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扁黄耆
背扁黄耆的功效与作用
益肾固精,补肝明目。
背扁黄耆主治
治头晕眼花、腰膝酸软、遗精、早泄、尿频、遗尿等,水煎服。
背扁黄耆选方
1.\t治腰膝酸软、遗精:背扁黄耆(沙苑子)、菟丝子各25g,枸杞子, 补骨脂,炒杜仲各15g。水煎服。2.\t治精滑不禁:背扁黄耆(炒)、芡实(蒸)、莲须各100g,龙骨(酥 炙)、牡蛎(盐水煮一日一夜,煅粉)各50g,共研成末,莲子粉糊为丸,盐汤下。3.\t治目昏不明:背扁黄耆15g,茺蔚子10g,青葙子15g,共研细末。 日服2次,每次5g。4.\t治肾虚腰痛:背扁黄耆50g,水煎服,每日2次。5.\t治脾胃虚、饮食不消、湿热成膨胀者:背扁黄耆100g(酒拌炒),苍术400g(米泪水浸一日,晒干,炒)。共研为末,每日15g,米汤调服。
背扁黄耆药用部位
来源于豆科黄耆属背扁黄耆的种子入药。多年生草本。主根圆柱状,长达1m。茎平卧,单1至 多数,长20-100cm,有棱,分枝。羽状复叶具9-25片小叶;托叶离 生,披针形,长3mm;小叶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5-18mm,宽3-7mm,顶端钝或微缺,基部圆形。总状花序生3-7花,较叶长;总花梗长1.5-6cm;苞片钻形,长1-2mm;花梗短;小苞片长0.5-1mm;花萼钟状,萼筒长2.5-3mm,萼齿披针形;花冠乳白色或带紫红色,旗瓣长10-11mm,宽8-9mm,瓣片近圆形,长7.5-8mm,顶端微缺,基部突然收狭,瓣柄长2.7-3mm,翼瓣长8-9mm,瓣片长圆形,长6-7mm, 宽2-2.5mm,顶端圆形,瓣柄长约2.8mm,龙骨瓣长9.5-10mm,瓣片 近倒卵形,长7-7.5mm;子房柄长1.2-1.5mm,柱头被簇毛。荚果略膨 胀,狭长圆形,长达35mm,宽5-7mm;种子淡棕色,肾形,长1.5-2mm。花期7-9月;果期8-10月。生于向阳草地、山坡、路边及轻碱性草甸,多生于较干燥处。
背扁黄耆选购保存
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宁夏、甘肃、江苏、四川。蒙古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