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皮

石榴皮的功效与作用
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崩漏,带下,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3~9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涩肠,止血,驱虫,止泻。
石榴皮的功效与作用1.涩肠止泻(久泻,久痢证)用治久泻久痢所致的气陷脱肛,常与黄芪、升麻等配伍为用;用治湿热泻痢,宜配伍黄连、黄柏等同用;用治久泻证属虚寒,宜配伍干姜、附子等同用。本品为用治久泻、久痢之常用药物,可单用,亦可配伍应用。
石榴皮的功效与作用2.杀虫(虫积腹痛证)用治蛔虫、蛲虫、绦虫等虫积腹痛,常与槟榔、使君子等同用。
石榴皮的功效与作用3.收敛止血(便血,崩漏证)用治便血,崩漏。用治便血,可单用水煎服或配伍地榆、槐花等同用;用治妊娠下血不止,常与阿胶、艾叶炭同用。
石榴皮的功效与作用4.其他 本品尚有涩精,止带的功用,亦可用治遗精,带下等病症。
石榴皮图片
石榴皮图片
石榴皮主治
用于中气虚弱之久泻久痢、便血、脱肛、虫积腹痛及遗精、带下、崩漏、便血等。 现代常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多种肠道寄生虫、子宫颈炎、内痔便血、多种感染性炎症、化脓性中耳炎、烧伤、足癖感染、银屑病等。
石榴皮现代药理研究
1.石榴皮作用于寄生虫肌肉,使其陷于持续收缩,因而有驱虫效果。
2.石榴皮有较广的抗菌、抗真菌作用。
3.石榴皮能加强血浆蛋白凝固、凝血因子功能,以及血小管收缩作用,故能用于止血,与明矾有协同作用。
石榴皮成分
主含鞣质、蜡、树脂、甘露醇、黏液质、没食子酸、苹果酸、果胶、草酸钙、树胶、菊糖、非结晶糖、生物碱。具有驱虫、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石榴皮用法用量
日常用量:3~9;外用,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涂。 外用:本品入汤剂多生用,入丸、散多炒用,止血宜炒炭用。外用适量,研粉外用或煎汤浴洗。
石榴皮的禁忌
能恋膈成痰,痢积未尽者,不能服太早,有害无益。
超量可致眩晕、视觉模糊、小腿痉挛、有蚁行感或震颤,并见恶心、呕吐、头痛、反射亢进、惊厥,或肌肉软弱无力、瞳孔散大、虚脱、呼吸麻痹甚而致死。另有报道称,长期服用本品,可致肝小叶中心坏死、脂肪化。
实证,湿热泻痢初起宜慎用。孕妇、儿童慎用。
石榴皮选方
1、增加食欲:石榴皮5g,山楂10g,将以上中药研成细末,分成两份,加入适量红糖,开水冲泡饮服。
2、促进消化:石榴皮10g,瘦猪肉200g。石榴皮洗净切碎。猪瘦肉处理干净,切块,放入锅中,加入石榴皮和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煮1小时即可。
3、治牛皮癣:鲜石榴皮适量,鲜石榴皮捣烂,加入少许白矾,用棉签蘸取,涂抹于患处,每日3次。
4、治脾虚泄泻:石榴皮、白扁豆各30g,生晒参10g。水煎,去渣,取汁,温服。每日1剂,每剂药煎两次,早、晚各1次。
5、治痔疮肿痛出水:石榴皮50g,黄柏25g,冰片1g。石榴皮和黄柏水煎,去渣,取汁,用药汁清洗患处,再将冰片纳入痔疮破烂处。
石榴皮药用部位
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树皮灰褐色,幼枝略带4棱,先端常成尖刺。叶对生或簇生,叶片倒卵形至长椭圆形,先端尖或微凹,全缘,上面有光泽。夏开红色花,单生枝顶叶腋间。浆果近球形,果皮肥厚革质,熟时黄色或带红色。种子多数,有肉质外种皮。秋季果熟上市时收集果皮,晒干。根花随用随采。 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多栽培。
石榴皮选购保存
以皮厚实、色红褐者为佳。
石榴皮相关中药
石榴皮相关方剂
涩肠止泻,养血和营。
泄泻久不愈。
温肾暖脾,涩肠固脱。
清热除湿,杀虫止痒,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
小儿久利不止,及挟积作泻,疳气腹胀,全不思食。
石榴皮相关偏方
收敛止泻。适用于赤白痢疾。
齿龈出血不止。
Ⅰ、Ⅱ度烧伤。
暴泻不止及痢下赤白。
霉疮。
石榴皮相关食疗
清热止泻。适宜小儿腹泻之人食用。
温肾止带。适用于脾肾虚弱、带下绵绵、腰酸腹痛。
适用于带下病。
适用于小儿腹泻。
祛湿。
石榴皮相关茶方
涩肠止痢,止血驱虫。
健脾益气、固涩止带。
消炎止痛,止痒止痢。适用于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