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身不遂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半身不遂,症状名。或称偏瘫,是指左侧或右侧上下肢瘫痪,不能随意运动的症状而言。常伴有瘫痪侧面部口眼?斜,久则有患肢枯瘦、麻木不仁的表现。半身不遂症又称偏枯,首见于《内经》。本症多属中风症状之一,轻者可分为风痰阻络、肝阳化风等证;重者则为闭证及脱证。闭证、脱证中又须区别为阳闭、阴闭、阳脱、阴脱。

病因

1、风中经络

由于正气不足,脉洛空虚,腠理疏松。风邪乃得以乘袭,风邪引动痰湿,流窜经络,气血滞塞而发病。

2、肝阳化风

多由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阴虚阳亢,水不涵木则风阳内动,上扰清空,风阳挟痰走窜经络而发病。

3、痰火内闭

由肝阳暴张,阳亢风动,气血上逆,肝火挟痰热上逆所致。

4、湿痰内闭

由饮食失节,脾失健运,聚湿生痰,致使痰涎闭塞,阳气不能运行而成。

5、阳气虚脱

多属脱证,因元气衰微而致阴阳离决者。

6、阴脱阳浮

多属脱证,由于阴竭于下而孤阳上越。

7、气虚血瘀

多由气血亏虚,失于运行而致,血阻络,常见于年高患者;或婴儿产伤,或头颅外伤,瘀血停着日久所造成;或中风日久,气血亏虚所致。

8、肝肾亏虚

多由虚损耗伤或先天禀赋不足,肾精肝血不充,筋脉失于濡养而致。

临床表现

1、风中经络

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肌肤不仁,伴见口眼?斜,语言不利或有发热恶寒、头痛、骨节痛、肢体拘急,舌苔白膩,脉象浮。

2、肝阳化风

头痛眩晕,耳鸣眼花,心烦易怒,面红目赤,遇有激怒则突发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眼嘱斜,甚则呕吐,神志不清等症,舌质红,脉弦数。

3、痰火内闭

突然昏仆,神识不清,半身不遂,口眼喝斜,两手握固,牙关紧闭,面红目赤,喉中痰鸣,喘促躁动,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4、湿痰内闭

卒暴僵仆,半身不遂,嗜睡或昏睡,神识不清,两手握固,痰涏壅盛,颜面虚浮,牙关紧闭,静而不烦,面白唇紫,四肢不温,舌白滑腻,脉沉滑或缓。

5、阳气虚脱

突然昏仆,半身不遂,神识不清,目合口开,手撒遗尿,鼻鼾息微,四肢逆冷,面色苍白,额出冷汗,舌痿而淡白,脉沉细微。亦可醒后见半身不遂。

6、阴脱阳浮

突然半身不遂,昏不识人,口眼喝斜,亦可见目合口开,手撒遗尿,鼻鼾息微,然手足冷而面顿红赤,舌痿而红,脉沉细欲绝。亦可于苏醒后方见半身不遂。

7、气虚血瘀

半身不遂,面色苍白,形羸自汗,偏身枯瘦,肌肤不仁,或手足肿胀,筋脉拘急,上肢屈曲,下肢伸直,上下肢强制屈伸则疼痛,或有半身刺痛。肌肤甲错,舌淡白,或晦滞具瘀血斑点,脉弦细或涩结。

8、肝肾亏虚

多年高力衰,面色苍白,腰痠腿软,齿摇发脱,耳鸣健忘,眩晕目糊,语言不利,神情呆滞,智能低下,如癫如痴,半身不遂逐渐发生。舌淡白,脉沉细弱。

针灸疗法

主穴取手足阳明经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百会、肩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气阴两虚,阳气虚衰,如神疲倦怠,周身乏力,手足肿胀凉麻加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曲池以温针灸;肝阳化风,头晕心烦加太溪、肾俞;痰盛气粗加丰隆。平补平泻,虚证可加灸。

常见证型

1、风中经络

为风邪外感,故可见发热恶寒等六经形症,舌苔白腻,脉浮或弦紧。治法为祛风通络,养血和营,用大秦艽汤加减。

1、肝阳化风

有肝阳偏亢、气血上逆之症状,如头痛眩晕,面红目赤,舌红,脉弦数。用平肝潜阳,涤痰通络法,以天麻钩藤饮加减。

2、痰火内闭

属阳闭,临床特点为面红气粗,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治宜辛凉芳香开窍,用至宝丹,及涤痰平肝清热祛风之剂,如羚羊钩藤汤。

3、湿痰内闭

属阴闭,临床特点面白唇紫,四肢不温,苔白滑腻、脉沉滑。治宜辛温芳香开窍,用苏合香丸,及涤痰熄凤药,如导痰汤加天麻、僵蚕石菖蒲等药物。

5、阳气虚脱

为阳气衰弱,故现四肢逆冷,面色苍白,额出冷汗,脉细微等症状。治宜益气回阳,方用参附汤

6、阴脱阳浮

为孤阳上越,故现面赤如妆,舌红,脉浮大无根或沉细欲绝之象。须用壮水制火法,地黄饮子加减。

7、气虚血瘀

兼见气虚血瘀,如肌肤甲错,面色苍白,少气懒言,自汗神疲,口唇指甲淡白,舌具瘀血斑点,脉细涩等症。可用补气活血化瘀法,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8、肝肾亏虚

兼见肝肾亏虚表现,筋脉拘急,腰痠腿软,耳鸣目糊,筋惕肉,如痴如呆。气虚血瘀者。用滋补肝肾法,地黄饮子加减。

预防调护

1、针灸治疗本症疗效肯定。但要注重预防半身不遂的发生。凡年高形盛气虚痰多,并有眩晕,心悸等肝阳上亢的患者,若出现舌强,语言不利,嗜睡腿软,性格改变,指端麻木等现象,这是中风的先兆症状,宜注意饮食起居,避免劳累,并常灸足三里、悬钟,以预防中风的发生。

2、中风急性期出现高热、神昏、心衰、颅内压增高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时,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中风、截瘫患者应注意防止褥疮,保证呼吸道通畅。

3、本病应重在预防,如年逾40,经常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偶有发作性语言不利、肢体痿软无力者,多为中风先兆,应加强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