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青刺尖怎么吃/服用-别名-性味归经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刺尖
拼音Qīnɡ Cì Jiān
别名炮筒果、牛奶捶、鸡蛋糕、梅花刺、枪子果、打枪果、阿那斯、狗奶子、蒙自扁核木
来源蔷薇科扁核木属植物扁核木Prinsepia utilis Royle,以根、叶和果入药。根全年可采;叶、果夏秋采。
性味苦、辛,凉。
功能主治根、叶: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用于淋巴腺炎,腮腺炎,乳腺炎,风湿性关节炎,痔疮,跌打损伤,月经不调,贫血,牙龈出血。
果:健胃消食。用于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0.4~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青刺尖
拼音Qīnɡ Cì Jiān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扁核木的叶。
原形态扁核木,又名:梅花刺。
落叶灌木,高1~2米。枝具棱,灰绿色,常有白色粉霜,具枝刺,长8~20毫米。单叶互生或丛生,厚纸质至革质;狭卵形至披针形,长3~6.5厘米,宽1~2.2厘米,基部钝圆或楔尖,先端渐尖或短尖,边缘具细锯齿,或几为全缘,两面无毛;叶柄长5~10毫米;托叶细小,宿存或脱落。总状花序腋生或生于侧枝顶端,有花3~8,白色;萼片5,近圆形;花瓣5,倒阔卵形或扁圆形;雄蕊多数多列;雌蕊1,子房上位。核果椭圆形,成熟时暗紫红色,有粉霜,基部有花后膨大的萼片。花期3~4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或溪谷两岸灌木丛中及洼地、路旁。分布云南、贵州、四川、台湾等地。
性味①《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苦。"
②《云南中草药》:"淡微辛,平。"
功能主治攻毒,祛瘀。治痈疽疮毒,骨折。
①《滇南本草》:"攻一切疮毒痈疽,有脓出头,无脓立消;散结核,嚼细用酒服。"
②《云南中草药》:"活血祛瘀,接骨消肿,补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骨折,枪伤:青刺尖叶适量,捣烂敷患处或配伍内服。(《云南中草药》)
②治贫血:青刺尖叶五钱,炖猪肺吃。(《云南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青刺尖
拼音Qīnɡ Cì Jiān
英文名Leaf of Himalayan Prinsepia
别名扁核木、梅花刺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扁核木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insepia utilis Royle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扁核木 常绿或落叶灌木,高1-5m。老枝粗壮,灰绿色;小枝被黄褐色短柔毛,常为粗刺状,枝刺长达3.5cm,刺上生叶,近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约5mm;叶片卵形至狭长椭圆形,长3.5-9cm,宽1.5-3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锯齿或全缘,花两性;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萼筒杯状,上部5裂,裂片半圆形或宽卵形,边缘有齿;花瓣5,白色,基部有短爪;雄蕊多数,2-3轮着生于花盘上;心皮1,子房上位。核果长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1.5cm,暗紫红色,有粉霜,宿萼反折,核平滑,紫红色。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560m的山坡溪边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台湾、贵州、四川、台湾、西藏等地。
性状叶多皱缩、破裂,完整叶片呈狭卵形至披针形,长3-6cm,宽1-2.5cm,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或全缘,基部钝圆或楔尖。外表暗绿色,两面无毛。叶柄长5-10mm,上有宿存细小托叶。质脆易碎。气微,味微苦。
化学成分茎含左旋-表儿茶精(epicatechin),β-谷甾醇-β-葡萄糖甙(β-sitosteryl-β-glucoside),青刺尖木脂醇(prinsepiol)。
性味苦;辛;寒
归经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主乳痈,痄腮,痔疮,瘰疬,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攻一切疮毒痈疽,有脓出头,无脓立消;散结核,嚼细用酒服。
2.《云南中草药》:活血祛瘀,接骨消肿,补虚。
摘录《中华本草》
相关资讯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刺尖 拼音Qīnɡ C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