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邪未尽,痰瘀滞络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余邪未尽,痰瘀滞络证,中医病证名。指多因余邪未尽,痰瘀互结,阻滞经络所致病证。主要临床表现为暑温病至后期,低热不退,心悸烦躁,手足颤动,神情呆滞,默默不语;甚或痴呆,失语,耳聋,或见手足拘挛,舌淡暗,苔白,脉弦涩。常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中。

病因

多因余邪未尽,痰瘀互结,阻滞经络所致。

临床表现

暑温病至后期,低热不退,心悸烦躁,手足颤动,神情呆滞,默默不语;甚或痴呆,失语,耳聋,或见手足拘挛,舌淡暗,苔白,脉弦涩。

常用中药

醉地鳖虫、醋炒鳖甲、土炒穿山甲、生僵蚕柴胡桃仁泥。

针灸疗法

太溪、三阴交、太冲、外关透内关、曲池、膈俞、大椎、大包、丰隆。太溪、三阴交用捻转补法,余穴用捻转平补平泻法,持续行针数分钟出针,每日1次。

常见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症见低热不退,心悸烦躁,手足颤动,神情呆钝,默默不语,甚则痴呆、失语、失明、耳聋,或见手足拘挛,肢体强直。治宜化痰祛瘀搜络,方用三甲散加减。

预防调护

1、避免在饥饿、劳倦的情况下,久冒烈日炎热,或久处湿热熏蒸之地。

2、注意防暑降温,盛夏之季可常服清凉饮料及解暑生津之晶,如鲜藿香、鲜荷叶乌梅汤等,对本病有一定预防作用。

3、壮热阶段,可适当采用冷敷降温(闭暑者忌用),如用冰块或井底泥冷敷,

4、饮食宜清淡,忌腥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