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线蕨

别名:铁丝蕨、铁线草、水猪毛七、猪毛七、石中珠、乌脚芒
性味:味淡,性凉
铁线蕨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铁线蕨主治
治感冒发热,咳嗽咯血,肝炎,肠炎,痢疾,尿路感染,急性肾炎,乳腺炎。外用治疔疮,烧、烫伤。用量15~30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铁线蕨药用部位
来源于铁线蕨科铁线蕨属铁线蕨的全草入药。植株高15~40cm。根状茎细长横走,密被棕色披针形鳞片。叶远生或近生;柄长5~20cm,栗黑色,有光泽,基部被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向上光滑,叶片卵状三角形,长10~25cm,宽8~16cm,尖头,基部楔形,中部以下多为二回羽状,中部以上为一回奇数羽状;羽片3~5对,互生,斜向上,有柄,基部一对较大,长4.5~9cm,宽2.5~4cm,长圆状卵形,圆钝头,一回(稀二回)奇数羽状,侧生末回小羽片2~4对,互生,斜向上,相距6~15mm,大小几相等或基部一对略大,对称或不对称的斜扇形或近斜方形,长1.2~2cm,宽1~1.5cm,上缘圆形,具2~4浅裂或深裂成条状的裂片,不育裂片顶端钝圆形,具阔三角形的小锯齿或具啮蚀状的小齿,能育裂片顶端截形、直或略下陷,全缘或两侧具有啮蚀状的小齿,两侧全缘,基部渐狭成偏斜的阔楔形,具纤细栗黑色的短柄,顶生小羽片扇形,基部为狭楔形,往往大于其下的侧生小羽片,柄可达1cm;第二对羽片距基部一对2.5~5cm,向上各对均与基部一对羽片同形而渐变小。叶脉多回二歧分叉,直达边缘,两面均明显。叶干后薄草质,草绿色或褐绿色,两面均无毛;叶轴、各回羽轴和小羽柄均与叶柄同色,往往略向左右曲折。孢子囊群每羽片3~10枚,横生于能育的末回小羽片的上缘;囊群盖长形、长肾形成圆肾形,上缘平直,淡黄绿色,老时棕色,膜质,全缘,宿存。常生于流水溪旁石灰岩或钙质土壤或石灰岩洞底和滴水岩壁上。
铁线蕨选购保存
台湾、福建、广东、香港、广西、湖南、湖北、江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其他温暖地区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