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hanfeishu
巴山榧树

巴山榧树的功效与作用
味甘,性温。树皮祛风除湿;果实消积杀虫、行气利水。
巴山榧树主治
治蛔虫病,钩虫病,食积,咳嗽等。用量15~20g。
巴山榧树药用部位
来源于红豆杉科榧树属巴山榧树的树皮和果实入药。乔木,高达12m;树皮深灰色,不规则纵裂;一年生枝绿色,二、三年生枝呈黄绿色或黄色。叶条形,通常直,长1.3~3cm,宽2~3mm,顶端微凸尖或微渐尖,具刺状短尖头,基部微偏斜,宽楔形,上面亮绿色,无明显隆起的中脉,通常有两条较明显的凹槽,延伸不达中部,下面淡绿色,中脉不隆起,气孔带较中脉带为窄,干后呈淡褐色,绿色边带较宽,约为气孔带的一倍。雄球花卵圆形,基部的苞片背部具纵脊,雄蕊常具4个花药,花丝短,药隔三角状,边具细缺齿。种子卵圆形、圆球形或宽椭圆形,肉质假种皮微被白粉,径约1.5cm,顶端具小凸尖,基部有宿存的苞片;骨质种皮的内壁平滑;胚乳周围显著地向内深皱。花期4~5月;种子9~10月成熟。散生于海拔1000~1800m的山地针阔混交林中。
巴山榧树选购保存
陕西、湖北、重庆及四川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