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虚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肝血虚证,中医病证名。是指肝血不足,筋脉失于濡养而出现视物昏花,筋脉拘急,爪甲不荣,舌质淡,脉弦细等症状的证候。多由失血过多,或血之化源不足,以及久病耗伤肝血所致。本证常见于失血过多,营血化生不足的患者。尤以妇女更为多见。常见于虚劳、眩晕、不寐、麻木、雀盲、月经不调、痛经等疾病中。西医学中的贫血、慢性肝病、月经病、眼科病等疾病中可见本证。

病因

本证多因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或因失血过多,或因久病重病,失治误治伤及营血所致。

临床表现

头晕眼花,视力减退或夜盲,或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手足震颤,肌肉瞤动,或为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爪甲不荣,面白无华,舌淡,脉细。

症情分析

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目失所养,故目眩,视物模糊或夜盲;肝在体为筋,爪甲为筋之余,筋失血养,则肢体麻木,关节拘急,手足震颤,肌肉瞩动,爪甲不荣;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血不足,冲任失养,血海空虚,故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血虚不能上荣头面故面白无华,头晕;舌淡,脉细,为血虚之象。

常用中药

当归白芍阿胶川芎茱萸、枣仁、女贞子鸡血藤等。

针灸疗法

1、针刺

取肝俞、肾俞、足三里、关元、血海、期门、气海、百会等穴,用补法,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并灸。

2,推拿

摩上腹、小腹,揉按气海、关元、血海、肝俞、脾俞等穴,每日1-2次,每次3-5分钟。

常见病

1、月经不调

临床以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甚则闭经为特点,乃由肝血不足,血海空虚,不能按时满盈所致,治宜补肝养血调经,方用小营煎。

2、痛经

以经行或经后少腹绵绵作痛、喜按,腰膝酸软,眩晕耳鸣,脉沉弦而细为特点,多由肝血不足,损及肾精,冲任俱虚,胞脉失养所致,治宜调补肝肾,方用调肝散。

3、虚劳

临床表现则以形体消瘦,头晕眼花肢体麻木、或筋脉拘急,面、睑、爪甲色淡甚则变形等为特点,乃由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治宜补血养肝,方用补肝汤。

4、雀盲

临床以视物昏花,夜盲,伴睛珠酸涩疼痛,牵引眉棱骨痛等为特点,多由肝血不足,清窍失养所致。治宜滋肝养血明目,方用四物汤加味。

5、不寐

临床以失眠,多梦,易惊醒,头晕目眩,脉细为特点,多由肝血不足,神失所养,魂失潜藏所致,治宣养血、补肝、安神,方用酸枣仁汤加减。

预防调护

1、宜进富有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猪肝、鸡肝、鳖等。忌食辛辣厚味,生冷不洁之物。

2、舒情志,少烦扰,慎起居,节房事,保证足够的休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

3、避风寒,节劳役,以免感邪损气,加重病清。

转归预后

在病机演变过程中,肝血虚证,日久不愈,常可致肾精亏虚,而表现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发脱齿摇,男子不育,女子不孕等肝肾亏损证。又肝血不足,气机不畅,血行滞涩,常挟杂气滞血瘀之证,而表现为胁肋刺痛,固定不移,肌肤甲错,舌边紫暗、或有瘀点、瘀斑等症状;若瘀血阻滞,新血不生,又复致肝血亏虚,二者相互影响,使其缠绵难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