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疾病2偏方验方

胡桐泪散一

牙齿历蠹,齿根黯黑。

胡黄连散一

阴肿生疮。

胡黄连散二

咽喉中壅塞如核,连颊肿痛。

封口药

肉皮损伤破裂者。

封脐散一

小儿胳疮。

封脐散二

小儿脐内出水,汁不干。

封脐散三

小儿脐风。

荆芥汤一

五痔疼痛,连阴湿痒。

荆芥汤二

风热壅肺,咽喉肿痛,语声不出,喉中如有物鲠,咽之则痛甚。

荆芥汤三

风疹,恶寒发热者。

荆芥汤四

翻花痔,肿溃不堪者。

胡粉散一

①《肘后方》。恶疮,似火自烂。②《普济方》。阴疮。

胡粉散三

小儿无辜疳痢,鼻中干塞,眼内有白晕,黄昏不见物,体热心烦,口干,头上生疮。

胡椒丸一

小儿腹胀。

胡椒丸二

脾痛不可忍,及冷气痛。

胡桐泪散二

小儿牙疳疮。

胡黄连散三

一切新久赤目疼痛,不能坐卧,并大小人口疮。

封脐艾

腰膝痛,胳腹冷痛,老人、弱人、妇人、小儿泄泻。

荆芥散一

肝气壅滞,热毒不得宣通,目急痒痛。

荆芥散二

多年湿癖。

荆芥散三

脉痔下血。

荆沥方

《千金方衍义》:治风逐湿祛痰。

荆黄汤

头目眩晕。

荆沥饮子

妊娠中风痉,口噤。

荆芥豆淋酒

风痉。其人本虚,风邪客于足太阳之经,忽而摇头口噤,背强直如发痫之状,脉缓散而迟者;或蕴热客于诸阳之经,则脉三部倶洪数。

荆芥甘草防风汤

解痘毒。

南朱散

①《圣济总录》。小儿斑毒不退。②《普济方》。婴孩小儿斑疮余热不退。

南附汤

①《续易简方论》。慢脾风。小儿泄泻,虚脱生风,以及服冷药过多者。②《得效》。小儿阴证惊痫,体冷强直,手足微动,昏睡...

南星饮

风邪入脑,宿冷不消,鼻内结硬物,窒塞,脑气不宣,遂流髓涕。

荜茇饼

鼻流清涕。

荜茇散一

牙痛。

荜茇散二

两颧骨打仆损伤,青肿坚硬疼痛,牙关紧急,嚼物艰难,鼻孔出血,两唇掀翻。

荜茇粥

《药粥疗法》:温中、散寒、止痛。 《药粥疗法》:方中荜茇大辛大热而无毒,专入脾胃经,温胃散寒,下气止痛;胡椒...

茜草丸

呕血后,虚热燥渴。

草矾膏

眼丹。

带症丸

止痢、止带、止血。

草乌散

牙痛牙疏,风肿牙疼。

草果散

妊娠脏气本虚,宿夹风冷,脾胃久弱,脏腑虚滑,脐腹绞痛,日夜无度。

草花汤

方用甘草以和缓之,则少阴之火不上炎;而后以赤石脂固其滑脱;况有糯米之甘以益中气,补虚则中气不下坠,而滑脱无源而自止。

草豆汤

砂石淋。

草乌头汤

气晕。但晕而不眩,发则伏地昏昏,食顷乃苏,由荣卫错乱,气血混浊,阳气逆行,上下相隔,气复通则苏,脉虚大而涩。

草豆蔻饮

令山岚瘴气不着人。

草豆蔻散二

寒气攻胃呃噫。

草豆蔻散三

丈夫伤血,妇人血崩,渍入大肠出血。

草果子汤

脾寒发疟。

草河车汤

清热活血,舒肝止痛。 方中草河车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是为主药,用量亦重,常用30克。青皮辛散温通,苦泄下气,入...

草乌敷贴药

折伤。

茵陈汤

黄疽。

茵陈酒

风疾,筋骨挛急。

草还丹

失饥冒暑,风热忧愁,使耳暴聋,或一耳塞,因咽气而开,咽已复塞,令人烦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