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疮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组成】五味子 人参 诃黎勒皮(炒) 白术 白茯苓(去黑皮) 桔梗(炒)...
【来源】《阎氏小儿方论》。 【别名】甘露饮〔《太平惠民和济局方》卷六(绍兴续添方)〕、大甘露饮(《咽喉经验秘传》)...
【来源】方出《阎氏小儿方论》,名见《普济方》卷三六五。 【组成】大天南星(去皮,只取中心,如龙眼大) 【用法】上为...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组成】生熟地黄(焙)各五两 元参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焙)各三两...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组成】砒霜 蟾酥各一字 粉霜五分 龙骨一钱 定粉一钱五分...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别名】导赤汤(《外科证治全书》卷五)。 【组成】生地黄 甘草(生)...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别名】泻脾散(原书同卷)、泻黄汤(《痘疹会通》卷四)。 【组成】藿香叶七钱...
【来源】《中藏经•附录》。 【组成】焰消二两 甘草二两(不炙,生用) 青黛半两...
【来源】《幼幼新书》卷三十引《吉氏家传》。 【组成】郁金半两 甘草(锉,生)二两...
【来源】《幼幼新书》卷三十四引《庄氏家传》。 【组成】麝香 雄黄 白龙骨 芦荟各一钱 密佗僧二钱 石胆(生)半两...
【来源】《幼幼新书》卷三十四引《惠眼观证》。 【别名】丹蜜煎(《古今医统大全》卷六十三)。 【组成】黄丹一分(炒令...
【来源】《幼幼新书》卷三十四引《谭氏殊圣》。 【组成】大黄 黄柏(为末,别研) 宣连各一分半 丁香一钱 麝香一字...
【来源】《幼幼新书》卷三十四引《刘氏家传》。 【组成】青黛 甘草(生用) 黄连 香白芷...
【来源】《幼幼新书》卷三十四引张涣方。 【组成】梧桐律 黄柏(蜜炙) 蛤粉各一分...
【来源】《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一。 【别名】无忧散。 【组成】龙脑 薄荷 百药煎 硼砂 牙消各二钱 甘草...
【来源】《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一。 【组成】真黄丹半两 【用法】铫内炒紫色,入好蜜二两,搅匀,慢火熬,直候紫黑色为度...
【来源】《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二。 【组成】五倍子半两(末之) 密陀僧 铜青...
【来源】《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五。 【组成】五倍子八分 黄柏二钱 蜜陀僧四分 铜青一分 【用法】上为细末,干掺之。 【主治】口疮。
【来源】方出《续本事方》卷二,名见《医学纲目》卷二十五。 【组成】熟地黄 生地黄 天门冬(去心) 黄芩...
【来源】方出《续本事方》卷四,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九。 【组成】草乌一个 南星一个...
【来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八。 【组成】槟榔 铜绿...
【来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九。 【组成】螺青 盆消 生蒲黄...
【来源】《普济方》卷二九九引《海上方》。 【组成】黄柏二两 升麻二两 生地黄五两...
【来源】《普济方》卷二九九引《海上方》。 【组成】黄连七个 玄胡索七个...
【来源】方出《孙真人海上方》,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九。 【组成】黄连干姜 【用法】口中细嚼,流涎出。 《普济方》本...
【来源】《普济方》卷二九九引《海上方》。 【组成】黄连 胡椒...
【来源】《普济方》卷二九九引《海上方》。 【组成】鹰爪黄连 露蜂房...
【来源】《宣明论方》卷十四。 【组成】胡黄连 槟榔各半两...
【来源】《宣明论方》卷二。 【组成】密陀僧 黄柏 青黛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用干掺于疮上。不经三二...
【来源】《宣明论方》卷四。 【别名】加减三黄丸(《痘麻绀珠》卷下)、神芎导水丸(《医学纲目》卷四引《痘麻绀珠》)、...
【来源】《宣明论方》卷十五。 【组成】铅白霜二钱 铜绿二钱...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 【组成】杏仁十粒(去皮尖)...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 【组成】五倍子一两(洗) 黄柏(蜜涂,炙紫色)...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 【组成】细辛...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三。 【别名】羚犀散(《普济方》卷一〇三)。 【组成】羚羊角屑 犀角屑 生干地黄 白术...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七。 【组成】川椒(去目出汗) 茴香(炒) 缩砂仁 丁香 木香 肉豆蔻(面裹煨香)各半两...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一。 【别名】光明膏(《普济方》卷七十八)。 【组成】白沙蜜一斤 黄丹四两...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一。 【组成】细辛...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一。 【别名】贴脐膏(《古今医统大全》卷六十四)。 【组成】吴茱萸(醋炒香熟)半两...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组成】生干地黄(洗,切,焙干) 熟干地黄(洗,切,焙干)各二两...
【来源】《普济方》卷三六五引《卫生家宝》。 【组成】细辛不拘多少 【用法】上为末。以醋调,涂脐上。 【主治】小儿口疮。
【来源】《普济方》卷二九九引《大衍方》。 【组成】吴茱萸...
【来源】《集验背疽方》。 【组成】真琥珀(研) 生犀角屑各一钱 辰砂(研) 茯神(去木皮)各二钱...
【来源】《魏氏家藏方》卷九。 【组成】当归(去芦) 防风(去芦) 羌活各一两 大黄 干葛 川芎各半两 荆芥...
【来源】《儒门事亲》卷十二。 【组成】五倍子 蜜陀僧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先以浆水漱过,干贴。 【主治】口疮。
【来源】《普济方》卷四十三引《家藏经验方》。 【组成】木通八钱 川芎三钱半 白术一两七钱 杏仁二两半 桔梗二两...
【来源】《普济方》卷十九引《家藏经验方》。 【组成】银州柴胡(去芦) 白术 红芍药 牡丹皮 人参(去芦)...
【来源】《经验良方》。 【组成】玫瑰花八十钱 蜜四百钱...
【来源】《医方类聚》卷二六五引《经验良方》。 【组成】桔梗(去芦) 牛蒡子各二两(微炒) 麦门冬(去心)...
【来源】《疡科心得集•方汇》卷上引《大全》。 【组成】柴胡 白芍 当归 茯苓 白术 甘草 黄芩 半夏 白芷 陈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