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

苦楝的功效与作用
味苦,性寒,有小毒。杀虫。鲜叶可灭钉螺。
苦楝主治
治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疥疮,头癣,水田皮炎。用量6-12g。
苦楝选方
1.治蛔虫病:鲜苦楝根皮:(干皮亦可,刮去外面粗皮,取其白皮。)切碎洗净,每500g加水3000ml,用文火煎9-11小时,将水煎至200ml过滤,加水再煎,过滤后加红糖45g,再煎至200ml备用。每次服35-40ml,儿童酌减,早晨空腹服1次。部分病例服药后有恶心、呕吐、头晕、腹痛、腹泻、出冷汗等反应,一般在3-4小时后自行消失。2.治钩虫病:苦楝皮30g,槟榔15g,制成60ml糖浆,睡前1次空腹服,连服2天,儿童剂量酌减。3.治疥癣:苦楝皮研粉,醋调外搽患处。4.治头癣:用药棉浸高镒酸钾水洗头,边洗边剥厚痂,然后又用明矾水浸洗,直至厚痂剥尽,露出淡红色头皮。当即用苦楝子油膏涂头皮(约2-3mm),每两日换洗1次。5.灭钉螺:鲜苦楝叶:按每立方米5kg放入有钉螺的沟塘中,浸泡2-4天,并将旁边有钉螺的土掺入水中即可。
苦楝药用部位
来源于楝科楝属苦楝的树皮和叶入药。落叶乔木。高达15m;树皮灰褐色,纵裂;枝条扩展,叶枝有叶痕。叶为2-3回奇数羽状复叶,长20-40cm;小叶对生,卵形、椭圆形至披针形,顶生一片通常略大,长3-7cm,宽2-3cm,顶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多少偏斜,边缘有钝锯齿。圆锥花序约与叶等长;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花瓣淡紫色,倒卵状匙形,长约1cm,两面均被微柔毛,通常外面较密;雄蕊管紫色,无毛或近无毛,长7-8mm,有纵细脉,管口有钻形,2-3齿裂的狭裂片10枚,花药10枚,着生于裂片的内侧,且与裂片互生,长椭圆形;子房近球形,5-6室,无毛,每室有胚珠2颗,花柱细长,柱头头状,顶端具5齿,不伸出雄蕊管。核果球形至椭圆形,长1-2cm,宽8-15mm,内果皮木质,4-5室,每室有种子1颗。花期4-5月;果期10-12月。生于低海拔丘陵、旷野、村边、路旁的疏林或杂木林中。
苦楝选购保存
我国黄河以南地区常见。广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苦楝相关中药
苦楝相关方剂
小儿黄瘦疳。
小儿疳。
杀肠道诸虫。
清下驱虫。
功能攻下驱蛔,理气止痛。
苦楝相关偏方
烧虫病。
蛔虫,或攻心痛如刺,口中吐清水。
痘疮不出,出亦稀少。
消渴有虫。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杀虫灭菌。
苦楝相关食疗
适用于牛皮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