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随血脱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04

气随血脱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大出血时所引起阳气虚脱的证候。多由肝、胃、肺等脏器本有宿疾而脉道突然破裂,或外伤,或妇女崩中,分娩等引起。

病因

常由外伤、或肝胃、肺脏器本有宿疾而脉道突然破裂,或妇女血崩、产后等突然大量出血所致。

临床表现

大量出血(如吐血、鼻衄、咯血、便血、崩漏、产后大出血、创伤出血等)的同时,见面色苍白、神情淡漠、甚至晕厥、四肢厥冷、大汗淋漓、气少息微,舌淡,脉微欲绝。。

症情分析

气血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大量出血,则气无所附,而随之外脱。气脱阳亡,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苍白;不能温煦四肢,则四肢厥冷,不能温固肌表,则大汗淋漓;神随气散,神无所主,则为晕厥;血失气脱,正气大伤,舌体失养,则舌淡,脉道失充而脉微欲绝。若阳气浮越外亡,脉见浮大而散,证情更为险恶。

常用中药

人参

常见病

血证、崩漏、产后血晕、血厥。

预防调护

严密观察病情的发展和变化,若出现头昏、心慌、汗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芤或细数等,应及时救治,以防产生厥脱之证。

转归预后

本证虽因大失血而致血脱在先,但此后元气随之亡脱,病势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