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睛红赤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白睛红赤、症状名。是指一眼(或双眼)白睛红赤,俗称火眼、红眼。本症始见于《内经》称之为目赤。历代医家针对目赤的病名分别又有暴风客热、天行赤眼、赤丝虬脉、赤痛如邪、白睛黄赤等。本病治疗应首先要辨明虚实,实则发病急,虚则发病慢。实者又当再辨外感、内伤。本症可见于西医学的急性结膜炎、假性结膜炎以及流行性角膜炎等疾病中。

病因

1、外感风热

感受外在风热之邪而发,多偏于风盛。发病虽急,但传染性不甚强,不致形成流行。以白睛红赤,热泪如汤,兼见外感风热症状为要点。

2、天行时邪

因感受时气之毒而发,多偏于热盛发病急且传染性强,发病后迅即传染,广泛流行。以白睛红赤灼热,眵多黏结,每于晨起时睫毛与两睑胶封为主要临床表现。

3、邪热伏络

多因多种热性眼病失于调治而成,或工作条件不适而致风、火等外邪长期侵袭眼络;或长期从事精微细致工作,导致日力过劳,以致热郁血滞而发病,以白睛淡红,表面赤脉纵横曲长期不愈为要点。

4、酒毒内蕴

必有长期嗜酒病史,酒毒内蕴湿热上行,两目渐赤。以两目渐赤,赤脉纵横不甚明显,且有嗜酒史为其特点。

5、肝胆火盛

多因火热上冲,双目受累而发。以两目红赤,性急善怒,胁肋作痛,口苦咽干为其特点。

6、肝肾阴虚

多因肝血不足,肾精亏损,精血不能上承于目,加以虚火上炎,故而发为目赤。以白睛淡红,疼痛不甚,时作时止,一年数发,兼见腰膝痠软,潮热盗汗等阴虚症状为其特点。

针灸疗法

主穴合谷、太阳、睛明、风池、少商。配穴丰隆。睛明紧靠眶缘直刺0.5-1寸,不捻转,不提插;太阳点刺放血,其他穴位强刺激,不留针,以泻法为主。

常见证型

1、外感风热

临床表现:发病虽急,但传染性不甚强,不致形成流行。白睛暴赤,热泪如沥,差明隐涩。兼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常用方剂:荆防汤羌活胜风汤。

2、天行时邪

临床表现:白睛红赤灼热,眵多粘结,怕日差明,眼濯难睁。或先患一眼而暴及两眼,或两限齐发。传染性强,常一家之内里之中,老幼相传,同时发病。

治法:疏风泄热解毒。

常用方剂:驱风散热饮子。

3、邪热伏络

临床表现白睛淡红,表面有赤脉纵横,虬蟠旋曲,丝脉粗细稀密不等,久而不愈。兼见差明流泪,或微痒微痛,视物容易疲劳,午后更甚。

治法:搜热散瘀。

常用方剂:退热散

4、酒毒内蕴

临床表现:常发于嗜酒患者。症见白睛渐渐黄赤,眼涩干痒,兼见湿热内蕴之症,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常用方剂:茵陈五苓散

5、肝胆火盛

临床表现:白腈红赤热痛,甚则赤脉纵横,热汨多眵,两目发胀。兼见恶热头痛(以癫顶与双侧太阳穴为甚),口苦咽干、胁肋胀痛,尿赤或便结,舌红,脉弦数。

治法:清肝泄胆。

常用方剂:龙胆泻肝汤。

6、肝肾阴虚

临床表现:本症常发于久病体弱之人。症见白贖淡红,病势缓慢,时作时止,常常一年数发。兼见腰膝酸痛,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血,清肝降火。

常用方剂:十珍汤。

常见病

本症可见于西医学的急性结膜炎、假性结膜炎以及流行性角膜炎等疾病中。

预防调护

1、本病为眼科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常可引起流行应注意眼的卫生。临床上针刺治疗有显著疗效。可快速缓解病情,明显缩短病程。

2、患者在患病期间应注意休息,睡眠要充足,尽量减少视力活动;忌发怒;戒房劳;不吃辛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