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liao
辣蓼

辣蓼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利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杀虫止痒。
辣蓼主治
治痢疾,胃肠炎,腹泻,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功能性子宫出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皮肤湿疹。用量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
辣蓼选方
1.治急性肠炎:(1)辣蓼全草研粉装入胶囊,每服0.5-0.75g,每日4次,小儿酌减。(2)辣蓼干根60g,水煎2次,浓缩至100ml,1日3次分服。2.治阿米巴痢疾:辣蓼(全草)15g。水煎服,每日1剂。3.治脚癣:鲜辣蓼60g,切碎,加水滤,滤液加适量苯甲酸作防腐剂储瓶备用。
辣蓼药用部位
来源于蓼科蓼属辣蓼的全草入药。一年生草本。高40-70cm。茎直立,多分枝,无毛,节部膨大。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8cm,宽0.5-2.5cm,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具缘毛,两面无毛,被褐色小点,有时沿中脉具短硬伏毛,具辛辣味,叶腋具闭花受精花;叶柄长4-8mm;托叶鞘筒状,膜质,褐色,长1-1.5cm,疏生短硬伏毛,顶端截形,具短缘毛,通常托叶鞘内藏有花簇。总状花序呈穗状,顶生或腋生,长3-8cm,通常下垂,花稀疏,下部间断;苞片漏斗状,长2-3mm,绿色,边缘膜质,疏生短缘毛,每苞内具3-5花;花梗比苞片长;花被5深裂,稀4裂,绿色,上部白色或淡红色,被黄褐色透明腺点,花被片椭圆形,长3-3.5mm;雄蕊6,稀8,比花被短;花柱2-3,柱头头状。瘦果卵形,长2-3mm,双凸镜状或具3棱,密被小点,黑褐色,无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5-9月;果期6-10月。生于田边、路旁、沟边、河岸等湿润处。
辣蓼选购保存
东北、华北及河南、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福建、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广布世界其他温带和热带地区。
辣蓼相关中药
辣蓼相关偏方
复方地锦止痢片
腹痛泄泻,下痢赤白。
马齿苋汤
菌痢,肠炎,腹痛下痢热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