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判断标准
为了确诊是否患上糖尿病,其实有很多的判断标准,通过一系列的判断准则可以对糖尿病进行判断和观察,一般判断标准可以通过尿微量蛋白、胰岛细胞、糖基化血清等检查标准来进行判断,也是比较常用的判断标准,准确性和真实性也是非常可信的,也是医生确诊的判断依据。
在医学上有一套成熟的诊断流程,比如可以通过尿液里面的微蛋白含量的进行诊断,可以通过对于岛细胞进行检测来判断是否患上糖尿病等,但是很多人对于此类情况不是特别了解,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糖尿病的判断标准。
1.尿微量白蛋白
一般患有糖尿病在尿液中的微量蛋白会出现异常的情况,正常人在20克左右,但是疑似糖尿病患者可能是好几百,对于身体的肾脏产生损害,在尿液中的微量蛋白含量就会逐渐的增加,这就说明肾脏已经发生了病变,也是糖尿病的判断标准之一,也是医生诊断的科学依据。
2.胰岛细胞
对于糖尿病的判断可以通过胰岛细胞来进行衡量,因为胰岛细胞抗体出现了异常的情况,说明身体内在的胰岛素产生了一些异常,在正常的阳性的情况,由于身体发生病变,或者糖尿病初期就可能转为了阴性的情况,这也是判断糖尿病的一类标准。
3.糖基化血清蛋白或果糖胺
糖基化血清蛋白果糖胺是葡萄糖与血清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的产物,通过对其指标的测定,可以反映身体血液中的血糖浓度是否正常,如果血糖指标出现异常,也会出现干扰的情况,也是判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也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4.血胰岛素及C肽
可通过血胰岛素及C肽进行检查,监测胰岛素的分泌能力,是否出现异常的现象,C太是否相对稳定等情况,也是作为糖尿病的判断依据,应该及时的观察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的进行治疗,防止疾病发生病变,危及自身的生命安全。
糖尿病的判断标准相关阅读
胰岛素的副作用
大家都知道胰岛素是对治疗糖尿病治疗必选的治疗药物,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明显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率,尽管它不能根治糖尿病,但却是糖尿病患者必不可少的药物,可作为终身替代治疗。但是药物也会有副作用,那么胰岛素的副作用都有哪些?
胰岛素的副作用
胰岛素注射引起的疼痛是很轻微的。注射产生的疼痛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疼痛与注射部位相关,其中腹部注射疼痛最轻,注射方便,不用宽衣脱裤,最适合冬季和外出工作时注射;②如果在某次注射时,疼痛明显,有可能是针头碰到了皮下神经,应注意注射部位的选择;③进针速度过慢、针头久用变钝、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加重疼痛。
严重感染少见,但注射部位起“红点”较常见,与皮肤不洁、注射时无菌操作不严有关。
由注射时损伤皮下毛细血管引起,淤血未吸收前不要在此注射。一般在一周后可自行吸收,不用专门处理。
由于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可刺激皮下脂肪增生肥大,形成脂肪垫或结节,如在脂肪垫部位注射胰岛素,将影响其吸收。
注射胰岛素后常引起腹部肥胖,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见。Ⅱ型糖尿病患者用人胰岛素加服二甲双胍降糖药,可减轻肥胖。
常见于肥胖、胰岛素用量偏大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无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下,每日胰岛素用量大于200单位、持续48小时以上者可以确诊为胰岛素抗药性。
中秋节糖尿病人能吃月饼吗
中秋节马上就要到来,广大糖友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糖尿病人能吃月饼吗?其实能不能吃月饼要根据患者本身的情况来定。大部分血糖比较稳定的患者在吃月饼这个问题上只要把握好度,是可行的,但是关于月饼的选择问题也是一个难题。
一、糖尿病人如何知道自己能不能吃月饼,可以进行一个测试,糖友家里一般都会有血糖仪,吃月饼前后分别测血糖对比就能得出结果。但是对于血糖值不稳定的患者,这种办法就不可行了。
二、选择月饼一定要谨慎,市面上有很多无糖月饼,我们不要盲目相信,宣称的“无糖月饼”,没有添加蔗糖,但是月饼本身的热量还是很高,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转化成葡萄糖,也会导致血糖升高。
三、月饼花样款式口味层出不穷,糖尿病人应该选择哪种月饼呢?其实主要是选择月饼馅,五仁月饼是一个好的选择,其中的花生、核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据研究发现在控制总量的情况下,吃坚果可以帮助控制血糖,降低餐后血糖,但是也要注意量,不可多吃。
四、糖尿病人吃完月饼后可以适当运动帮助控制血糖。
五、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以选择打胰岛素之后立即食用月饼,但是一定要控制量,不可多吃。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需要终生服用降糖药,尽量不吃。
六、中秋节聚餐要注意饮食搭配均衡,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七、糖尿病人只要选择合适的月饼,控制好量,随时监测血糖,注意这些问题,是可以品尝月饼的。
为什么选择手术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早在我国《黄帝内经》中就有对糖尿病论述,称其为“消渴”。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糖尿病的病因仍然不清楚,目前对糖尿病的治疗实质上都是对症治疗。
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8年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疾病研究报告,我国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总体患病率为9.7%,其中男性10.6%,女性8.8%。由此推算我国糖尿病患病总人数达9240万,位居世界第一。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15.5%,估算人数约为1.5 亿。并且近年来其患病率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2010年数据显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6%。在所有类型糖尿病中,2 型糖尿病患者约占90%。
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引起的冠心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有研究报告,50%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已伴有一个或多个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人体近3个月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目前研究表明HbA1c的水平与糖尿病的并发症关系密切。当HbA1c超过7%后,随着HbA1c的升高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会明显升高。英国著名研究同样也证实:当HbA1c每减低1%,糖尿病相关的死亡率可下降21%,心肌梗死率下降14%,中风下降12%,因周围血管疾病导致截肢率可下降43%。因此,我国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也制定了相应标准,其中HbA1c
糖尿病喝“粥”血糖高
大米是我国南方居民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将其煮成“米饭”或“粥”是人们最常见的食用方法。有研究发现,等量大米煮成的“米饭”或“粥”对糖尿病病友进食后血糖有不同的影响。
糖尿病病友进食“米饭”后,餐后血糖较平稳;而进食“粥”后,餐后血糖则明显升高,与进食等热量的葡萄糖升高血糖作用相似。出现摄入同种同量食物,血糖升高的程度却不一样的原因,是因为餐后血糖的高低不仅与摄入的热量有关,还与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密切相关。
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
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是指某种食物进入人体后引起血液中葡萄糖变化的真实反映。一般来说,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越高,进食后血糖升高得越快,对血糖控制越不利。但要注意,这主要是针对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较高的食物而言。有些食物,如含油脂类丰富的花生、瓜子等,虽然食入后血糖生成指数低,但热量过高,同样也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糖尿病病友早餐后,午餐前的血糖是一天中较难控制的时段,这除了与清晨对抗胰岛素的各种激素分泌较多,肝脏产生大量的葡萄糖有关外,可能还与病友早餐的质、量、烹调方法与午餐或晚餐有较大区别有关。因此,我们劝告糖尿病病友当面对“米饭”和“粥”时,请选择“米饭”。
总之,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血糖效应,而同一种食物的不同烹调方法也会对餐后血糖产生不同的影响。
糖尿病的治疗新进展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的提高,中国糖尿病发病人群急速增长。目前全国共有糖尿病患者已达4000万。患病人数已居世界第二位, 糖尿病已成为我国继癌症及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生命的“第三号杀手”。
糖尿病是因为胰岛功能出现了问题而造成的。以往认为,胰岛功能一旦受损就很难恢复,因此糖尿病属于终身疾病。近年研究发现,早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有可能使胰岛功能恢复。
早期使用胰岛素,不仅可迅速解除糖毒性和脂毒性对胰岛细胞和胰岛素受体的损伤作用,同时也可让未受损伤的胰岛细胞和胰岛素受体充分休息,使受损伤的胰岛细胞得以修复并恢复功能。
以色列的科学家根据这些研究结果,首先在临床研究中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2周后,多数患者胰岛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随后1~2年内不需要任何药物就能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证实胰岛细胞功能在2型糖尿病早期是可逆的。
因而,目前我们虽然不能把“糖尿病的帽子”扔到太平洋中,永不再见;但至少可以使“糖尿病的帽子”晚戴上几年。那么,哪些患者应该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
除了严重肥胖、高胰岛素血症及有严重胰岛素抵抗等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外,空腹血糖超过7毫摩尔/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毫摩尔/升,一经确诊,就可及早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并辅以饮食和运动疗法,这样可最大程度地保护胰岛功能,使受损伤的胰岛β细胞得以休息并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使糖尿病患者不必终身服药的目的成为可能。
目前我院内分泌科配备多台胰岛素泵,已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近60例,经2周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约66%的患者获得缓解,不用任何药物就将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我科全体医护人员将以优质的技术和服务帮助糖尿病患者解除病痛。
相关疾病
相关艾灸
相关拔罐
相关按摩
相关刮痧
相关方剂
益气养明,温阳补肾。
相关偏方
清热化湿,顺气和胃。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清热祛暑,化湿醒脾。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清热利湿,清暑止渴。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清热散风。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清热解暑,祛风润肠。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相关资讯
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发病原因: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指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
如何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因为糖尿病造成的并发症,故而作...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危害: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往往会出现视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眼底视网膜血管性疾...
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