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ohuashanzhuzi

多花山竹子

多花山竹子

别名:山竹子

性味:味、涩,性,有小毒

多花山竹子的功效与作用

消炎止痛,收敛生肌。

多花山竹子主治

治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病轻度出血,口腔炎,牙周炎。外用治烧、烫伤,下肢溃疡,湿疹。用量树皮干粉1.5~3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多花山竹子选方

1.治胃肠炎、消化不良:50%山竹树皮溶液。每服30ml,1日2次。2.治胃肠炎:山竹树皮6g,古山龙18g,黄荆叶3g,水煮2次,浓缩至30ml,分2次服。3.治烧伤:山竹树皮粉,加花生油(熬沸)适量,调成糊状,涂于伤面,每天1~2次。4.治麻风足底溃疡:山竹树皮粉,撒在经外科处理后的溃面上,用纱布包扎,每天换药1次。

多花山竹子药用部位

来源于藤黄科山竹子属多花山竹子的树皮、果实入药。乔木。叶革质,卵形,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7~16cm,宽3~6cm,顶端急尖、渐尖或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微反卷,干时背面苍绿色或褐色,中脉在上面下陷,侧脉纤细,10~15对,至近边缘处网结;叶柄长0.6~1.2cm。花杂性,同株;雄花序成聚伞状圆锥花序式,长5~7cm,有时单生,总梗和花梗具关节,雄花直径2~3cm,花梗长0.8~1.5cm;萼片2大2小,花瓣橙黄色,倒卵形,长为萼片的1.5倍,花丝合生成4束,高出于退化雌蕊,束柄长2~3mm,每束约有花药50枚,聚合成头状,有时部分花药成分枝状,花药2室;退化雌蕊柱状,具明显的盾状柱头,4裂;雌花序有雌花1~5朵,退化雄蕊束短,束柄长约1.5mm,短于雌蕊;子房长圆形,上半部略宽,2室,无花柱,柱头大而厚,盾形。果卵圆形至倒卵圆形,长3~5cm,直径2.5~3cm,成熟时黄色,盾状柱头宿存。种子1~2,椭圆形,长2~2.5cm。花期6~8月;果期11~12月。多生于山地疏林或密林中。

多花山竹子选购保存

广西、云南、江西、海南、广东、湖南、福建、台湾等地。

多花山竹子相关中药

山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