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阻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湿阻证,中医病证名。又名湿浊困阻证、湿邪阻滞证。指因湿浊邪气阻滞气机,以身体困重、关节与肌肉酸痛、屈伸不利、腹胀腹泻、食欲不振、苔滑脉濡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慢性肾衰、痛风等疾病中。
病因
湿浊邪气阻滞气机所致。
临床表现
身体困重、关节与肌肉酸痛、屈伸不利、腹胀腹泻、食欲不振、苔滑脉濡。
常用中药
针灸疗法
主穴阴陵泉、足三里,腹痛、泄泻、痢疾配上巨虚、天枢,呕吐配中脘、内关,眩晕配太阳、百会、凤池,带下配八骶、带脉、三阴交,阴陵泉针刺泻法,足三里针刺补法或平补平泻法。
常见病
1、慢性肾衰
症见纳少腹胀,恶心呕吐,口中有尿气,身重困倦,腹泻或便秘,面色晦暗,舌苔白腻或腐,脉濡。治宜利湿化浊,方用温胆汤。
2、痛风
症见关节重着疼痛,痛处固定,局部肿胀,肌肤麻木不仁,手足活动不灵便。舌苔白腻,脉濡缓。治宜除湿通络,方用薏苡仁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