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浊下注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湿浊下注证,中医病证名。指多因多食肥甘,酿生湿热,湿热久蕴而成浊邪,浊气下流所致病证。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小便浑浊,或白如米泔,或如泥浆或色赤,或停放后小便胶黏浑浊,胸闷不适,纳谷不馨,小便量较多无涩痛,舌苔腻或黄腻,脉濡数。常见于尿浊等疾病中。

病因

多因多食肥甘,酿生湿热,湿热久蕴而成浊邪,浊气下流所致。

临床表现

突然小便浑浊,或白如米泔,或如泥浆或色赤,或停放后小便胶黏浑浊,胸闷不适,纳谷不馨,小便量较多无涩痛,舌苔腻或黄腻,脉濡数。

常用中药

萆薢石菖蒲黄柏茯苓白术车前子莲子心、丹参等。

常见病

尿浊

症见突然小便浑浊,或白如米泔,或如泥浆或色赤,或停放后小便胶黏浑浊,胸闷不适,纳谷不馨,小便量较多无涩痛,舌苔腻或黄腻,脉濡数,治宜清化湿浊,方用程氏萆薢分清饮化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