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 黄连


单用功效作用
黄芩。黄连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teetoides C.Y.Cheng的根茎、根须及叶。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本品大苦大寒,为泻心火、除湿热之佳品。它既能清热泻火(以清泻心、胃之火为主)、清心安眠、凉血止血、解毒止痢,用于治疗热性病之高热、烦躁、神昏谐语等症;又治阴血不足、心烦不眠之症;还治心火内炽、迫血妄行,以致衄血、吐血诸症,以及肠澼下痢(肠炎,痢疾)诸症。此外,还能泻火解毒、清胃止呕,解渴除烦,消痞除满,用于治疗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痈疽疔疾、胃热呕吐、心下痞满、胃火炽盛、消谷善饥、口干口渴等症。
黄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3~10g. —&mdash...
黄连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 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酒黄连善清...
配伍功能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痢。黄芩苦寒,善于清肺、大肠火热;黄连苦寒,善泻心火,除湿散郁。二药参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效果益彰。
主治
①上、中焦热盛所致的目赤肿痛、齿龈肿胀、牙齿疼痛、口舌生疮等症;②热性病高热,烦躁不安等症;③痈肿疔疮;④湿热下痢诸症;⑤妇人更年期之烘热、汗出等症;⑥糖尿病,症见燥热者;⑦齿衄(牙龈出血),证属胃火炽盛者;⑧消化性溃疡,证属热毒内蕴者。
常用量
黄芩6〜10克;黄连3〜6克。
相关经验
黄芩、黄连伍用,出自《伤寒论》。仲景用苓连善治湿热中阻,胸膈痞闷。观其半夏、干姜、甘草三泻心及葛根汤是也。作者体会,湿热在里,黄连善清湿生之热,黄芩善解热生之湿,二药参合,相得益彰,治湿热下痢甚妙。黄芩、黄连伍用,《医宗金鉴》名曰二黄汤。治上焦火旺,头面大肿,目赤肿痛,心胸、咽喉、口、耳、鼻热盛,及生疮毒者。施老认为,黄芩清肺火,黄连泻心火,二者取其酒炒,并走于上,清热解毒之力倍增,善除上焦实火诸症。祝师治糖尿病尿检酮体呈阳性者,加茯苓15?30克煎服,疗效尚好。
相关方剂
清热解毒,镇惊安神。
清热化痰,止咳平喘,镇惊开窍。
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
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
清热散风,退翳明目。
相关偏方
痰热蒙闭心窍之神志昏迷,高热谵语。
邪热内陷心包所致的神志昏迷,高热狂躁,痉厥抽搐,谵语,小儿急惊风等。
流行性乙型脑炎(重型):发热(体温39℃~40℃之间),头痛,烦躁,恶心,呕吐...
钩吻中毒。
蝮蛇咬伤。
相关茶方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补中益气,厚肠止泻。
滋阴泻火,固表止汗,适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盗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