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竭阳脱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阴竭阳脱证,中医病证名。多指因大汗、大吐、大泻或热病后期机体阴液亏耗,使得阳无所依附,以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脉微欲绝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常见于多种疾病的晚期,病情危重。
病因
多因大汗、大吐、大泻或热病后期致使机体阴液大量耗损,久病不复伤及阳气而使阳气暴脱所致。
临床表现
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唇指紫绀,神志模糊,烦躁不安,舌质淡暗,脉伏难及或至数不清,或微细欲绝。
症情分析
心肾之阳外脱,则见冷汗淋漓,面色苍白;阳气不能温养肢体,则见四肢厥冷,唇指紫绀;神志模糊,烦躁不安为心神外越之象;舌质淡暗,脉伏难及或至数不清,或微细欲绝,皆属阴阳即将离决的危象。
常用中药
针灸疗法
1、针刺
取穴太溪、人中、素髎、涌泉、关元、气海等,手法宜补。
2、灸法
取穴关元、神阙、足三里、百会等,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
常见病
1、昏迷
昏迷是以神志不清,不省人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危急重症,多因内伤久病发展致晚期,或热病伤津耗液导致机体阴阳即将离决,治宜回阳固脱,敛阴生津,方选参附汤(《妇人良方》)。
2、泄泻
重症泄泻以泻下不止,精神萎顿,表情淡漠,四肢厥冷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多因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肾阳虚所致,治宜回阳固脱,方选参附龙牡救逆汤(《中医儿科学》)。
预防调护
1、对于大汗、大吐、大泻的病人要及时补充体液,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2、加强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病危的征象,及早抢救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转归预后
本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危重阶段,预后不良,多是真元将竭,阴阳离决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