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在少阳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邪在少阳证,中医病证名。指多因暑湿之邪郁于少阳气分所致病证。主要临床表现为寒热似疟,口渴,心烦,脘痞,身热午后较重,入暮尤甚,天明得汗诸证稍减,但胸腹灼热不除,苔黄白而腻,脉弦数。常见于伏暑等疾病中。
病因
多因暑湿之邪郁于少阳气分所致。
临床表现
寒热似疟,口渴,心烦,脘痞,身热午后较重,入暮尤甚,天明得汗诸证稍减,但胸腹灼热不除,苔黄白而腻,脉弦数。
症情分析
因邪阻少阳,枢机不利,故寒热如疟而脉形弦数。暑湿内蒸则口渴心烦,湿阻气机则脘痞闷而苔腻。湿为阴邪,旺于阴分,故本证身热午后或暮间为甚。因本病邪性质为暑湿热欲薰迫外泄,却又为湿邪阻遏,不得透达,所以至天明得汗虽外证稍减,但胸腹部灼热抚之可炙手。
常用中药
常见病
伏暑
临床表现为寒热似疟,口渴心烦,脘痞,身热午后较重。入暮尤剧,天明得汗,诸症稍减,但胸腹灼热始终不除,苔黄白而腻,脉弦数。治宜清泄少阳、理气化湿,方用蒿芩清胆汤(《通俗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