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炎是怎么引起的
乙肝炎是怎么引起的:
乙型肝炎由乙肝病毒感染导致,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及母婴传播途径感染。 通过血液途径传染现在比较少见,因为现在的血制品都经过严格地检测,需要注意一些非医疗的途径所导致的感染,比如男性在外面进行刮脸、理发等途径。
另外就是补牙或洗牙等去非正规的诊所,消毒条件比较差,也可以导致乙肝病毒感染。纹身或纹眉、打耳洞等途径,也会导致乙肝病毒感染。性传播尤其是性乱人群,或同性恋人群,也可以导致乙肝病毒感染。另外还有母婴传播导致的,也就是在幼年期通过怀孕或分娩以及产后的喂养等密切接触中传播。
乙肝炎是怎么引起的相关阅读
乙肝做什么检查
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有传染性的肝病。诊断乙肝的时候,首先应该查所谓的乙肝五项,包括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在内的一个系列的检查,主要是为了确定乙肝病毒的存在。除此以外,还应该做肝功能、乙肝病毒定量检测、甲胎蛋白和肝胆脾超声。这些检查是为了确定乙肝病毒在体内的活动性以及它所引起疾病的一个阶段。这些检查全部做完了之后,才能给乙肝病毒感染者一个明确的临床诊断,是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是肝炎状态,还是已经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已经出现了肝癌。把这些事情都搞清楚之后,才能够给乙肝病毒感染者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和乙肝大三阳的人吃饭能不能传染
乙肝有四种传播方式,更多的是通过血液、性传播,日常生活的接触不会传播乙肝,也可能会有意外的情况,比如接触了过多乙肝患者的体液,而自身在饮食的过程中存在胃溃疡或消化道黏膜破损的情况,这时可能会出现乙肝的传播,但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成年人之间传播乙肝的几率非常低。所以不应该歧视乙肝的病人,在日常接触时应保持平和的心态。
乙肝可以治愈吗
乙肝是否能治好要从两个方向来看,要达到表面抗原阴转,把乙肝病毒从体内彻底清除,目前现有的医学手段还很难达到,虽然美国目前也在开发一些新药,但这些药物目前还没有应用到临床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控制乙肝,21世纪初出现了核苷类似物的药物,通过口服就可以有效的控制乙肝病毒复制,进而达到肝功长期稳定的状态,但是这种药物必须长期服用,不能停药,药物在体内存在有时可以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一旦消失,乙肝病毒就会迅速出现,造成肝功的损害。口服药物可以有效的控制肝功,也可以有效的控制肝脏的进展,这时可以说乙肝病人是可控、可治愈的。
乙肝抗毒药物有副作用吗
乙肝抗病毒药物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干扰素,它的有效率相对来说比较低,副作用比较大,会出现发热、骨髓造血抑制、甲状腺功能异常,甚至继发血糖代谢的异常,但它一旦进入有效范围,就相当于提高自身免疫力去抵抗病毒,它的效果是持续性的。还有一类是核苷酸类似物,这类的药物在应用期间的副作用比较少,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可能会有肌酸激酶升高,主要是横纹肌溶解,也可能会有肾脏方面的问题,如替诺福韦或阿德福韦酯,副作用的发生率都比较低,但是需要长期服用,不能间断停药。所以两者有各自的优缺点。
乙肝抗病毒治疗停药时间
乙肝的抗病毒治疗目的是抑制病毒的复制,减少乙肝转变为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乙肝的停药问题很多人关心,因为很多人在上药的时候,医生会说不要轻易停药,不要自己停药,甚至说有可能会终身服药。停药其实是有指征的,不是说绝对不可以,第一是完全治愈以后可以停药,也就是说表面抗原已经转阴,或者是说已经转化出乙肝表面抗体,这就是治愈的标志,可以停药。第二是原来的大三阳的患者,在病毒载量转阴以后,它的异抗原也转化成异抗体,就是异抗原转阴,异抗体出现了,就是常说的大三阳变成小三阳,在实现这个转变之后,如果超过一年仍然是维持这样,也可以考虑停药。第三是小三阳治疗之前一定要坚持,等到表面抗原转阴才可以停药,还有一些是肝硬化和已经发生为肝癌的人抗病毒治疗,现在的建议是一定要终身服药,不要自己停药。如果因为各种个人的原因,一定要停掉药物,可以在咨询医生以后,考虑是不是可以停。停药以后,一定要密切监测病毒载量和肝功能的情况,如果有反弹甚至有肝功能异常,请医生制定下一步的方案。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停掉药物,并不是绝对不可以,但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停药。
乙肝表面抗体
乙肝表面抗体:
乙型肝炎是一个令人担心的疾病,在预防乙型肝炎时都希望大多数人有抗体,乙肝检测抗原时,乙肝检测标志物有很多项,其中有一项叫乙肝表面抗体。
乙肝表面抗体是乙肝病毒的外壳,含有乙肝的表面抗原,用抗原免疫正常人的机体,正常人就会针对抗原产生抗体,这种抗体叫乙肝表面抗体,它的正常值大于十,对于正常健康人来说,滴度越高越好,至少一百以上才对人体有一定的保护价值作用。如果抗体能够达到上千,那正常健康人就会有非常强的免疫力。所以乙肝表面抗体是每一个没有患乙肝的患者需要具备。
乙肝传染吗
乙肝会不会传染首先要明确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乙肝病毒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传播:第一个途径是血液传播,比如接触了乙肝患者的血液,而且恰巧自己没有保护性的抗体,这时候可能被感染;第二个途径是性途径传播,如果两个人发生了没有保护的性行为,而一方携带有乙肝病毒,另一方没有对乙肝病毒的抗体会导致传播;第三个途径是母婴传播,顾名思义就是妈妈把病毒传给孩子。所以吃饭不会传播乙肝,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饭、工作都不会传播,大家也不要谈乙肝就色变,要正确认识传播的问题。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什么意思
乙肝病毒携带者它是指表面抗原阳性,也就是说乙肝病毒核酸阳性,但是他转氨酶正常,没有乙肝病人这种恶心乏力肝区疼,没有乙肝肝炎的这种临床表现,甚至做肝穿,肝脏也没有明显的炎症,所以这一类病人我们叫乙肝病毒携带。
乙肝有哪些危害
在中国乙肝的危害性非常大,全世界每年死于肝癌的病人是50万,其中中国就占25万。它的危害主要有两点,危害一是它具有传染性,如果乙肝病人不好好管理,可以传染另一个人。危害二是它有严重并发症,一种是肝硬化,一种是肝癌。
甲肝、乙肝、丙肝哪个更严重
甲肝、乙肝、丙肝都是病毒肝炎,但是它们是三个不同的病毒,传染途径不同,感染方式不同,造成的结果也不相同。甲肝以消化道传播,基本可以治愈。丙肝的危害性比乙肝大,因为丙肝没有疫苗预防,丙肝病毒变异率较高,使得丙肝的治疗比乙肝更麻烦。
乙肝患者能否进行体外受精
体外受精技术是一种治疗男性或女性不孕、不育的特殊医疗技术,是把卵子和精子都拿到体外来,让它们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然后把早期胚胎移植到女性的子宫中,在子宫中孕育成为孩子。
利用体外受精技术产生的婴儿称为“试管婴儿”,但这些孩子也是在妈妈的子宫内长成的。如果体外受精失败,或者男性精子质量太差,也可以利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生育。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也就是第二代“试管婴儿”。
这种技术是借助显微操作系统将单独的一个精子注射入卵子内使其人工受精,因此仅需数个精子就可以达到受精、妊娠的目的,是严重男性因素不育患者的最有效治疗方法。但是,乙肝病毒感染者可以实施体外受精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治疗不孕不育症吗?
如果男性是乙肝病毒感染者,只要他的妻子接种了乙肝疫苗,则不会因体外受精感染乙肝病毒。2009年,浙江大学的一项《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外受精结局及母子健康状况分析》研究显示,乙肝病毒携带者实施体外受精技术并未增加子代的乙肝病毒感染率,反而降低子代感染的风险。说明体外受精不会增加宝宝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
另外,国外有学者提出,对乙肝病毒感染的男性精子进行洗涤,可有效地减少乙肝病毒的性传播,也可以消除人们对乙肝病毒通过精子感染卵子的担心。确有研究认为乙肝病毒感染可能影响体外受精的成功率,但浙江大学的这项研究显示,乙肝病毒的携带并不影响体外受精的成功分娩率。
还有一些医生不愿意给乙肝病毒感染者实施体外受精,他们认为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液可能会污染卵子或冷冻胚胎,造成乙肝的交叉感染。近来美国医生的研究发现,体外受精不会造成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经血传播疾病的医院内交叉感染。
因此,患有男性不育症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完全可以选择体外受精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治疗不孕不育症。如果女性是乙肝病毒感染者,男性身体健康,其乙肝病毒感染的母婴阻断方法与正常受孕的乙肝妈妈一样,因此女性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体外受精是安全的。
但是,有动物试验显示,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可能导致老鼠卵母细胞感染肝炎病毒,而乙肝女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对乙肝病毒垂直传播的安全性研究尚少。因此,乙肝病毒感染的女性选择第二代“试管婴儿”——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帮助生育应权衡利弊。
胸腺肽能治疗慢性乙肝吗
胸腺肽制剂具有调节和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目前市场上的胸腺肽制剂有三类:普通胸腺肽制剂、胸腺五肽及胸腺肽α1。普通胸腺肽制剂是最早上市的胸腺肽制剂,上市后在重症肝炎的治疗中起到了一定增强免疫的作用,为重症肝炎的恢复奠定了基础,从此在我国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但这种胸腺肽来源于动物的胸腺,化学结构不明确,成分及含量不稳定,不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索国内文献即可发现,没有该药正规的临床试验文献,尤其是一些口服的胸腺肽制剂,在慢性乙型肝炎中有多少治疗作用并没有得到验证,而注射制剂常常引起过敏反应。因此,国外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已不再使用。
胸腺五肽和胸腺肽α1均为人工合成的胸腺肽制剂,胸腺五肽的化学结构为胸腺生成素中第32~36五肽,成分及含量稳定,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少见。但科学家对其进一步研究发现,胸腺五肽中有些具有免疫增强作用,有些没有免疫增强作用,甚至有抑制免疫作用。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主要是胸腺肽α1,而胸腺肽α7对免疫有抑制作用。
经过试验证明,胸腺肽α1比原来的胸腺五肽在增强人体免疫作用方面强10~1000倍。由于胸腺肽α1的分子量很小,不良反应更加少见,临床应用更加安全、有效。胸腺肽α1在胸腺五肽中的比重不到1%,需要经过进一步提纯及人工合成,因而价格较贵。
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肝或在增进免疫系统反应性方面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查明。一些科学家认为这种药物可能促进了免疫系统T淋巴细胞的成熟并使其激活,积极地分泌一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干扰素和淋巴因子,从而起到抗病毒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一些慢性乙肝患者使用后病情得到控制。
但是,目前在我国市场上进口和国产的胸腺肽α1制剂价格较贵,且抗病毒作用没有得到循证医学的进一步证实。因此,《乙肝指南》中认为它只适用于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治疗,又有经济条件接受胸腺肽α1治疗的患者。
乙肝患者怀孕危害有多严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不仅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导致后代感染,还有可能影响孕期母亲的健康。怀孕期间,体内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肝脏负担加重,一些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妈妈可能在孕期或产后3个月内出现肝功能异常,肝病活动或加重。
有人统计,e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大约有10%在怀孕期间肝功能升高,有20%~25%在产后发生肝功能异常。孕期肝病加重,对母亲和胎儿都可能有不利的影响。肝病活动的孕妇更容易进展为重症肝炎,妊娠糖尿病、早产、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增加,胎儿也可能因母亲的肝病而发育迟缓。
欣喜的是,近10年多来多种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陆续上市,慢性乙型肝炎已经摆脱了以往无药可治的困境。在这些抗病毒药物中,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这3种药物被认为在妊娠妇女中是比较安全的药物。
其中替诺福韦酯和拉米夫定不仅用于治疗乙型肝炎,还用于艾滋病妊娠期的治疗;替比夫定在我国也有一些妊娠期安全性数据。因此,肝功能异常的备孕准妈妈和孕期肝病活动的孕妈妈在必要时经医生全面评估、充分沟通和权衡利弊后,都可以服用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治疗。
现在,乙型肝炎已经成为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所有育龄青年在婚前和孕前都应该常规筛查乙型肝炎,一方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另一方应该接种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女性也可能通过母婴阻断生出健康宝宝。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有可能消失吗
乙肝病毒是一种特别“做衣服”的病毒。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病毒颗粒可高达10的13次方拷贝/毫升,其中完整的(成熟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仅占万分之一,只有少数是具有全基因的,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
每个乙肝病毒只需要约100个HBsAg分子作为它的外膜蛋白,但是在乙肝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HBsAg的量比病毒装配所需要的大约多出了10万~100万倍,有数百万HBsAg分子在血液中循环。
那么,这么多的HBsAg在乙肝病毒感染的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HBsAg不仅只有做病毒“外衣”的作用,它会作用于人体的免疫细胞,保护乙肝病毒,不让机体免疫系统清除乙肝病毒。HBsAg能作用于T细胞,使其失去杀伤HBV感染的肝细胞的能力;还能作用于B细胞,使其不能对乙肝病毒产生抗体。HBsAg的持续存在使HBV感染慢性化。”因此,HBsAg水平越低,病毒在体内的根基越不牢靠,越容易被清除。
肝细胞的生命周期大约为100天,每天约有1%的肝细胞凋亡,新的肝细胞再生。新的肝细胞往往是没有被乙肝病毒所感染的“干净”细胞。如果持续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旧的肝细胞(包括整合了HBV DNA的肝细胞)逐渐凋亡,新的未被病毒感染的“干净”肝细胞不断再生。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HBsAg是有可能消失的。
我国台湾的医生曾对2121例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进行了长期的随访,这些患者中50.4%在28~75岁HBsAg自然消失。作者分析了这些患者HBsAg的有利因素,发现乙肝病毒的C基因型比B基因型更容易自发性HBsAg消失。另外,男性、HBV DNA<2000 IU/ml和HBsAg<100 IU/ml的患者自发性HBsAg消失的比率较高。
在台湾的另一项研究中,1991-1992年登记纳入长期随访且HBsAg等数据完整的2946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在随访48149.1人-年期间,累积18%的患者HBsAg消失。
我国香港的医生对775例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于HBeAg消失后随访1年、5年、10年、15后、20年和25年,HBsAg消失率分别为0.3%、1.3%、3.0%、8.9%、15.7%和23.6%。
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要达到HBsAg消失,首先要达到e抗原的消失和血清学转换和HBV DNA复制的长期抑制。
乙肝表面抗原反弹是病毒耐药了吗
一些乙肝患者在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后一般都要定期复查乙肝五项、HBV DNA和肝功能。现在大多数医院都能进行乙肝表面抗原的定量检测,一些患者看到自己检测结果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经常有波动,就特别担心病毒耐药,甚至有一些医生也把这一指标误认为是病毒耐药的指标,来回给病人改变治疗方案。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离不开一种酶的作用,这种酶被称为:DNA聚合酶(HBV DNA-p)。DNA聚合酶存在于乙型肝炎病毒的内核,与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eAg)和病毒基因(HBV DNA)共同构成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在DNA聚合的作用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才能按照一定的“模板”复制出螺旋状的病毒DNA链。
没有DNA聚合的作用,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就会停止。核苷(酸)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中假扮成HBV DNA复制时所需要的核苷酸,与DNA聚合酶竞争性结合,代替了乙肝病毒复制时需要的真核苷酸,阻止的乙肝病毒基因链的延长,导致乙肝病毒复制中止。药物作用的部位也就是发生耐药的位点,这一部位常常受到药物的攻击,被“打皮”了,产生了“耐受性”这发生了耐药。
耐药后,乙肝病毒复制失去了抑制,HBV DNA水平就会升高。所以,病毒耐药的部位发生在DNA聚合酶的部位,耐药的表现是HBV DNA升高。而乙肝表面抗原不是药物攻击的部位,所以,它的升高与降低与乙肝病毒对核苷(酸)类药物的耐药无关。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高低在乙肝病毒cccDNA有一定的相关性,虽然它的高低与病毒耐药无关。但乙肝表面抗原的波动却能够表明不能随便停药,乙肝病毒复制的模板cccDNA在体内还有很多,停药后很可能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