一项拉米夫定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显示,70例患者治疗10年,有7例(10%)患者达到HBsAg消失。

我也初步统计了一下我们医院的一项研究中患者的情况:108例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拉米夫定或/和阿德福韦治疗8年,3例(2.8%)患者HBsAg消失,其中2例产生抗-HBs并停药,没有复发。另有10例患者的HBsAg下降到100 IU/ml以下,有望在今后的治疗中达到HBsAg消失或者停药。

但是,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期间HBsAg下降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每年下降速度的中位数为0.104 log10 IU/mL。治疗前基线HBsAg<1000 IU/ml,或者治疗期间HBsAg下降速度较快(每年>0.166 log10 IU/mL)的患者,HBsAg被清除的可能性较大。

在目前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达到HBsAg消失的患者比例都很低。大约为每年0.5%~1%。有人预测,使用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治疗的大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治疗才能实现HBsAg消失。如果没有更新的药物出现,很可能有不少的患者可能会终生治疗。所以,大多数患者还要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

高病毒的乙肝女性能不能怀孕

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传播的主要途径。估计30%~50%的感染者是因母婴传播而感染的。在没有接受乙肝疫苗预防的情况下,乙肝妈妈所生的孩子60%在两年内可感染乙肝病毒,乙肝“大三阳”的妈妈新生儿感染风险约70~90%,“小三阳”的妈妈新生儿感染风险约10~40%。在我国,有8%的孕妇是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50%以上为e抗原(+)的“大三阳”感染者。

乙肝的母婴传播有三条途径:宫内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宫内感染是指胎儿在母亲体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感染;产时感染是指母亲在分娩的时候,新生儿吞咽了含有乙肝病毒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在分娩过程中因子宫收缩促使少量母血渗漏入胎儿血循环引起婴儿感染;产后感染实际上属于乙肝病毒的“水平传播”,主要是通过哺乳和生活中密切接触传播。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在没有使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母婴阻断的情况下,产时感染占绝大多数,约为80%~85%,产后感染约10%~15%,宫内感染约5%~10%。因此,产时感染是乙肝母婴传播中最主要的途径。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三条途径

不过,现在医生们已经掌握了一整套乙型肝炎母婴阻断的措施,可以将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的风险降低到1%以下。

措施之一: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立即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的作用是刺激婴儿的免疫系统产生对乙肝的抗体,也就是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乙肝表面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可清除或中和乙肝病毒,使婴儿免遭乙肝病毒感染。

但是,新生儿在出生后即使立即注射1针乙肝疫苗,其抗体最早也需要在接种半个月后才逐渐出现,而且抗体产生的量较少,而乙肝妈妈在分娩过程中母婴传播的危险性是最大的(产时感染)。因此,单用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预防产时的乙肝病毒感染常常来不及,母婴传播阻断的有效率只有87.8%。

措施之二: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在出生后注射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免疫球蛋白是从健康人血液中直接提取的乙肝表面抗体,在婴儿出生后应尽早把这种抗体直接注射到婴儿体内,可以立即清除或中和从母血污染进入婴儿体内的乙肝病毒,在乙肝疫苗发挥作用之前起到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作用。

因此越早使用越好,最好在出生12小时以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的剂量是100单位或200单位。这种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的方法可使乙肝母婴阻断率提高至95%。

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主要措施

乙肝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乙肝疫苗(主动免疫)这种联合免疫的方法是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主要措施。但是,一些高病毒复制的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尽管采用了这两项措施,仍然有10%左右的后代免疫失败,感染了乙肝病毒。这是为什么呢?

医生们发现,这些母婴阻断失败的母亲体内病毒复制都非常活跃,血清乙肝病毒DNA水平大多在10的6次方以上,而且病毒复制水平越高,母婴阻断失败的风险越大。

医生们还发现,这些母婴阻断失败的新生儿实际上在还没有出生时就已经被妈妈体内的病毒所感染,感染的时间大多在怀孕28周以后,越接近分娩的妊娠晚期宫内感染率越高。这是因为怀孕的中晚期,随着胎儿生长,胎膜逐渐变薄,胎盘上绒毛的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高,这种变化有利于胎儿得到更多的营养供应,但同时也削弱了胎盘的屏障作用,使乙肝病毒容易逐层向胎侧面感染,最终突破胎盘屏障,感染胎儿。

由于在胎儿期就已经被感染,因此,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当然为时已晚。那么,对待这些病毒复制水平很高的已经女性就要采用更严格的母婴阻断方法,妊娠晚期服用抗病毒药物。

措施之三:高病毒复制的乙肝妈妈在怀孕24±28周开始服用替诺福韦、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加强母婴阻断,产后1~3个月内停药。胎儿在母亲体内发育到7个月(28周)左右重要器官已经基本发育完善,而妊娠晚期是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高危险时期,宫内感染的风险与母亲体内HBV DNA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妊娠晚期服用拉米夫定可降低母亲体内HBV DNA水平,减少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而且对胎儿发育影响不大。

采取了这三项母婴阻断措施以后,99%以上的乙肝妈妈都可以生出健康宝宝。

乙肝妈妈如何生出健康宝宝

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有三个途径:宫内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宫内感染是指胎儿在母亲体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感染;产时感染是指母亲在分娩的时候,新生儿吞咽了含有乙肝病毒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在分娩过程中因子宫收缩促使少量母血渗漏入胎儿血循环引起婴儿感染;产后感染实际上属于HBV感染母亲和孩子的水平传播,主要是通过哺乳和生活中密切接触传播。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在没有使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母婴阻断的情况下,产时感染占绝大多数,约为80%~85%,产后感染约10%~15%,宫内感染约5%~10%。因此,产时感染是乙肝母婴传播中最主要的途径。下面是我要向大家介绍的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六步法”。

第一步:孕前或产前的筛查与评估

孕前或产前应全面检测乙肝五项、HBV DNA和肝功能,并请有经验的医生对母婴传播的风险进行评估。例如:e抗原阳性者母婴传播的风险大于e抗原阴性者,HBV DNA高水平者母婴传播的风险大于HBV DNA低水平者。

第二步:孕期监测和避免羊膜腔穿刺

HBV DNA在孕期是有变化的。有研究显示,HBV感染女性在妊娠晚期及产后HBV DNA水平平均增长0.4 log10 copies/ml,25%HBeAg(-)妊娠女性HBV DNA增长>1 log10 copies/ml,妊娠晚期及产后常常发生ALT升高。

对于e抗原阳性和HBV DNA阳性的乙肝妈妈应尽量避免孕期进行羊膜腔穿刺术。因为羊膜腔穿刺可能破坏胎盘屏障,导致胎儿宫内乙肝病毒感染。乙肝妈妈可以通过唐氏筛查、无创DNA检查和孕期胎儿B超检查排除胎儿先天性异常。

必须做羊膜腔穿刺的乙肝妈妈,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评估风险后决定。如果HBV DNA水平很低,则可以做羊膜腔穿刺;如果HBV DNA较高,则需要权衡利弊,或服用抗病毒药物降低HBV DNA后再进行羊膜腔穿刺。

 第三步:孕期抗病毒干预

对于HBV DNA大于10的6次方的乙肝妈妈,宫内感染的风险较高。在妊娠28±4周开始服用妊娠期比较安全的抗病毒药(替诺福韦、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降低HBV DNA水平,可以有效地降低这部分母亲宫内感染胎儿的风险。孕前或孕期肝功能正常的乙肝妈妈在孩子出生1个月后可以停用抗病毒药物;孕前或孕期肝功能不正常的乙肝妈妈说明已经发展为活动性肝炎,建议产后不要停药,继续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不过这一步只针对HBV DNA大于10的6次方的乙肝妈妈,而HBV DNA水平较低的乙肝妈妈可以跳过这一步,直接进入下一步。

第四步: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免疫球蛋白就是乙肝抗体。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越快越好)注射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单位(国家免费)或200单位(自费)可以有效地清除分娩时污染到新生儿体内的病毒。不仅如此,这种抗体在体内还能保持2~4个月,可以有效阻止产后母亲与孩子密切接触造成的乙肝病毒水平传播。

 第五步: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可以刺激孩子的免疫系统自己产生抗体。孩子免疫系统自己产生的抗体就不像注射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仅可维持2~4个月了,它可以使孩子获得长期的免疫力。即使抗体消失,在乙肝病毒侵入机体时免疫系统还会产生“回忆”反应,迅速产生抗体来对应。第一针乙肝疫苗一定要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并且不要与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到同一部位,以免影响疗效。

出生时打了一针乙肝疫苗并没有做完,乙肝疫苗必须接种3针。新生儿出生后第1个月和第6个月还要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肝疫苗。不过这两针乙肝疫苗接种的时间要求不必那么严格,晚10天半个月都没有关系,当然按时接种更好。但是不能提前,提前接种反而效果较差。

第六步:检测乙肝抗体

孩子完成3针乙肝疫苗接种后至少一个月,也就是7~12月龄(给抗体一个充分产生的时间)时,为孩子抽血检测乙肝抗体。先看乙肝五项的第一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如果是阴性,即为阻断成功;再看第乙肝五项的第二项(乙肝抗体),如果大于10 mIU/ml即为产生了抗体。抗体最好能大于100 mIU/ml,说明孩子的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可以保持较长时间。

如果抗体产生的量在10~100 mIU/ml之间,说明孩子对疫苗的反应较差,最好再加强接种1针乙肝疫苗,接种的时间早点或晚点都没有关系。但如果抗体小于10 mIU/ml,即孩子还没有乙肝抗体,仍有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应立即重新按照0-1-6方案接种三针乙肝疫苗。

提前给孩子抽血检测是没有用的。一是因为3针疫苗没有完成,抗体产生不足;二是有可能出生时注射的乙肝免疫球蛋白还没有消失;三是孩子体内还残留母亲分娩时污染过来的乙肝抗原,导致检测结果假阳性;四是孩子已被感染,但仍在乙肝病毒感染的潜伏期或“潜隐性状态”,导致检测结果假阴性。

严格按照上面所说的“六步法”,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可以达到99%以上。愿所有乙肝妈妈看到我这篇文章,生出健康宝宝,全家幸福安康!

乙肝 乙肝症状 乙肝治疗

相关方剂

乙肝益气解郁颗粒

益气化湿,疏肝解郁。

乙肝宁颗粒

补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相关偏方

抗乙肝大三阳方

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扶正护肝。适用于乙肝“大三阳”。

乙肝宁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煎

慢性乙型肝炎。

相关资讯

乙肝免疫球蛋白能管多久

乙肝免疫球蛋白基本保护期是3个月,假如母体表面出现了抗原阳性,婴儿出生24小时之内,...

乙肝病人能生孩子吗

乙肝病人能生孩子吗: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乙肝。乙肝患者能不能生孩子,要视...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怎么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怎么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包括保肝治疗、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慢性乙型肝炎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最近出版的2019年我国...

乙肝有什么特征

乙肝主要具有传染性特征,会通过血液、母婴以及多个途径进行传播。而一旦受到感染则一般都...

乙肝指标参考值

乙肝指标参考值可以作为诊断病情的标准。其中乙肝表面抗原参考值为0-0.5ng/ml,...

乙肝需要做哪些检查

怀疑是乙肝时,首先要抽血进行肝功能常规检查,判断肝功是否有损伤;其次要进行乙肝病毒标...

乙型肝炎怎么传染

乙型肝炎怎么传染: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有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在...

转氨酶过高是乙肝吗

导致转氨酶升高的原因很多,所以转氨酶过高时不一定就是得了乙肝。如果转氨酶过高,想要确...

乙肝特征是什么

患上乙肝后,患者会出现多种不良症状,首先胆汁分泌会受到影响,这会导致患者厌食、皮肤表...

婴儿乙肝怎么治

如果婴儿只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正常、腹部彩超正常,可以暂时不治疗,但要注意每半年复...

慢性乙肝如何传染的

慢性乙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的传染途径也是比较多的。慢性乙肝会通过血液传播,通过唾液...

乙肝会通过唾液传染吗

乙肝会通过唾液传染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播途径,乙型肝...

乙肝治疗方法有哪些

乙肝治疗方法有哪些: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来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传染病。...

慢性乙肝是怎么传播的

慢性乙肝具有传染性,会通过血液进行传染,比如通过创伤的伤口传染或者是血源性传播等。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