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

花生的功效与作用
止血、散瘀、消肿。花生油:味淡,性平。润肠通便。花生壳:味淡、涩,性平。敛肺止咳。
花生主治
花生皮:治血友病,类血灰病,原发性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病出血症,术后出血,癌肿出血,胃、肠、肺、子宫等出血。用量3~6g。花生油:治蛔虫性肠梗阻。外用穴位注射治肠炎,地图舌。用量用于蛔虫性肠梗阻为120~240ml口服;用于肠炎,地图舌均为穴位注射(足三里、上巨虚),每穴1ml。花生壳:治久咳气喘,咳痰带血。用量9~30g。
花生选方
1.治血友病、血小板减小性紫癜、鼻衄、齿龈出血等症:宁血糖浆,每次服10~20ml,每日3次。花生衣片,每片0.3g,每次服4~6片,每日3次,饭后服用。儿童酌减。2.治蛔虫性肠梗阻、花生油240g口服或胃管注入,每4~6小时重复一次,儿童酌减。一般于第二次用花生油后,用驱蛔灵驱虫。忌服山道年驱虫。3.治地图舌、花生油注射双侧足三里、上巨虚穴,每穴用油1ml。
花生药用部位
来源于蝶形花科花生属花生的花生皮、花生油、花生壳入药。一年生草本。根部有丰富的根瘤;茎直立或匍匐,长30~80cm,茎和分枝均有棱,被黄色长柔毛,后变无毛。叶通常具小叶2对;托叶长2~4cm,具纵脉纹,被毛;叶柄基部抱茎,长5~10cm,被毛;小叶纸质,卵状长圆形至倒卵形,长2~4cm,宽0.5~2cm,顶端钝圆形,有时微凹,具小刺尖头,基部近圆形,全缘,两面被毛,边缘具睫毛;侧脉每边约10条;叶脉边缘互相联结成网状;小叶柄长2~5mm,被黄棕色长毛;花长约8mm;苞片2枚,披针形;小苞片披针形,长约5mm,具纵脉纹,被柔毛;萼管细,长4~6cm;花冠黄色或金黄色,旗瓣直径1.7cm,开展,顶端凹陷;翼瓣与龙骨瓣分离,翼瓣长圆形或斜卵形,细长;龙骨瓣长卵圆形,内弯,顶端渐狭成喙状,较翼瓣短;花柱延伸于萼管咽部之外,柱头顶生,小,疏被柔毛。荚果长2~5cm,宽1~1.3cm,膨胀,荚厚,种子横径0.5~1cm。花果期6~8月。栽培。
花生选购保存
我国各地有栽培。原产巴西。
花生相关中药
花生相关方剂
健脾补肾,生血填精。
花生相关偏方
适用于失眠。
对胃溃疡有较好的疗效。
降血脂,预防血管硬化。适用于冠心病调养。
降压,清肠,养血。适用于高血压。
散瘀生肌,蚀恶肉,敛疮口。
花生相关食疗
本品可补虚下乳、益气养血,适宜产后气血不足、乳少或无乳者食用。
理气通乳,壮腰补膝。
养血催乳,安神祛痰。
活血通络。
健脾润肺、润燥养心。
花生相关茶方
理气降压。
摄血养血,健脾益气。
补气健脾,养血安神。适用于血虚,面色萎黄,气血双亏之惊悸,失眠,健忘,崩漏等。
健脾益气,摄血养血。适用于贫血,崩中漏下,痔疮出血,血痢,牙痛,失眠,慢性胃炎,慢性...
宁心安神。适用于心神不宁型失眠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