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化疗要几个疗程

2020-07-14

骨髓瘤化疗要几个疗程呢?骨髓瘤的出现对于患者的伤害非常的大,所以要及时的去治疗才行,到了严重的情况下局需要进行化疗,但是不知道需要几个疗程才行,那么,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这个问题吧。

首先,骨髓瘤化疗疗程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一般化疗要4到6个月,如果病情比较严重,要达到六个月以上,如果病情不太严重,四个月的时间,就会完全康复。其实,骨髓瘤化疗期间副作用很大,这一阶段,因为治疗身体消耗了大量的营养。所以,要维持正常营养物质的代谢,日常生活中要提供丰富的保养品,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体质得到补充,不然身体是没有办法抵抗化疗所带来的副作用。

现如今大部分的化疗,虽然能够帮助身体治愈疾病,但肯定也会伤害身体。而且,会给患者带来特别大的痛苦。因此,在化疗期间不妨配合中药来进行治疗,中医中药具有扶正祛邪,养气养血的功效,能够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化疗与中药相互配合来治疗疾病,我相信不管在治疗的疗程,还是患者康复的表现上有明显的成效。当然,具体时间要根据病情来决定,但化疗过程中,选择这种治疗方法是大部分医生和患者都认同的。毕竟,从某种程度上,中药降低它化疗带来的后遗症。

其实,化疗的时间和过程不仅需要根据病症来决定,还需要根据患者个人的体质来决定,如果病人体质本来就虚弱,那么化疗的时间不能太长,这样会导致身体机能一天一天的虚弱下去,所以化疗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是需要根据身体来决定时间的。



骨髓瘤化疗要几个疗程相关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的检查和诊断方法

1、多发性骨髓瘤如何诊断

需结合骨髓涂片检查中的骨髓瘤细胞百分比、血或尿中的M蛋白量、X线检查的溶骨性损害等指标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一般骨髓中浆细胞增多(>30%)、血或尿中的M蛋白量分别大于35g/L或1g/24h、X线检查有溶骨性损害即应考虑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2、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期标准

临床分期反映病程的早晚,而MM病程的早晚主要取决于患者体内骨髓瘤细胞的总数量(瘤负荷),当瘤细胞数量有限时不引起临床症状,患者可无察觉,称临床前期,此期一般为1~2年,少数病例的临床前期可长达4~5年或更长时间,当瘤细胞总数量≥1×1011时,开始出现临床症状,随着瘤细胞数量增加,病情逐渐加重,当瘤细胞数量增至相当大时将导致死亡。

3、多发性骨髓瘤的病理分型

(1)IgG型:最常见,约占MM的50%左右,此型具有MM的典型临床表现。

(2)IgA型: IgA型约占MM的15%~20%,除具有MM的一般表现外,IgA易聚集成多聚体而引起高黏滞血症,易有高钙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等特点。

(3)轻链型: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是单克隆κ链或单克隆λ链,而重链缺如,此型约占MM的15%~20%,此型瘤细胞常分化较差,增殖迅速,骨骼破坏多见,肾功能损害较重。

(4)IgD型:约占MM的8%~10%,除具有MM的一般表现外,尚具有发病年龄相对较年轻,髓外浸润,骨质硬化病变相对多见等特点。

(5)IgM型:少见,仅占MM的1%左右,除具有MM的一般临床表现外,因其分子量较大(分子量950000)且易形成五聚体而使血液黏滞性增高,故易发生高黏滞综合征是其特点。

(6)IgE型:此型罕见

(7)双克隆或多克隆型:此型少见,仅占MM的1%以下

(8)不分泌型:此型约占MM的1%,患者有骨髓中浆(瘤)细胞增生显著,骨痛,骨质破坏,贫血,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易发生感染等MM的典型临床表现,但血清中无M成分,尿中无单克隆轻链(尿本-周蛋白阴性)。

4、多发性骨髓瘤的鉴别诊断

本病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发热,尿改变,腰腿疼被误诊为呼吸系统感染,肾炎,骨病而延误病情。遇到老年患者有肾脏损害的同时还有骨骼疼痛或与肾功能不全并不平行的贫血时(肾性贫血与肾功能不全程度平行),应进行有关骨髓瘤的检查。腰痛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症状之一,常是患者求医的主诉之一,可能选择普外科,骨科就诊。常被误诊为腰肌劳损,腰椎结核,骨质疏松等疾病,应注意鉴别,此外还应与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及其他产生M蛋白的疾病如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

 5、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检查

X射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病的X射线表现有下述4种:①弥漫性骨质疏松:脊椎骨,肋骨,盆骨,颅骨常表现明显,也可见于四肢长骨,②溶骨性病变:呈多发性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晰锐利似穿凿样溶骨性病变是本病的典型X射线征象,常见于颅骨,盆骨,肋骨,脊椎骨,偶见于四肢骨骼,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和上腰椎,多表现为压缩性骨折,其次见于肋骨,锁骨,盆骨,偶见于四肢骨骼,④骨质硬化:此种病变少见。

2018EHA多发性骨髓瘤新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新药层出不穷,临床医师如何设计MM患者的治疗程序和临床研究成为我们本次EHA会前会重点关注的话题。在第1天的Global圆桌会议中,首先两个欧美MM专家的讲座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接着来发自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包括台湾)、新加坡、俄罗斯、阿根廷和墨西哥等国家的临床医师与骨髓瘤专家进行了提问和讨论。会议中还穿插了临床研究课题如何设计等问题,不同国家的研究小组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并分组发言。我有幸代表三四位中国医师对我们的研究方案进行了讲解,相关专家对各组临床研究的优劣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得到了相关专家精彩点评。Global圆桌会议持续6小时,对设计MM临床研究方案有着重要启示,期待未来对骨髓瘤治疗的研究更加深入,造福广大患者。

基础研究引领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向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演讲是一位蒙着双眼的科学家在不断运动的骨髓瘤细胞中穿行,细胞、小分子、DNA碎片、生物标记物等穿梭其中,其场景犹如在浩瀚的宇宙中翱翔或在深邃的大海中徜徉和探索。不断发现的骨髓瘤细胞、T淋巴细胞等骨髓微环境的细胞表面标记物、血液中或液体生物标记物或小分子以及不断发现的基因等物质,正在为骨髓瘤的早期识别、诊断及治疗带来新惊喜。基础科学的研究将为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新思路,引领未来骨髓瘤治疗的新方向。比如,随着细胞凋亡与骨髓瘤耐药关系研究的深入,BCL-2抑制剂Venetoclax在耐药的骨髓瘤患者中凸显疗效。

从基础走向临床:正厚积薄发,积蓄能量,迎来新的骨髓瘤诊治飞跃来自美国的发言颇有意味。2014年,我曾在教授的实验室学习过半年,颇有所获。初进实验室,我发现有100多种治疗骨髓瘤的新药在研究中。作为治疗骨髓瘤的医生,我非常惊喜,同时也为我的患者感到高兴。然而,教授告诉我,在这些新药中,每年仅有不到10%可被筛选出来从实验室新药走向临床,而走向临床的新药中不足10%可被验证获得实际疗效。本次会议也报道了很多基础研究,如新的生物标记物用于骨髓瘤早期诊断、预测早期复发和判断治疗缓解后的残留病灶等。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从实验室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虽需要前途漫漫来求探,但正厚积薄发,积蓄能量,将迎来新的骨髓瘤诊治飞跃。

口服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使骨髓瘤便于按慢性病来管理随着靶向新药的应用,骨髓瘤已变为虽不能治愈但可控制的慢性病。口服化疗药的出现有效改善了患者生存,其中包括来那度胺、伊沙佐米。而一些老药也有重要价值,如环磷酰胺,也包括烷化剂马法兰等。新药与老药的组合应用,以及新的治疗骨髓瘤的口服化疗药无的探索如伊布替尼和BCL-2抑制剂Venetoclax等众多口服抗骨髓瘤的开发应用将给MM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也可能改变未来骨髓瘤的治疗模式。

多发性骨髓瘤与淋巴瘤:同是淋巴系统肿瘤,从研究到临床,可以相互借鉴在WHO分类中,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是作为同一范畴进行阐述的,因为二者均为淋巴系统疾病,且均同时伴随免疫缺陷。举个例子,在多发性骨髓瘤作移植前干细胞动员的时候,环磷酰胺是动员方案,但有时也使用E-CHOP方案,这里面就包括VP-16。

另外,众所周知,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doule-hit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40%。而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也提出了多发性骨髓瘤的doule-hit概念。目前认为基因组高度不稳定性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基本特征,而其发病也与骨髓微环境密切相关。多发性骨髓瘤基因的高度不稳定性可造成基因缺失、易位、癌基因激活等。其实,doule-hit不仅仅是DLBCL的特点,也是许多肿瘤的共同特征。从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到多发性骨髓瘤的克隆性演变中,基因不稳定性也在增加,癌基因不断激活,即多发性骨髓瘤的doule-hit。这些所谓的doule-hit包括17号染色体缺失、MYC基因突变、1号染色体异常等,而今年的ASCO会议也对多发性骨髓瘤doule-hit概念也作了进一步阐释。

新疗法层出不穷,从抗淋巴瘤药物中也可获得灵感与既往的EHA会议相比,今年的EHA会议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精彩纷呈,而多发性骨髓瘤的新药、新疗法如新类型的单克隆抗体、不同组合的CAR-T等免疫治疗进展更是十分亮眼。BTK抑制剂伊布替尼是治疗淋巴瘤的药物,但今年EHA会议重点报道了伊布替尼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疗效显著。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治疗淋巴瘤的BCL-2抑制剂Venetoclax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同样崭露头角,其有效率、缓解率颇为可观,尤其对于硼体佐米、雷那度胺耐药的骨髓瘤患者更值得尝试。

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

疾病简介

多发性骨髓瘤(MM)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病。好发于中老年,但近年发病率有增高及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

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EB病毒或卡氏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感染诱发C-MYC、N-RAS或K-RAS或H-RAS等癌基因高表达有关。也可能与一些细胞因子有关,IL-6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生长因子。

本病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发热、尿改变、腰腿痛被误诊为呼吸系统感染、肾炎、骨病而延误病情。在诊治中应予足够重视。

临床表现

MM的临床表现除贫血、感染、出血血液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外,可有骨痛(重者骨折)、蛋白尿(甚至尿毒症)、高凝状态或静脉血栓等其它临床表现。

临床上MM的误诊率高达40-50%,引起误诊的常见临床表现如下:

一、感染

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异常免疫球蛋白增多但无免疫活性;白细胞减少、贫血及放化疗等影响正常免疫功能,故易于反复感染。患者可以发热作为首发症状就诊。易发生上感、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女性患者更易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在病程晚期,感染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反复发生感染,不应仅局限于抗感染治疗,应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积极寻找是否有原发病。若患者合并有骨痛、贫血、出血等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二、骨髓瘤骨病

骨痛和溶骨性骨质破坏是本病的突出临床表现。骨痛部位以腰背部最多见,其次为胸骨、肋骨和下肢骨骼。

由于本病患者常有严重骨质疏松,常在稍用力或不经意情况下即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可造成的机械性压迫引起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造成截瘫。若截瘫时间过久即使经过有效治疗,患者也很难恢复行走,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也可出现骨骼肿物,瘤细胞由骨髓向外浸润骨质、骨膜及临近组织形成肿块。

局限于一个部位的孤立性浆细胞瘤较少见,最终可演变为多发性骨髓瘤。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病变部位主要在颅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典型表现为以下三种:①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为多发性类圆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殊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最易发现。②弥漫性骨质疏松。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见于肋骨等处。对疑似病例可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溶骨性病变的部位。

患者可因骨痛或腰腿痛不予重视,或就诊于骨科,被误诊扭伤、骨折、骨结核或骨肿瘤而延误病情。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发生骨折的患者,在诊断时应考虑到本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常见影像学检查对MM患者的综合诊断价值依次为:PET-CT>MRI(核磁共振) >CT>X线检查。

三、骨髓瘤肾病

肾脏病变为本病常见而重要的病变。临床表现以蛋白尿最常见,其次为血尿。晚期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为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外研究发现,MM肾病患者在病理上肾小球病变较轻,而小管-间质病变严重,故患者临床上很少出现高血压。

骨髓瘤肾病由多种因素所致,轻链蛋白尿对肾小管的损伤和轻链在肾小球的沉积引起的淀粉样变是主要原因,此外骨髓瘤细胞浸润、高血钙、高尿酸血症等也参与发病。

免疫分型与肾损害关系密切,轻链型肾损害率最高。

患者可因血尿或蛋白尿就诊于肾科或中医科,被误诊为肾炎等而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使病情进展至晚期或发展至尿毒症。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长期蛋白尿、血尿不能明确诊断者,应及时作肾活检、骨髓穿刺或骨髓、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骨髓瘤相关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由于本病患者早期可无骨痛、贫血或血常规、尿常规改变,诊断主要依据以下三方面实验室检查:

1.骨髓:出现一定比例的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主要为原始浆细胞或幼稚浆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为骨髓瘤细胞;

2.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在血清蛋白电泳的γ区或β区或α2区出现一窄底高峰,又称M蛋白)或尿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即尿本周氏蛋白)。

3.无其他原因的溶骨性病变或广泛骨质疏松。

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应进一步作下列检查:

(1)免疫分型:用患者骨髓进行检查,CD10、CD19、 CD20等B细胞标记单抗、 CD38 、CD138浆细胞标记单抗表达增高。

(2)细胞遗传学检查:多表现为14q+、del(14)、t(11;14);

(3)β2微球蛋白:血或尿中均可升高,为预后不良的因素。特别是血的含量,不受肾功能的影响。

一、诊断标准:

目前通用的MM诊断标准主要是标准WHO(2001)和国际MM工作组(IMWG)(2003)MM诊断标准。见下表。

(一)WHO诊断MM标准(2001)

1.诊断MM要求具有至少1项主要标准和1项次要标准,或者具有至少3项次要

标准而且其中必须包括⑴项和⑵项。病人应有与诊断标准相关的疾病进展性症状。

2. 主要标准:

⑴骨髓浆细胞增多(>30%)

⑵组织活检证实有浆细胞瘤

⑶M-成分:血清IgG>3.5g/dL或IgA>2.0g/dL尿本周蛋白>1g/24h

3. 次要标准:

⑴骨髓浆细胞增多(10~30%)

⑵M-成分存在但水平低于上述水平

⑶有溶骨性病变

⑷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50%以上:IgG173 mmol/L

3.贫血:Hb

多发性骨髓瘤的支持治疗系列之再谈外周神经病变

 一、人体的外周(或周围)神经及功能小知识:

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分布于躯干和四肢)。如当人体手指受到烧灼刺激时,神经末梢把这些感觉神经冲动传导上传至中枢,中枢根据需要会做出指令,把运动神经冲动下传至上肢肌肉,使其收缩,躲避引起烧灼的火源。因此,外周神经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分布于胃肠道等内脏的自主神经(或植物神经)。

植物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者有交互抑制作用。如人体愤怒或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出汗及体温升高等;同时,分布于胃肠道的副交感神经例如迷走神经被抑制,胃肠蠕动及消化功能减弱。白天一般交感神经兴奋;夜间迷走神经兴奋,便于消化吸收及储存能量。

 二、外周神经的病变的种类:

1.感觉神经病变:可表现为肢端麻木、蚁走感、疼痛、发凉等,通常夜间较重,止痛药减轻疼痛或使其可部分缓解。

2.运动神经病变:骨髓瘤治疗药物较少引起运动障碍。运动神经受累往往发生于已有重度周围感觉神经病变的情况下,可表现为肌肉痉挛、震颤或远端肌肉无力等。

3.自主神经病变(也称植物神经,包括交感、副交感神经),分布在全身各器官,表现包括为:体温调节和出汗异常;便秘、肠梗阻等消化系统症状;排尿障碍、尿潴留等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直立性低血压、晕厥等心血管系统症状。

三、外周神经的病变的发现方法:

1.调查问卷。

2. 筛查:通过神经系统专科检查,对肢体的痛觉、温度觉、触觉、振动觉和踝反射的情况进行筛查。

3.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神经传导电信号的能力。

由于外周神经病变缺乏特异的药物治疗,早期发现、预防或减轻其发生更为重要。

多发性骨髓瘤基础知识

一 多发性骨髓瘤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发病原因是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血液系统中浆细胞的恶性增殖性肿瘤。骨髓瘤细胞在骨髓内克隆性增殖,引起溶骨性骨骼破坏;同时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过多的免疫球蛋白轻链随尿液排出,称为本周蛋白尿,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又抑制了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易造成感染。常伴发贫血,肾功能损害和骨髓外浆细胞瘤。

关于骨髓瘤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随着各种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骨髓瘤的发病机制的认识也有了进步。骨髓瘤的发病可能与基因突变导致的染色体异常有关。

2多发性骨髓瘤会传染么?

虽然在部分骨髓瘤患者中发现了某些基因的异常,但这些异常大多为后天突变而得,所以一般不会传染给他人或后代。

3多发性骨髓瘤分哪些型?是如何区分的?

根据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不同,可以把多发性骨髓瘤分为以下8型:IgG型,IgD型,IgA型,IgE型,IgM型,轻链型,双克隆型和不分泌型。其中轻链型又根据分泌的轻链的种类分为κ,λ型。IgG,IgA,轻链型,IgD型较多见。

4多发性骨髓瘤致命么?得了还能活多久?

多发性骨髓瘤目前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但自从自体干细胞移植成功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以来,疗效及生存期有了较大的改善。自20世纪90年代末免疫调节药特别是21世纪蛋白酶体抑制药成功在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总体的长期生存。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不同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并发症的发生和生存期均有很大差别。生存期变化很大,短者仅生存数月,长者可存活10年以上。

5哪些人易患多发性骨髓瘤?

我国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约为1/10万,低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约4/10万),发病年龄多在50—60岁之间,40岁以下者较少见,男女之比为3:2。

故相对而言,老年人、特别是有肿瘤家族史或肿瘤易感因素(如特殊职业)者易患多发性骨髓瘤。

6特殊职业是否会引起多发性骨髓瘤?

已经证实电离辐射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危险因素,但没有证据表明慢性低剂量辐射暴露对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的作用。在现代工业保护和严格的规章制度下,职业辐射暴露不太可能明显增加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对有机溶剂,除草剂和其他化学制剂的调差研究也未能发现其对骨髓瘤发病的作用。

7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

MM的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是由于恶变克隆浆细胞无节制地增生,浸润及其分泌的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所引起:瘤细胞在原发部位骨髓的过度增生,导致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瘤细胞广泛浸润可累及淋巴结,脾脏,肝脏,呼吸道及其他部位,引起受累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瘤细胞分泌的一些因子引起溶骨性病变及相关的症状;瘤细胞分泌的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出现于血中引起血液黏度增高及凝血因子功能障碍,而过量轻链自肾脏排泄引起肾脏损害,轻链沉积于组织器官造成淀粉样变性损害,而同时正常多克隆浆细胞增生和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到抑制,使机体免疫力减低,易招致继发感染。

二 多发性骨髓瘤的检查/诊断

1多发性骨髓瘤如何诊断

需结合骨髓涂片检查中的骨髓瘤细胞百分比、血或尿中的M蛋白量、X线检查的溶骨性损害等指标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一般骨髓中浆细胞增多(>30%)、血或尿中的M蛋白量分别大于35g/L或1g/24h、X线检查有溶骨性损害即应考虑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4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期标准

临床分期反映病程的早晚,而MM病程的早晚主要取决于患者体内骨髓瘤细胞的总数量(瘤负荷),当瘤细胞数量有限时不引起临床症状,患者可无察觉,称临床前期,此期一般为1~2年,少数病例的临床前期可长达4~5年或更长时间,当瘤细胞总数量≥1×1011时,开始出现临床症状,随着瘤细胞数量增加,病情逐渐加重,当瘤细胞数量增至相当大时将导致死亡。

5多发性骨髓瘤的病理分型

(1)IgG型:最常见,约占MM的50%左右,此型具有MM的典型临床表现

(2)IgA型: IgA型约占MM的15%~20%,除具有MM的一般表现外,IgA易聚集成多聚体而引起高黏滞血症,易有高钙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等特点,

(3)轻链型: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是单克隆κ链或单克隆λ链,而重链缺如,此型约占MM的15%~20%,此型瘤细胞常分化较差,增殖迅速,骨骼破坏多见,肾功能损害较重。

(4)IgD型:、约占MM的8%~10%,除具有MM的一般表现外,尚具有发病年龄相对较年轻,髓外浸润,骨质硬化病变相对多见等特点。

(5)IgM型:、少见,仅占MM的1%左右,除具有MM的一般临床表现外,因其分子量较大(分子量950000)且易形成五聚体而使血液黏滞性增高,故易发生高黏滞综合征是其特点。

(6)IgE型:、此型罕见

(7)双克隆或多克隆型:此型少见,仅占MM的1%以下

(8)不分泌型:此型约占MM的1%,患者有骨髓中浆(瘤)细胞增生显著,骨痛,骨质破坏,贫血,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易发生感染等MM的典型临床表现,但血清中无M成分,尿中无单克隆轻链(尿本-周蛋白阴性),

7多发性骨髓瘤的鉴别诊断

本病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发热,尿改变,腰腿疼被误诊为呼吸系统感染,肾炎,骨病而延误病情。遇到老年患者有肾脏损害的同时还有骨骼疼痛或与肾功能不全并不平行的贫血时(肾性贫血与肾功能不全程度平行),应进行有关骨髓瘤的检查。腰痛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症状之一,常是患者求医的主诉之一,可能选择普外科,骨科就诊。常被误诊为腰肌劳损,腰椎结核,骨质疏松等疾病,应注意鉴别,此外还应与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及其他产生M蛋白的疾病如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

8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检查

X射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病的X射线表现有下述4种:①弥漫性骨质疏松:脊椎骨,肋骨,盆骨,颅骨常表现明显,也可见于四肢长骨,②溶骨性病变:呈多发性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晰锐利似穿凿样溶骨性病变是本病的典型X射线征象,常见于颅骨,盆骨,肋骨,脊椎骨,偶见于四肢骨骼,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和上腰椎,多表现为压缩性骨折,其次见于肋骨,锁骨,盆骨,偶见于四肢骨骼,④骨质硬化:此种病变少见。

 三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1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化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新化疗药物的应用和用药方法的改进是近年来本病疗效提高的关键因素。对于年龄65岁,体质虚弱或自身选择等原因不能接受干细胞移植的病人,血Cr>176mmol/L者推荐VAD,TD,PAD,DVD方案。对于血Cr

骨髓瘤

相关资讯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能活多久

多发性骨髓瘤能活多久:   多发性骨髓瘤是近年来增长很快的一种血液恶性肿瘤,近几年有...

浆细胞骨髓瘤是什么病

多发性骨髓瘤是指异常的浆细胞的浸润,简称骨髓瘤。实际上它是一个浆细胞,属于浆细胞疾病...

骨髓瘤患者能活多久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个不可治愈的疾病。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可能未来,骨髓瘤也是潜在...

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症状有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症状:   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上这种病人也越来...

从哪些方面可以判断是否患有骨髓瘤

骨髓瘤的症状很多,最常见的有:一、贫血,病人会出现乏力、苍白、心慌、胸闷等症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