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血凝滞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05
瘀血凝滞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因正气不足,邪毒流窜,使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成的病证。常见于流注。
病因
跌打损伤,瘀血停留,或产后瘀露停滞,经络壅滞。
临床表现
劳伤筋脉诱发者,多发于四肢内侧;跌打损伤诱发者,多发于伤处,局部漫肿疼痛,皮色微红,或呈青紫,溃后脓液夹有瘀血块;妇女产后恶露停滞而成者,多发于小腹及大腿等处;发病缓慢,初起一般无全身症状或全身症状较轻,化脓时出现高热;舌苔薄白或黄腻,脉涩或数。
常用中药
当归、赤芍、桃仁、大黄、川芎、苏木、丹皮、枳壳、瓜蒌仁、槟榔。
常见病
流注。
预防调护
1.及时正确处理疔、疖、痈及皮肤破损等。
2.绝对卧床休息,多饮开水或西瓜汁。热退而肿块未消时,仍需卧床休息,以免反复。
3.注意加强营养,宜清淡易消化饮食,忌食鱼腥、辛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