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怀孕后肝功异常怎么办

2020-07-14

有乙肝的女性如果在怀孕期间发生了转氨酶升高,首先要判断这个转氨酶的升高是因为乙肝引起,还是因为其他因素引起。因为很多的孕妇,即使没有乙肝的孕妇,会因为怀孕这个生理过程有一过性的转氨酶的升高。在临床上一般说来,对于转氨酶升高的幅度不是太大的这种乙肝病毒感染的妈妈,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转氨酶升高是持续存在,而且升高幅度能够超过120,也就是所谓的三倍正常上限,就应该考虑启动抗病毒治疗。因为现在有很多的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比如替诺福韦酯、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对胎儿没有任何影响,称为妊娠安全性B级的药物。这些药物完全可以在怀孕的全程让妈妈边吃药边怀孕。因此对于转氨酶水平非常高,需要治疗的乙肝携带者妈妈,应该及早抗病毒治疗。如果这些妈妈在吃抗病毒药物之后,转氨酶能够恢复正常,也不停药。因为即使没有这种转氨酶升高的乙肝病毒携带的母亲,为了预防孩子被传染乙肝,也就是母婴阻断,还要在孕28周开始给妈妈吃抗病毒药。所以对于一个因为转氨酶升高已经开始吃抗敏药的母亲来说,建议整个孕期都吃抗病毒药,这样不仅对妈妈自己的身体有好处,可以使她的转氨酶降到正常,使她的肝损伤及时终止。同时对于母婴之间的乙型肝炎的传染也有阻断作用。另外,对于这样的妈妈,如果在生完孩子后非常希望母乳喂养,建议在选择抗病毒药物的时候,选择替诺福韦酯。因为替诺福韦酯这个药物目前有明确的研究数据证明边吃药边母乳喂养对孩子没有任何影响。所以建议如果在孕期需要吃药来治疗肝炎发作时,最好就吃这种对母乳喂养也没有影响的药物。



乙肝怀孕后肝功异常怎么办相关阅读


如何读懂乙肝“两对半”

乙肝“两对半”是一种衡量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已经病毒感染程度以及人体自身免疫程度的重要指标,那么如何读懂乙肝两对半指标,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

乙肝两对半是目前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

两对半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两对半对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参考性不大。而肝功能是衡量肝脏是否有肝细胞坏死获炎症存在的重要检查,其中转氨酶是重中之重,治疗需要以肝功能为重要参考指标。HBVDNA检查是判断如何治疗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对传染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一般DNA越高,传染性越强,也需要同肝功能一起检查。

乙肝两对半中

1(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 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

2(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乙肝疫苗接种者,若仅此项阳性,应视为乙肝疫苗接种后正常现象;

3(HBeAg-乙肝病毒e抗原)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4(HBeAb-乙肝病毒e抗体)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并非完全没有传染性;

5(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为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前S1抗原三病毒复制的另一个指标,临床意义不是很大。

由于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测到,目前试剂盒也不过关,所以还剩两对半抗原抗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两对半”检查,或称“乙肝五项”检查。

剖宫产能减少乙肝母婴传播吗

在没有乙肝疫苗以前,医生们想尽办法减少乙肝的母婴传播。医生们发现,自然分娩产程较长和难产的母亲所生新生儿的乙肝感染率高于生产过程顺利、产程较短的母亲所生新生儿。推测可能是长时间的宫缩,胎盘绒毛血管破裂,使母亲血液更多地渗透到婴儿体内,导致婴儿感染。

同时,医生发现感染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经血传播的疾病的母亲生育时选择剖宫产分娩可能会减少这些疾病的母婴传播,因此建议乙肝妈妈最好采用剖宫产。但是也有专家认为,剖宫产手术分娩出血多,婴儿暴露于大量被污染的母血中,不能完全降低新生儿感染率。

随着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方法在乙肝母婴阻断中取得的成功,更多的研究结果证实,在使用了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母婴阻断后,剖宫产分娩与阴道自然分娩母婴阻断率无明显差异。

这是因为乙肝妈妈所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12小时内就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免疫球蛋白就会立即发挥抗体的作用,清除或中和从母亲血液污染进入宝宝体内的少量病毒,使病毒还没有机会感染宝宝的肝脏就被消灭了。

因此,在新生儿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后,乙肝妈妈可以和其他母亲一样提倡阴道自然分娩,不必为母婴阻断实施剖宫产手术。但是,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如存在门静脉高压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内科并发症时,自然分娩可能增加门静脉压力,最好提前实施剖宫产手术生育。

另外,有研究显示,过期妊娠可增加HBV母婴传播的风险。这可能是因为过了预产期以后,胎盘逐渐老化,导致胎盘屏障功能降低,容易造成胎儿宫内感染。因此,乙肝妈妈在过了预产期还没有生育迹象,则应该住院观察,由医生决定引产或实施剖宫产分娩终止妊娠,以减少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机会。

乙肝妈妈生二胎和以前有哪些不同

乙肝病毒高水平复制的母亲尽管新生儿接种了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仍有10%左右的新生儿阻断失败,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宫内感染。

宫内感染多发生于妊娠7个月以后,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显示,妊娠后期服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可以降低乙肝病毒高水平复制母亲所生新生儿的母婴阻断失败率,把母婴阻断成功率提高到95%~99%以上。

2015年,这一阻断措施正式写入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建议HBV DNA >2×106 IU/ml的HBV感染母亲可在妊娠24~28周服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加强母婴阻断。乙肝二孩时代,母婴阻断率更高了。

以前,为了提高乙肝母婴阻断率,医生往往建议乙肝妈妈的孩子出生后打两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时打一针,出生后15~30天再打一针。经过许多临床试验,医生们发现,第二针乙肝免疫球蛋白起的作用不大,尤其是现在高病毒复制的母亲在孕期都服用了抗病毒药,乙肝母婴阻断率已经大大提高了,第二针乙肝免疫球蛋白显得更加多余。

因此,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建议乙肝妈妈所生新生儿只需要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1针100单位或200单位的免疫球蛋白,以免影响其他疫苗的接种。这样一来,乙肝二孩时代的妈妈们可以安心坐月子,不用带着未满月的孩子到医院打针了。

以前,乙肝妈妈特别害怕自然分娩,害怕一阵阵的宫缩,导致孩子感染。而且,反正只能生一个,导致乙肝妈妈选择剖宫产分娩的特别多。其实,近些年来的实践证明,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乙肝母婴阻断率无明显差异。

有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有了抗病毒药物,剖宫产在乙肝母婴阻断中没有发挥任何作用,而且还影响了二孩生育。近年来,我院妇产科的剖宫产率已经从10年前的70%下降到现在的30%左右了。二孩时代,更多自然分娩的妈妈可以安全地生育二胎了!

乙肝男性不要因为生育放弃抗病毒治疗

乙肝男性服用核苷(酸)类药物不影响妻子怀孕,但许多患者仍然误认为服药期间不能生育,延误了自己的治疗,导致肝病进展或者病毒耐药。现在,我国2015年更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也支持了这一观点。

新的乙肝指南是这样说的:“男性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生育问题:应用干扰素α治疗的男性患者,应在停药后6个月方可考虑生育;应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男性患者,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对精子的不良影响,可在与患者充分沟通的前提下考虑生育。”

目前被批准用于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中,只有干扰素有明确的抗生殖作用,不建议男性患者治疗期间妻子怀孕。而且,干扰素的副作用较多,在治疗期间也会影响男性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性功能。所以,男性患者在停用干扰素后,最好恢复6个月以上再考虑生育问题。

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在研发期间都做过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的试验,均没有发现遗传毒性,也未发现对雄性动物生育力的影响和其他生殖毒性。检索国内外医学文献,未检索到抗乙肝的核苷(酸)类药物对精子和男性生育造成影响的证据。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物在妊娠期间的安全程度分级只针对妊娠女性,大多数药物对男性生育的影响较小。因此,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男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生育期间不要中断治疗,也不必换用女性妊娠期间安全程度的B级药物。

乙肝妈妈如何生出健康宝宝

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有三个途径:宫内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宫内感染是指胎儿在母亲体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感染;产时感染是指母亲在分娩的时候,新生儿吞咽了含有乙肝病毒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在分娩过程中因子宫收缩促使少量母血渗漏入胎儿血循环引起婴儿感染;产后感染实际上属于HBV感染母亲和孩子的水平传播,主要是通过哺乳和生活中密切接触传播。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在没有使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母婴阻断的情况下,产时感染占绝大多数,约为80%~85%,产后感染约10%~15%,宫内感染约5%~10%。因此,产时感染是乙肝母婴传播中最主要的途径。下面是我要向大家介绍的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六步法”。

第一步:孕前或产前的筛查与评估

孕前或产前应全面检测乙肝五项、HBV DNA和肝功能,并请有经验的医生对母婴传播的风险进行评估。例如:e抗原阳性者母婴传播的风险大于e抗原阴性者,HBV DNA高水平者母婴传播的风险大于HBV DNA低水平者。

第二步:孕期监测和避免羊膜腔穿刺

HBV DNA在孕期是有变化的。有研究显示,HBV感染女性在妊娠晚期及产后HBV DNA水平平均增长0.4 log10 copies/ml,25%HBeAg(-)妊娠女性HBV DNA增长>1 log10 copies/ml,妊娠晚期及产后常常发生ALT升高。

对于e抗原阳性和HBV DNA阳性的乙肝妈妈应尽量避免孕期进行羊膜腔穿刺术。因为羊膜腔穿刺可能破坏胎盘屏障,导致胎儿宫内乙肝病毒感染。乙肝妈妈可以通过唐氏筛查、无创DNA检查和孕期胎儿B超检查排除胎儿先天性异常。

必须做羊膜腔穿刺的乙肝妈妈,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评估风险后决定。如果HBV DNA水平很低,则可以做羊膜腔穿刺;如果HBV DNA较高,则需要权衡利弊,或服用抗病毒药物降低HBV DNA后再进行羊膜腔穿刺。

 第三步:孕期抗病毒干预

对于HBV DNA大于10的6次方的乙肝妈妈,宫内感染的风险较高。在妊娠28±4周开始服用妊娠期比较安全的抗病毒药(替诺福韦、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降低HBV DNA水平,可以有效地降低这部分母亲宫内感染胎儿的风险。孕前或孕期肝功能正常的乙肝妈妈在孩子出生1个月后可以停用抗病毒药物;孕前或孕期肝功能不正常的乙肝妈妈说明已经发展为活动性肝炎,建议产后不要停药,继续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不过这一步只针对HBV DNA大于10的6次方的乙肝妈妈,而HBV DNA水平较低的乙肝妈妈可以跳过这一步,直接进入下一步。

第四步: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免疫球蛋白就是乙肝抗体。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越快越好)注射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单位(国家免费)或200单位(自费)可以有效地清除分娩时污染到新生儿体内的病毒。不仅如此,这种抗体在体内还能保持2~4个月,可以有效阻止产后母亲与孩子密切接触造成的乙肝病毒水平传播。

 第五步: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可以刺激孩子的免疫系统自己产生抗体。孩子免疫系统自己产生的抗体就不像注射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仅可维持2~4个月了,它可以使孩子获得长期的免疫力。即使抗体消失,在乙肝病毒侵入机体时免疫系统还会产生“回忆”反应,迅速产生抗体来对应。第一针乙肝疫苗一定要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并且不要与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到同一部位,以免影响疗效。

出生时打了一针乙肝疫苗并没有做完,乙肝疫苗必须接种3针。新生儿出生后第1个月和第6个月还要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肝疫苗。不过这两针乙肝疫苗接种的时间要求不必那么严格,晚10天半个月都没有关系,当然按时接种更好。但是不能提前,提前接种反而效果较差。

第六步:检测乙肝抗体

孩子完成3针乙肝疫苗接种后至少一个月,也就是7~12月龄(给抗体一个充分产生的时间)时,为孩子抽血检测乙肝抗体。先看乙肝五项的第一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如果是阴性,即为阻断成功;再看第乙肝五项的第二项(乙肝抗体),如果大于10 mIU/ml即为产生了抗体。抗体最好能大于100 mIU/ml,说明孩子的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可以保持较长时间。

如果抗体产生的量在10~100 mIU/ml之间,说明孩子对疫苗的反应较差,最好再加强接种1针乙肝疫苗,接种的时间早点或晚点都没有关系。但如果抗体小于10 mIU/ml,即孩子还没有乙肝抗体,仍有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应立即重新按照0-1-6方案接种三针乙肝疫苗。

提前给孩子抽血检测是没有用的。一是因为3针疫苗没有完成,抗体产生不足;二是有可能出生时注射的乙肝免疫球蛋白还没有消失;三是孩子体内还残留母亲分娩时污染过来的乙肝抗原,导致检测结果假阳性;四是孩子已被感染,但仍在乙肝病毒感染的潜伏期或“潜隐性状态”,导致检测结果假阴性。

严格按照上面所说的“六步法”,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可以达到99%以上。愿所有乙肝妈妈看到我这篇文章,生出健康宝宝,全家幸福安康!

乙肝病毒携带者怀孕 乙肝病毒携带者怀孕期间肝功能异常怎么办

相关资讯

乙肝怀孕后肝功异常怎么办

有乙肝的女性如果在怀孕期间发生了转氨酶升高,首先要判断这个转氨酶的升高是因为乙肝引起...

乙肝怀孕后肝功能异常

有乙肝的女性如果在怀孕期间发生了转氨酶升高,首先要判断转氨酶的升高是由乙肝引起还是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