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疫毒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06

湿热疫毒证,中医病证名。是由饮食不洁、感受湿热疫毒而出现的证候。常见于急惊风。

病因

饮食不洁,误食污秽或毒物,湿热疫毒蕴结肠腑,内陷心肝,扰乱神明。

临床表现

持续高热,频繁抽风,神志昏迷,谵语,腹痛呕吐,大便黏腻或夹脓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常用中药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白头翁秦皮马齿苋、羚羊角、钩藤

针灸疗法

毫针泻法。

常见病

急惊风。

预防调护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减少疾病。

2.避免时邪感染;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避免跌仆惊骇。

3.按时免疫接种,预防传染病。

4.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在发热初期,及时给予解热降温药物,必要时加服抗惊厥药物。

5.对于暑温、疫毒痢的患儿,要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惊厥反复发作。

6.抽搐发作时,切勿强制按压,以防骨折。应将患儿平放,并用纱布包裹压舌板,放于上、下牙齿之间,以防咬伤舌体。

7.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涎壅盛者,随时吸痰,同时注意给氧。

8.保持室内安静,避免过度刺激。

9.随时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及脉搏变化,防止突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