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yeyapateng

三叶崖爬藤

三叶崖爬藤

别名:三叶扁藤、丝线吊金钟、三叶青、小扁藤、骨碎藤

性味:味,性

三叶崖爬藤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祛风化痰,活血止痛。

三叶崖爬藤主治

治白喉,小儿高热惊厥,肝炎,痢疾。外用治毒蛇咬伤,扁桃体炎,淋巴结结核,子宫颈炎,蜂窝组织炎,跌打损伤。用量9~15g。外用适量,以酒或水磨搽患处。

三叶崖爬藤选方

1.治小儿高烧:三叶崖爬藤块根、射干、仙鹤草各15g,白头翁6g,钩藤3g。水煎服,每日1剂。2.治病毒性脑膜炎:三叶崖爬藤块根15g(儿童9g)。水煎服,每日1剂。3.治慢性迁延型肝炎:三叶崖爬藤(三叶青)注射剂,每次肌注2~4ml,每日2次。20-40天为1个疗程。4.治蜂窝组织炎、扁桃体炎、淋巴结结核:三叶崖爬藤块根,用酒磨成糊状涂搽患处,每日2-3次。5.治扭挫伤:三叶崖爬藤、酢浆草、香附子各适量,捣烂加热外敷。

三叶崖爬藤药用部位

来源于葡萄科崖爬藤属三叶崖爬藤的全株入药。草质藤本。小枝纤细,有纵棱纹,无毛或被疏柔毛。卷须不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3小叶,小叶披针形、长椭圆披针形或卵披针形,长3~10 cm,宽1.5-3 cm,顶端渐尖,稀急尖,基部楔形或圆形,侧生小叶基部不对称,近圆形,边缘每侧有4-6锯齿,锯齿细或有时较粗,叶面绿色,背面浅绿色,两面均无毛;侧脉5-6对,网脉两面不明显,无毛;叶柄长2-7.5 cm,中央小叶柄长0.5-1.8 cm,侧生小叶柄较短,长0.3-0.5 cm,无毛或被疏柔毛。花序腋生,长1-5 cm,比叶柄短、近等长或较叶柄长,下部有节,节上有苞片,或假顶生而基部无节和苞片,二级分枝通常4条,集生成伞形,花二歧状着生在分枝末端;花序梗长1.2-2.5 cm,被短柔毛;花梗长1-2.5 mm,通常被灰色短柔毛;花蕾卵圆形,高1.5-2 mm,顶端圆形;萼碟形,萼齿细小,卵状三角形;花瓣4片,卵圆形,高1.3-1.8 mm,顶端有小角,外展,无毛;雄蕊4枚,花药黄色;花盘明显,4浅裂;子房陷在花盘中呈短圆锥状,花柱短,柱头4裂。果实近球形或倒卵球形,直径约0.6 cm,有种子1颗;种子倒卵椭圆形,顶端微凹,基部圆钝,表面光滑,种脐在种子背面中部向上呈椭圆形,腹面两侧洼穴呈沟状,从下部近1/4处向上斜展直达种子顶端。花期4-6月;果期8-11月。生于海拔300-1300 m以上的山坡灌丛、林谷岩石缝中。

三叶崖爬藤选购保存

香港、广东、海南、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广西、云南、四川、贵州、西藏。

三叶崖爬藤相关中药

崖爬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