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超声可以看出来吗

2020-07-14

肝癌超声可以看出来吗:
  肝癌的诊断,超声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已达到90%以上,超声对原发性肝癌的检查首先的目的在于早发现、早诊断,以期达到早期治疗。
  一般认为超声对较大的病变,也就是临床性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可以肯定;但对于小的病变,如小于1厘米的病变,明确诊断存在困难,且存在漏诊的可能。目前三维超声和超声造影为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提高了对肝癌的诊断准确率。



肝癌超声可以看出来吗相关阅读


肝癌分型及病理

☆肝细胞癌按肉眼形态可分为五类:

① 弥漫型,小癌结节弥漫分布于全肝;

② 块状型,瘤体直径在5~10cm之间,根据肿块数量和形态,又分单块型、融合块状型、多块状型;

③ 巨块型,瘤体直径大于10 cm;

④ 结节型,瘤体直径在3~5 cm之间;

⑤ 小癌型,瘤体直径小于3cm,边界清楚。

☆肝细胞癌按组织排列方式及细胞特征亦可分为五类:

① 梁状型:为HCC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

②假腺样和腺泡状型;

③ 致密(实性)型;

④ 硬化型;

⑤ 其他类型:紫癜样、菊型团样、自发性坏死及伴其他不同类型的肿瘤成分。

◇肝细胞癌细胞学分型 :

①肝细胞型:最为常见,癌细胞呈多边形,与正常肝细胞相似,但癌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②透明细胞型:癌组织中50%以上的癌细胞胞浆内富含糖原,细胞浆可呈淡染细丝状,或透明状。

③梭形细胞型:约占肝细胞癌的5%,其中约46%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呈阳性。该型常出现门静脉侵犯和肝内转移,预后较差。

④富脂型:为癌细胞脂肪代谢紊乱所致,易误诊为良性病变,如局灶性脂肪变等。

◇肝细胞癌的分化与分级:

Ⅰ级:癌细胞呈高分化状态,类似正常肝细胞,细梁型排列。手术切除率较高,术后生存机率较高.

Ⅱ级:癌细胞中度分化,形态接近正常肝细胞,但核/浆比增大,核染色加深,胞浆嗜酸性增加,在梁索型基础上出现假腺管型结构。大肝癌切除率明显降低且术后短期内复发的机率很高。

Ⅲ级:癌细胞分化较差,核体积与核染色均超过Ⅱ级,核异型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可见瘤巨细胞。不能行根治性切除术,或切缘见癌浸润;

Ⅳ级:癌细胞分化最差,形状极不规则,高度异型的癌细胞占多数,细胞排列松散。镜下可见较多的血管癌栓或卫星灶 ,伴肝内、外转移。

◆小肝癌

指单结节直径或两个相邻癌结节直径之和≤3厘米的肝癌,少有肉眼可见的癌栓,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楚。小肝癌属早期肝癌,有如下病理形态特点

◇小肝癌的分化与癌灶大小有关;

◇小肝癌具有膨胀性生长和侵润性生长的特点;

◇近60%的小肝癌呈Ⅰ~Ⅱ级高分化表现,需要与肝细胞腺瘤、肝腺瘤样增生、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相鉴别,可做相关免疫组化或肿瘤基因标志物检测以帮助。

◆肝内胆管癌

肝内胆管癌 占肝脏恶性肿瘤的2.3%。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研究提示,多基因变异在肝内胆管癌的多阶段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肉眼所见:肝内胆管癌 以肝左外叶多见,瘤体直径2~15cm,可包裹累及的胆管,肝组织常有淤胆,少有肝硬化。

◇镜下所见:典型的肝内胆管癌 为中度分化的腺癌,癌细胞有立方形或低柱状,胞质不含胆汁,癌细胞核膜清楚,核仁不明显,常见核分裂象。

◇组织学类型:肝内胆管癌 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或梁索型。分化差的腺癌包括多形型、腺泡型、黏液型、印戒细胞型和梭形细胞型等。

◇治疗及预后:总体来说,肝内胆管癌 恶性程度较高,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一般可将平均生存期提高到2年。

◆混合型肝癌

由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 两种成分混合构成,发生率少于肝脏肿瘤的5%。主要表现为在一个肿瘤结节内,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两种成分或相互混杂或分区存在,在基因表型分析上显示分属两个独立的克隆。混合型肝癌属于高侵袭性肿瘤,术后5年生存率为24%,比单纯性肝细胞癌(37%)可能更差,治疗原则同肝细胞癌。

◆肝母细胞瘤

为一种肝脏的胚胎性恶性肿瘤,占儿童肝原发性恶性肿瘤的50% ~62%, 2岁和5岁以下的患儿分别占70%和90%,平均年龄16个月,男女之比为2:1。5%~96%患儿血清甲胎蛋白含量升高。肿瘤多位于肝右叶,以单个实性大肿块为主,切面为实性分叶状,或因出血坏死而局部囊性变,含有骨性成分时质地坚硬并伴有钙化。肿瘤半数有纤维包膜,肝组织无肝硬化。

镜下可分为上皮型(56%)和上皮-间叶混合型(44%)。

◇上皮型

①胎儿型:最常见,约占31%,瘤细胞犹如6~8周的胎肝细胞,为圆形或立方形,小于正常肝细胞,排列成1~2层细胞厚的梁状,相互交替排列成特征性的亮区和暗区结构。

②胚胎型:约占19%,瘤细胞分化更差,缺乏相互连接,通常排列成不规则索状、条带状、腺泡状、菊花团状。瘤细胞边界不清,胞质稀少,嗜碱性,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象多见。胚胎型和胎儿型常混合出现。

③粗梁型:约占3%,瘤细胞排列成10余层细胞厚度的梁索状,是肝母细胞瘤分化较为成熟的表现。

④小细胞未分化型:占2%~10%,是肝母细胞瘤中分化最差的一种组织类型。瘤细胞小圆形或卵圆形,因连接差而呈松散片状或巢状分布,胞质少,细胞边界不清。

◇上皮-间叶型混合型

由数量不等的胎儿型或胚胎型上皮细胞成分与三个胚层的间叶成分混合出现,最常见的间叶成分是围绕瘤细胞沉积的骨样组织和灶性钙化。

◆纤维板层型癌

纤维板层型癌在我国非常少见。在美国,此肿瘤在所有肝细胞癌中占1%。患者主要为青年人,90%以上发生于35岁以下人群, 患者中多无肝硬化,85%~90%以上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不升高,而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可升高。

肝癌骨转移影响因素

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以期为临床制定合适的放疗策略提供依据。

收集接受外照射治疗的肝癌骨转移患者205例,对其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肿瘤特性(原发灶及骨转移灶)及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放射剂量范围为32 ~60 Gy,中位剂量50 Gy,照射区为骨转移灶区域。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用Log-rank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Backward-Wald法。

205例肝癌骨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4月,有80例(39.0%)骨转移灶周围伴有软组织肿块。发现在照射剂量32 -66 Gy范围内,其剂量与效应之间并不呈正相关。单因素分析发现较短的生存率和以下几方面有关:较低的Karnofsky评分、白蛋白水平,较高的骨转移时ALP水平、γ-GT水平、AFP水平、肝内肿瘤>5 cm、肝内原发灶未控、多发骨转移灶等。多因素分析发现,较低的Kamofsky评分、骨转移时较高的AFP水平、AST水平、血小板计数、肝内原发灶未控制、前5年的治疗诸因素均为独立预后因子(P值均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肝癌的早期诊断

1、 肝癌的早期诊断

原发性肝癌(PLC,以下简称肝癌)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从20世纪70~80年代起,由于血清甲胎蛋白(AFP)、实 时超声显像和CT的逐步普及和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肝癌的早期诊断。由于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手术切除率随之提高,预后亦获得明显改善,肝癌的诊断,尤其 是早期诊断,是临床诊疗和预后的关键。

就早期诊断而言,对于患者的肝病背景应予充分重视。我国95%的肝癌患者具有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背景,10%有丙肝病毒(HCV)感染背景,还有部分患者HBV和HCV重叠感染。

对下列危险人群应特别加以关注:中老年男性中HBV载量高者、HCV感染者、HBV和HCV重叠感染者、嗜酒者、合并糖 尿病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者。此类人群在35~40岁后,每6个月应定期进行筛查(包括血清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当出现AFP升高或肝区“占位性病 变”时,应立即进入诊断流程,严密观察,力争早期作出诊断。

2、 肝癌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目前,在我国肝癌的定性诊断仍以检测血清AFP为主,应高度重视:

1. 在我国,60%以上肝癌病例的血清AFP>400 μg/L;

2. 目前还没有其他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可与AFP相媲美;

3. AFP检测较少依赖影像学设备和新技术。

3、 肝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近年来,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进步明显,为临床上肝癌的“四定”(定位、定性、定量、定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为非侵入性检查,对人体组织无任何不良影响,其操作简单、直观准确、费用低廉、方便无创、广泛普及,可用于肝癌的普查和治疗后随访。

实时超声造影对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常用于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肝癌与肝囊肿和肝血管瘤的鉴别 诊断较有参考价值,而术中超声直接在开腹后的肝脏表面探查,避免了超声衰减和腹壁、肋骨的干扰,可发现术前CT、超声检查皆未发现的肝内小病灶。但是,超 声检查容易受到检查者经验、手法和细致程度的影响。

多层螺旋CT

CT的分辨率远远高于超声,图像清晰而稳定,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肝癌的特性,用于肝癌常规诊断检查和治疗后的随访检查。

CT有以下方面的优势:CT增强扫描可清楚地显示肝癌的大小、数目、形态、部位、边界、肿瘤血供丰富程度,以及与肝内管 道的关系;对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是否有癌栓,肝门和腹腔淋巴结是否有转移,肝癌是否侵犯邻近组织器官都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还可通过显示肝脏的外形、 脾脏的大小以及有无腹水来判断肝硬化的轻重,因此CT已经成为肝癌诊断的重要常规手段。特别是CT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显著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肝动脉碘油栓 塞3~4周后进行CT扫描也能有效发现小肝癌病灶。

磁共振成像(MRI)

MRI具有很高的组织分辨率和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等特点,而且无辐射影响,因此MRI是继CT之后的又一高效而无创伤性的肝癌检查诊断方法。

应用肝脏特异性MRI造影剂能够提高小肝癌检出率,对肝癌与肝脏局灶性增生结节、肝腺瘤等的鉴别亦有较大帮助;另外,对 于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疗效的跟踪观察,MRI较CT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对肝内小病灶的检出、血管的情况以及肿瘤内结构及其坏死状况等的显 示有独到之处,可以作为CT检查的重要补充。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

PET-CT是将PET与CT融为一体而成的功能分子影像成像系统,既可由PET功能显像反映肝脏占位的生化代谢信息, 又可通过CT形态显像进行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并且同时全身扫描可以了解整体状况和评估转移情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的目的,同时可了解肿瘤治疗前后的大小 和代谢变化。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是侵入性检查,同时进行化疗和碘油栓塞还具有治疗作用,可以明确显示肝脏小病灶及其血供情况,选择性肝动脉造影适用于其他检查后仍未能确诊的患者。

微波消融是什么

肝癌是“癌中之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长,已超过62.6万/年,居于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接近60万/年,位居肿瘤相关死亡的第3位。肝癌在我国高发,目前,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每年因患肝癌死亡的人数超过10万人。中晚期肝癌手术切除率仅约5%-10%,手术死亡率在10%以上。治疗中患者需承受很大的手术痛苦和费用。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经皮影像引导下的局部消融技术(Percutaneous imaging-guided tumor ablation—PIGTA)作为一种肿瘤微创治疗方法,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迅速,己逐渐成为肿瘤非手术治疗的常用手段之一。

一、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原理和特点是什么?

利用CT的图像清晰,无创无辐射和实时直接监控等特点下,用专门的治疗针(微波天线或微波“刀头”)经皮肤穿刺进入肝脏肿瘤内进行治疗。微波针的热效应,实际上是利用微波炉一样的原理,使肝癌组织局部在几分钟内达到70℃以上的温度,引起肿瘤靶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而周围组织极少或不受损伤,达到“烧死”肿瘤细胞的目的。这种微创治疗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创伤小,对患者全身影响小。微波消融治疗不但没有放疗、化疗所造成如:脱发、乏力、厌食、白细胞下降等副作用,而且还具有增加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我国肝癌病人85%合并有肝硬化,产生一系列严重问题,严重限制了手术切除,治疗十分棘手,所以在治疗癌肿的同时,要强调对肝脏的保护,强调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病人机体可耐受性。而且,有的肝癌长的部位特殊,多发性以及肝转移癌的患者,往往不能手术,或者不能完全切除癌灶。而微波消融治疗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至少也可达到减少肿瘤负荷的作用,以此达到与癌共生,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其次,微创消融治疗方式也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易于患者接受。不开刀也能治好肝癌已经不是梦想而是现实。

二、哪些肝癌患者适合微波消融治疗?

1、单发病灶≤5 cm;

2、3个以下的多发病灶,最大病灶直径≤4 cm;

3、无门静脉癌栓或肝外转移。

三、微波消融治疗的禁忌证有哪些?

1、凡是超声通道(穿刺路径)不明确、不清晰者。

2、肝功能严重损害,大量腹水;肾功能严重损害;严重的心功能不全者。

3、感染引起的发热,一般情况太差者。

4、凝血系统机制异常,有出血倾向者。

5、弥漫性肝癌者。

6、癌肿病人不能合作配合者。

四、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有哪些优势?

1、微创,治疗中只用“针”(微波天线或微波“刀头”--直径2mm)在超声引导下精确进入肿瘤内,皮肤只有不足3mm的针眼,无疤痕,无缝线,避免了大手术对全身“元气”的伤害。

2、治疗时间短,疗效高,可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单发病灶≤5 cm的肿瘤可一次灭活,一次治疗时间只需约15分钟。

3、可以进行适形消融,就是依据肿瘤的形状进行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4、适应证广,对于无法手术切除,血管栓塞无效或者是肝功能差的肝癌,超声介入仍能进行治疗,可以达到减瘤、姑息治疗,减缓疼痛、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5、可以广泛联合其他治疗,如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将有助于加强对微波消融肿瘤的有效控制和扩大其适应证。

6、可以反复多次治疗。

7、费用便宜,相对于手术费用低,只有不到前者的三分之一。

五、微波消融对比射频消融,优势在哪里?

1、微波消融术(MWA)是主动性消融,而射频消融技术为被动性消融。在活体内,微波的传导不需要依赖组织的导电性,受组织炭化及脱水的影响小,因此微波消融术的消融范围更大,且肿瘤内的温度足够高,消融时间更短,肿瘤灭活更完全。

2、与射频消融相比, 微波消融术受血流灌注引起的冷却效应的影响较小,对于靠近血管的肿瘤靶区,也能做到均匀灭活。

3、多个微波能量源可同时应用,不会出现射频消融过程中的相互干扰现象,因而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更大的消融范围。

六、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如何?

目前微波消融治疗正在全世界迅速兴起,所报道的治疗肝癌的病人数以万计,取得了与手术相媲美的治疗疗效。国内的一组报道:288例肝癌患者的477个肿瘤进行了微波消融治疗。患者1~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达93%、82%、72%、63%和51%,其中肿瘤直径< 4 cm、肝硬化Child A分级患者长期生存率较高,肿瘤局部复发仅占8%。

七、微波消融术有哪些并发症与副作用?

微波消融术的并发症与射频消融术相类似。副作用包括轻度的疼痛、消融后综合征及无症状性胸腔积液等。消融后综合征常常表现为低热和全身不适,其持续时间与微波消融引起组织坏死的体积以及患者的全身状况有关,一般持续3天左右。这些副作用往往是自限性的,通常无须治疗。 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胆管狭窄、出血、肝脓肿、皮肤烫伤、肿瘤种植等,但是发生率较低。

八、 还有哪些实体肿瘤能用微波消融治疗?

各种肝癌是微波消融治疗的最常用,除此之外,肝血管瘤、甲状腺瘤、外周型肺肿瘤、肾肿瘤、子宫肌瘤等都可适用。

预防肝癌吃什么好

某些食物的摄入与患癌几率成反比。比如,牛奶与酸奶在降低肝癌的发病率中起了一定作用。因为,肝癌患者胃肠道常处于淤血状态,应食用刺激小的食物。酸奶已经过发酵,减少胃肠道负担。酸奶中富含的大量酵母菌,可与肠道内的腐败菌厮杀,同时大量繁殖乳酸菌,使得肠道环境呈酸性。

有些生活习惯与患癌的几率成正比。比如,广州人爱吃鱼生,为了杀菌鱼生配烈酒。在唐代,食鱼生的习俗曾经达到过一个饮食文化的高峰。吃“鱼生”易诱发肝吸虫病,即“肝吸虫”寄生在肝脏胆管内所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而烈酒给肝脏造成负担。长此以往,患肝癌的几率大大增加,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广东为肝癌的高发区。

肝癌已由“不治之症”变成“部分可治”,我院放疗科采用伽玛刀技术治疗肝癌的5年生存率为45%。伽玛刀并非万能的,它有自己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对于全身情况较佳、肝功能储备尚好、无腹水或少量腹水、无黄疸或有因第一肝门受压而致的黄疸、肿瘤直径5cm以下、不伴肝内播散和肝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行根治性治疗。

肝癌超声 肝癌超声可以看出来吗 肝癌超声能看出来吗 肝癌超声可以看的出来吗

相关资讯

肝癌超声可以看出来吗

肝癌超声可以看出来吗:   肝癌的诊断,超声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对肝脏占位性...

肝癌超声能看出来吗

肝癌超声能看出来吗:   超声能否看出肝癌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肝癌的诊断超声为...

肝癌超声可以看出来吗

肝癌超声可以看出来吗:   肝癌的诊断,超声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对肝脏占位性...